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梁平文峰塔

2020-04-05 15:07:01旅游攻略
梁平文峰塔,位于重庆梁平区双桂街道青竹村,是梁平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为重檐钻尖式建筑,塔身呈八角形,共十二层高。文峰塔初名“文风塔”,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距今180余年。清光绪年间,文峰塔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工程历时十年之久,竣工后更名为“文峰塔”。

梁平文峰塔,位于重庆梁平区双桂街道青竹村,是梁平的标志性建筑。

文峰塔为重檐钻尖式建筑,塔身呈八角形,共十二层高。文峰塔初名“文风塔”,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距今180余年。清光绪年间,文峰塔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工程历时十年之久,竣工后更名为“文峰塔”。关于“文峰塔”,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在梁平县西山与大竹县交界的峰巅,海拔1100余米,高耸入云,危峰突兀怪异,形如狐狸,人们呼为狐狸嘴。其头东(梁平方向)尾西(大竹方向)嘴巴正好对着梁平丰产粮食的大坝。说这狐狸张嘴吃梁平而屙向大竹,即吃梁平、肥大竹,实在对梁不利。于是,梁平人先是在北门建“垂云观”,意欲撑住狐狸之嘴,但因为田坝较远,达不到撑住狐狸嘴的目的,故又干脆在北门外良田大坝中选一址修了这个“文峰塔”,以期能撑住那贪吃梁平的狐狸之嘴。自此后,梁平县大坝千陌良田,万厢稻粱,五谷丰登,六富兴旺。

梁平文峰塔

 中华大地,各种古塔繁多,壮丽。但无不是因佛教的传入而形成的。塔是一种佛教文化产物。但梁平文峰塔却是一个例外,它的修建缘由在中国塔文化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据清光绪年间的《梁平县志•第五卷》载,清道光七年梁邑令徐名湘在《重建考棚并建塔记》一文中记:梁山县为川东都会,是来知德易学大儒的故乡,士习民风殊焉……每年计有一千五六百考生,但县衙原有考棚狭窄不能容,因年久失修,考试时因飘风雨还使考生淋湿衣囊。因此,邀请了当时的乡绅和富商共议此事,鼓励大家做善事好事,共捐九千余钱(银两)。在修建中,精打细算,节约开支,考棚修好后,还剩四千七百余银两。于是又共议梁平之振兴事项,为配梁平风水,在北门外修一浮图(即塔)以作文笔于城内。经过计算,所需资金正好与所余银两相符。修此塔不只是鼓励后学“科甲蝉联,文章报国,当必有理学名人儒学,继瞿唐先生而起,为梓里光者。

 由此可见,文峰塔的修建,不是因为佛教的缘起,更不是民间传说那样,而是梁平先贤们对民众、对子孙后代的一种更高的、美好的希望与寄托。希望子孙后代“灵秀”出类,盼望后代们“文明”拔萃。希望家乡的文化水平、文明程度以及后代子孙们文彦俊杰辈出,名学者涌现。形成一种文化的高峰。真正成为继瞿唐而起,为梓里光者!“文峰”也寄寓了“文明、文化”的高峰,一如塔峰入云霄,睥睨四野,傲视八方。

 今天,我们不必去细论修塔的动机、原因了。巍巍十二层,悠悠200年。雄伟壮观,奇特美丽的文峰塔,它不但经受住了时间的磨难,风雨的剥蚀,地震的威胁,而且对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狂轰0也不屑一顾,仍傲然耸立,归然不动!200年来,她装点了梁平山河,为梁平秀美山川平添一份靓丽;它丰富了梁平县域文化、文明的内涵,它是梁平先贤们寄托美好愿望的见证;它是梁平先民们劳动、艺术的结晶,它是优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研究建筑艺术、石刻艺术、古文化、古文物不可多得的实物宝库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同时,它也是梁平人自古至今,热爱生活,崇尚文化,向往文明的实证文物。文峰塔与双桂堂一样,是梁平人民的骄傲,它将与梁平大地共存!

梁平文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