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新时代博物馆和旅游融合

2020-03-31 09:36:20旅游攻略
【内容摘要】:新时代的博物馆工作要有新担当,新担当就要有新作为。博物馆工作中的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扎赉诺尔博物馆小讲解员培训班为例,简析小讲解员在博物馆的深度体验。新时代博物馆和旅游融合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

【内容摘要】:新时代的博物馆工作要有新担当,新担当就要有新作为。博物馆工作中的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扎赉诺尔博物馆小讲解员培训班为例,简析小讲解员在博物馆的深度体验。新时代博物馆和旅游融合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旅游;博物馆和旅游融合;深度体验

一、新时代博物馆的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博物馆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如何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教育和宣传等工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应有工作?这是新时代博物馆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新时代博物馆和旅游融合

新时代的博物馆工作要有新担当,新担当就要有新作为,博物馆工作中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就是博物馆和旅游融合,融合就是1+1>2。新时代的新担当是什么,要有什么新作为,正是博物馆工作要思考的问题。

二、小讲解员培训的深度体验即博物馆和旅游融合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博物馆的具体工作中如何体现的?以扎赉诺尔博物馆小讲解员培训的深度体验为例来分析。

每当寒、暑假,扎赉诺尔博物馆的小讲解员培训班就开班了。扎赉诺尔博物馆自2012年12月24日与观众见面以来,小讲解员培训班也随之开办,至今已经办了7个年头了。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培训班越办越热闹,通过对适龄中小学时的知识结构、思想意识、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分析研究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不断推出更适合这些学员的课程。小讲解员培训班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到假期临近,中、小学生争先恐后报名。

新时代博物馆和旅游融合

扎赉诺尔博物馆的小讲解员通过知识、礼仪、语言表达、参与实践和现场讲解等学习实践,成为一名小讲解员,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这是以博物馆展览为依托的博物馆教育,是博物馆和旅游融合中的深度体验项目。所谓深度体验,是指博物馆和旅游融合中,以公共文化服务为舞台,以博物馆展览、文物为道具,围绕着小讲解员所能接受和喜欢的内容,创造出小讲解员值得回忆的教育活动。

扎赉诺尔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舞台,小讲解员培训班以《扎赉诺尔博物馆古生物展》、《呼伦湖湿地展》及《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展》为基础道具,深度体验者一般都是中小学生。根据年龄、兴趣和各方面能力的不同,把小讲解员分为“古生物班”和“拓跋鲜卑历史文化班”两个培训班,开始为期十天的小讲解员培训班的培训。古生物、呼伦湖湿地班的学员一般是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充分考虑个人兴趣分到这个班。因为年龄普遍偏小,一是知识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二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自然科学和猛犸象等古生物特别感兴趣。这个班的课程设置也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础课程如:博物馆里的生僻字认识、记忆力训练等;较好接受的自然科学知识:如地层与化石、生命的起源、火山喷发、生物的进化等;特色课程如:模拟考古实践活动之类的动手课程;行为课程如:讲解语言、肢体语言、讲解礼仪等;此外,授课主要以互动为主,让小讲解员开口、动手等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感受另外一种学习方式,让他们活跃起来。拓跋鲜卑历史文化班是以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展为基础,这个展览面积较大,讲解词也较长。学员一般是小学四五年级以上或者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的孩子参加,比起古生物班,拓跋鲜卑历史文化班的小讲解员需要更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课程设置较复杂,对于历史、地理民族都由一定基础要求。课程设置有:拓跋鲜卑迁徙路线、丧葬习俗、草原游牧、鲜卑牌饰制作和特点、马头琴演奏欣赏、北魏佛教文化艺术等、桦树皮文化等;基础课程有:博物馆里的生僻字、讲解语言、讲解礼仪等;实践课程有:制作桦树皮器物、制作鲜卑牌饰、制作陶罐和蒙古象棋博弈等。同样在欢快轻松的课程中让小讲解员们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能力,在期间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两个班的小讲解员学习完成后,结业考试就是让小讲解员成为我们博物馆讲解员的角色,现场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成绩合格的小讲解员即为合格结业。

这是小讲解员在博物馆里的一次深度体验,这里之所以说是深度体验,因为一是学习时间长,要通过十天的学习;二是让小讲解员参与到博物馆工作中成为博物馆的一员,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三是小讲解员结业后经常回到博物馆参加节假日的讲解活动,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者。小讲解员扮演工作人员参与博物馆工作,而不是像普通观众简单的听讲解、看展览、在博物馆里逛一圈那么简单。

新时代经济、旅游、教育、文化和医疗等各个行业都在尝试各种形式的体验。体验是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行为,是游客追求的一种服务,博物馆和旅游融合离不开体验。这就是博物馆以服务为舞台,以展览和文物为道具,围绕着游客,创造出他们值得回忆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展厅和文物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创造出来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深度体验就是把小讲解员完全融入博物馆中,成为博物馆服务的一部分,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其他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不仅是十天的培训和结业考试,小讲解员们每逢节假日博物馆的活动中作为志愿者,常常回到博物馆再给其他观众提供讲解服务,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小讲解员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也是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这种深度体验让他们终生难忘。

新时代博物馆和旅游融合

三、深度体验是以博物馆和文物为基础面向广大观众

这种深度体验必须建立在博物馆和文物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文化体验,否则这种体验对于文化传播并不会起到作用。博物馆和旅游融合还要面向广大观众,只有广大观众宣传的好口碑才是长久的、知名的文化品牌。

