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游古镇,寻古风?现代人的方式:拍照留影,到此一游

2020-05-08 09:13:19旅游攻略
各地的古镇,大概是中国古风可能还有遗存的地方。对中国古风,国人应是尊崇的,因每逢假日,为寻古风,对古镇总是趋之若鹜。今年的国庆,我就是其中的“一鹜”。因正在贺州的昭平逗留,对距昭平仅七十公里的黄姚古镇自是不会错过,所以今早一吃过早餐,就向朋友借车自驾而去了。

各地的古镇,大概是中国古风可能还有遗存的地方。对中国古风,国人应是尊崇的,因每逢假日,为寻古风,对古镇总是趋之若鹜。

今年的国庆,我就是其中的“一鹜”。因正在贺州的昭平逗留,对距昭平仅七十公里的黄姚古镇自是不会错过,所以今早一吃过早餐,就向朋友借车自驾而去了。

用了近一个小时,就到了黄姚古镇景区的大门,看到的自然是排着长龙的车子,周围人流如织,因早有预料,所以也并不感到特别惊讶,假日的景点大概都这样。

游古镇,寻古风?现代人的方式:拍照留影,到此一游

但让我略感惊讶的是,当我与跟来的小女阿妞购票驱车进入景区后,一直沿着一条长街几乎开到底,也没见到预想中的古建筑和古风,感觉与现代的商业街差别不大。据来前的粗略了解,黄姚古镇发祥于宋朝,有1000多年的历史,占地方圆3.6公里,除了民房,寺观庙祠最多,亭台楼阁次之,多为明清建筑。

后来找地方停车后,一问人才知真正的古街在旁边。我和阿妞是从龙门街进入,但招牌并无古意,只是一块临时用的喷绘,看来是碰上古街修建了。

我们通过一道叫“余庆一门”的大门,一路行去,两边皆是青砖瓦屋,夹着一条狭窄的巷道,踩着石板路面,看着一间间明清建筑风格的青砖瓦屋,的确感受到了一点明清遗风,可惜的是,这些明清风格的房屋几乎都已改为供游客住宿的客栈了;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一间“圣旨府”想进入时,却被屋内人一句“谢绝参观”而止步,早先所感到的那点明清遗风,自是更被冲淡不少。

既不能进屋,也只好在门前拍照留影,聊以自慰了。其他的游客大概也经验了这种待遇,几乎没人进屋鉴赏,都是边走边东张西望,看到感兴趣的就到门前照相合影,以作留念。

到此一游

前几年我曾到三江的甘洲古镇一游,那里的古风相比略浓,因有古城门遗址在,且有人身着明朝军服当门卫,游客均可与他们合影,对外做生意的民房也很少“谢绝游客参观”,所以当时所感受到的古风比现在略浓,留影也略多。

不过有一点感受基本一致,就是商业气息同样“浓”:在较宽的巷道两边,都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且多是自酿的酒、自制的酱菜和本地的土特产之类。因是为寻古风,我对路边摆的商品自然不感兴趣,除了拍影留念,最爱拍长着青苔或斑驳古旧的青砖绿瓦,以及屋顶的飞檐。

又一村

窃以为,在古址已日渐商业化的氛围里,或许也只有这些能历尽岁月风雨的古建筑,才会有某种古风遗留;当然,鉴赏那些古旧的门联,如“山骨水液有余秀,清风明月无尽藏”之类, 有时也能让人感受到些许古风。

到此一游

800多年前,南宋的陆游游山西村时,曾写了这样一首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因有感“古风存”,写了一首诗“立此存照”;而今我们游黄姚古镇,有感古风难寻,却是拍照留影,以证“到此一游”。如此看来,无论古人今人,作为承传优良传统的炎黄子孙,如“重德明礼、淳朴良善”之类的古风或将永存心间,大概都不会停止追寻这种古风的脚步吧。

又一村

关于“文化”的困惑?回归老祖宗的“文化”才是正道?

汉服文化离我们有多远?日本人常夸耀的和服,其实源自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