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时光守护者」卒姆托,在百年教堂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博物馆

2020-05-12 10:12:48旅游攻略
来源:AssBook设计食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记忆以光之名在废墟中重生德国科隆,是一座以大教堂闻名的「教堂之城」。始建于1248年的科隆大教堂,又名圣·彼德大教堂,就是科隆最具代表历史教堂之一。▼德国科隆大教堂精致教堂使人产生憧憬之情,而毁坏的教堂却更让人动容。

来源:AssBook设计食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忆以光之名

在废墟中重生

德国科隆,是一座以大教堂闻名的「教堂之城」。

始建于1248年的科隆大教堂,又名圣·彼德大教堂,就是科隆最具代表历史教堂之一。

▼德国科隆大教堂

精致教堂使人产生憧憬之情,而毁坏的教堂却更让人动容。

1945年,被无情炮火洗礼的柯伦巴主教堂,就是这样一座正宗的「废墟教堂」。

2007年,时隔半个世纪,建筑大师卒姆托在其上设计了一座,灰色体量的「废墟博物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Jose Fernando Vazquez

它是卒姆托作品中,最为厚实、棘手但又是最为精巧的一个。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Laurian Ghintiou

「时光守护者」卒姆托,在百年教堂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博物馆

在敦实的建筑外表下,却藏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设计细节。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SHIN&YOO

悠长曼妙的细柱,铸成一片静谧的“废墟”森林。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SHIN&YOO

星空般闪烁的孔洞,将世间的自然风光,引入幽暗室内。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Laurian Ghintiou

地上沉寂的古罗马文物,似乎在借着光,来诉说它的兴衰过往。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SHIN&YOO

桃木色游廊的曲荡模样,颇有中式园林的意境氛围。

桃木色游廊的曲荡模样,颇有中式园林的意境氛围。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SHIN&YOO

「时光守护者」卒姆托,在百年教堂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博物馆

古老艺术与现代设计在此交融,戏剧光影在建筑中优雅起舞。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nilles0815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Hélène Binet

精心磨砺才能造就杰作,这座建在遗迹上的「废墟博物馆」,在它身上已经流淌了一百多年的时光。

炮火中的城市灵魂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Rasmus Hjortshøj

在20世纪的二战中,科隆这座城市几乎被摧毁。

1853年建成的柯伦巴主教堂,在1945年遭受猛烈炮击,当战火消去时,只剩下建筑残骸和一尊毫发无损的圣母像。

这尊备受保佑的圣母雕像, 成为了无数信徒的精神寄托。

▼被炸毁的柯伦巴主教堂

「时光守护者」卒姆托,在百年教堂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博物馆

1949年,为了重新焕发人们的生活力量,牧师Josef Geller找到Rudolf Schwarz与Dominik Böhm,在废墟教堂上进行新设计。

而项目最后,却是由Böhm的儿子Gottfried Böhm(戈特弗里德·玻姆)接手完成。

建筑师戈特弗里德·玻姆,就是后来1986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

▼建筑师戈特弗里德·玻姆与他设计的礼拜堂

1957年,玻姆设计了一间八角形礼拜堂。新建筑叠加在原有废墟上,并且与原建筑主轴线对齐。

花窗与废墟的结合,形成了对比强烈却又融洽的氛围。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Jose Fernando Vazquez

1973年,废墟教堂底下的罗马遗迹被意外发现。

为了保留世间难得的幸存遗址,科隆教区发起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设计竞赛”,而卒姆托,就是此次比赛的优胜状元郎。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Jose Fernando Vazquez

在设计之初,卒姆托面临四重棘手难题:1.如何保护罗马建筑遗迹;2.如何在废墟教堂上做建筑;3.如何配合前辈玻姆的礼拜堂;4.如何迎合城市肌理。


▼卒姆托现场调研

面对罗马和教堂遗迹,卒姆托构思了一个超大胆的设计!