1971年邓肯.卡梅隆(Duncan Cameron)之问:博物馆,神庙还是论坛(The museum,a temple or the forum?)神庙就是高高在上而一个神秘地方,让人感觉触不可及,远离群众。论坛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的地方,对公众开放。就是问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引发了博物馆的思考,引发了新博物馆学的开始。2009年史蒂芬.康恩(Steven Conn)之问,博物馆是否还需要实物?(Do Museum Sill Need Objects?)就是指文物,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但是从这些年2000年之后,无实物展览的发展等。新时代随之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也随之兴起,诸如虚拟展览、互动游戏等一系列创新形式层出不穷。但是无论是如何创新,博物馆离不开“物”,在“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物”就是文物,它承载至历史文化,就是博物馆本身。博物馆要面向广大观众、以展览和文物为基础,围绕这些基础和旅游相融合。

四、博物馆和旅游融合的新作为,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和旅游融合不是旅行社带着游客来博物馆逛一圈就完成了,这正是被诟病的一种做法,这样就是博物馆和旅游还没有融合好,博物馆就把自己发展的道路封死了。

像扎赉诺尔博物馆小讲解员,把自己融入博物馆之中,成为博物馆工作的参与者、又是博物馆服务的对象。小讲解员的“基本要求”和“享受需求”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基本要求”就是了解博物馆知识、锻炼口才、胆量和表达能力等等,而“享受需求”则是在获得这些基本要求的同时,享受愉快的、气氛活跃的、吸引人的、令人难忘的和可参与的过程。新时代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在体验的氛围中。在生活中,表面上看是所需要的一系列物品和服务,实质上他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心理感受和精神愉悦,人们理念和价值体系已经悄悄改变了。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书籍、电视和互联网所需信息,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和服务,而且需要体验这些信息、物质和服务价值。从1997年电影《甲方乙方》中出现为客户提供体验服务的工作,到时隔十六后《私人定制》上映的火爆票房。这说明体验意识不断增强,也被越来越的人认同,体验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影响的更加深远广泛。

体验的需求在旅游行业体现的更突出,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重要的是要体验文化。博物馆更是紧随时代步伐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文化体验。小讲解员可以视为一个博物馆和旅游融合的一个例子,更多博物馆和旅游融合工作需要博物馆来做。

博物馆工作者新时期的新担当就是转变博物馆的角色,新担当就要有新作为,即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怎么“活”起来,博物馆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发展,把博物馆和旅游融合起来。

“活”起来,就是让博物馆开发出更多深度体验的旅游项目,提供更多体验机会。就是让游客参与演出一台拓跋鲜卑历经千辛万苦走出大泽,迁徙到乌兰察布草原的舞剧,而不仅仅坐在台下观看;让游客参与策展,而不是仅仅隔着玻璃,听着讲解逛一圈就走。小讲解员培训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其中一个内容,而这样深度体验的方式在博物馆教育方面还有更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旅游融合,比如博物馆探秘、博物馆游学研学、博物馆专线游和博物联盟内的联合教育等等。博物馆文创产业方面,不局限于文创产品的开发,文创是一个内容和范围很大的创作空间。录制一个游客参与的微电影,自己带回家比在博物馆留几张照片,录几个小视频更有纪念意义,这个电影游客可以是导演或演员或制片人等任何角色,一方面能让游客感受深度体验的愉悦,另一方面游客在文化传播方面做了一个传播者的工作。游客自己设计的一个纪念品并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选择一件文物,根据这件文物自己设计一件纪念品或生活用品,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留作纪念品或送给别人的礼物,这是自己参与的、记忆深刻的、是独一无二的。博物馆作为地区或某一种文化的名片,到一个地方,必须去什么地方,比如到北京一定要去长城、故宫。台湾垦丁海洋的夜宿活动是热门旅游项目。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到了哪个地方再去哪个博物馆,而是专门要去哪个博物馆才到了那个地区或城市,博物馆有没有可以打出的品牌,有没有具有独特文化的品牌,在不断提高知名度的同时我们博物馆的自然而然打出了响亮的品牌。虽然留住游客的时间当然是有限的,但是让游客离开博物馆后还是津津乐道。

博物馆所有服务内容都可以创新,都可以让游客深度体验,游客既是文化服务的享受者,又成为文化的传播者。5G时代的到来,自媒体要出现更多形式、更多人使用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直播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体验,这就为好的体验主动宣传,为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开辟更广的传播途径,效果要范围更好。

博物馆旅游是博物馆文化资源与旅游项目的有机融合,将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品等文化资源转换成各种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来参观游览、休闲娱乐的综合性旅游活动。

五、从博物馆和旅游融合拓展到文化和旅游融合

博物馆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其中一部分,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要做好什么,要和旅游业结合深度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打造怎样的文化品牌才能吸引游客,即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深度文化体验。

文化和旅游融合就是解决旅游中“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去什么也不知道”的旅游普遍现象,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文化宣传、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行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2011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

[3]2017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4]《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5]《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6]《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

[7]《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8]《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9] 房佳宁、白海霞,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体验化设计[M],科技论坛,教学交流

[10] 权利霞,体验经济[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11月

[11]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美],蔡伸章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

〔作者简介〕何佳,1984年生,湖南衡阳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专门史专业,中国考古学方向,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展览陈列设计、库房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