用大体量的建筑体量,将基地遗迹都给“吃”掉。从平面上看,建筑大致分成博物馆区和遗迹区,通过一条游廊联系。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平面图

他保留了全部残存的教堂基础,并且其上设计了博物馆的灰色砖墙,把场地碎片统一整合在一起。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Jose Fernando Vazquez

博物馆用了一大半空间,将罗马遗迹完整地包囊在建筑内部,便于保护和参观。

在遗迹之上,卒姆托设计的曲折小桥,颇有一番园林的味道。

「时光守护者」卒姆托,在百年教堂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博物馆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Jose Fernando Vazquez

玻姆留存的八角形礼拜堂,被布局在博物馆中央。

礼拜堂的深蓝色花窗很引人注目,它与罗马遗迹相互衬托。

「时光守护者」卒姆托,在百年教堂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博物馆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穿过悠长的小桥,就到达了一个冥思的小空间。

这是原圣器室的遗迹,在场地中央放置着半“口”形的雕塑,暗示着新旧结合的未来。雕塑名为《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由雕塑家理查德·塞拉设计。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Jose Fernando Vazquez

在教堂附近的城市肌理,多为矩形和L形。

卒姆托将建筑形态设计成“刀把型”,局部有体块穿插,与城市肌理既相容又有区别。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总平面图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创造了一种新旧建筑的对话,给科隆市营造了新的城市地标。

魔鬼在细节,天使也在细节

卒姆托的设计时长,是出了名的“久”,因为他对建筑的苛求度无人能比。

在博物馆质朴立面上,有着数不清的黑色洞口,这是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部分。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Hélène Binet

厚重灰砖之间,散布着密集的空隙。

自然光线通过它们,透射到博物馆内部,像是起伏不定的水波纹。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Laurian Ghintiou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决定为柯伦巴制作一种特殊的砖,它的颜色、形式与黏合方式,都能搭配旧建筑、原有石头与砌砖的颜色,以及建筑师戈特弗里德·波姆使用的水泥块结构。”卒姆托说。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Rasmus Hjortshøj

卒姆托对材料和结构要求,有近乎“魔鬼”难度的挑战。

他设计了一款细长的「柯伦巴砖」,交给丹麦砖厂Petersen Tegl用他们数百年的精湛工艺手工制作而成,其材料包括30块石头和13种特殊混合物。▼左:Kolumba砖制品 右:可视化

柯伦巴砖经过粘土加工后,通过由石头手工制成木制模具,进行干燥并燃烧。根据燃烧中使用不同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材质和美丽的宝石色调。


▼Kolumba砖各种制品型号

柯伦巴砖的标准尺寸为528 x 108 x 37毫米,而现在它已经拓展成各种不同型号的制品和系列。

在世界各地的建筑物中,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如普林斯顿大学、约翰街一号住宅、乌特勒支的别墅、沃尔斯基建筑等。

▼普林斯顿大学

▼约翰街一号住宅

▼乌特勒支的别墅

正如卒姆托所说:“但我谈论建筑时,偏向不谈形式,反而偏向谈论材料与空间。我处理空间、时间、影子、声音、物质性、实体性、材料的结合。”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Rasmus Hjortshøj

立于废墟上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拾取了旧时光,将历史延续。

如果它有灵魂,必定是岁月守卫者。

时光守护者卒姆托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Hélène Binet

世上只有一个,不知时光的卒姆托。

卒姆托设计克劳斯兄弟田野教堂,花了 7 年时间;设计瓦尔斯温泉浴场,花了10年。

▼左:克劳斯兄弟田野教堂 右:瓦尔斯温泉浴场

“不是给我足够的钱就行,我必须对项目真的感兴趣才行。对我来说,得投入4年的生命,而对你,却不过只是一座周末度假小屋。”卒姆托说。

作为2009年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相对于其他大师而言,他的作品确实少得“可怜”。

▼卒姆托获2009年普利兹克奖

少而精,才是卒姆托的建筑人生。

他的建筑总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官享受,自然似乎就被他藏在建筑之中。

当卒姆托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他曾说自己时常陷入到遥远的记忆中,寻找建筑对他的意义所在。

▼卒姆托设计草图

“我体验建筑而不是思考,有时我甚至感到那个特别的门把手,仍然被握在手中,一块形似汤匙背的金属。”卒姆托说。

任何设计模仿,都不可能表达出,卒姆托建筑中蕴含记忆的神秘魔力。

他不知时光,却守护着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