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大同下华严寺:十分钟了解现存最古老的的辽代木构建筑

2020-03-30 15:49:17旅游攻略
题记:大同华严寺草创于唐初,经五代而后在辽代重熙七年所建的薄伽教藏殿如今还俨然存在。其大雄宝殿与海会殿也为辽代建筑。被寺前小学校占用的小殿宇应该也属于明初所建。华严寺虽然草创于唐初,但是到了辽代,随着佛教兴隆进一步扩建寺庙,成了我国一大寺庙。

题记:大同华严寺草创于唐初,经五代而后在辽代重熙七年所建的薄伽教藏殿如今还俨然存在。其大雄宝殿与海会殿也为辽代建筑。被寺前小学校占用的小殿宇应该也属于明初所建。华严寺虽然草创于唐初,但是到了辽代,随着佛教兴隆进一步扩建寺庙,成了我国一大寺庙。辽末虽经数次战火,但是辽代重要建筑仍保存至今,尤其是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之一,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最重要之地位。今天,我们以大同下华严寺为例,十分钟了解现存最古老的的辽代木构建筑。

大同华严寺

下华严寺及其周边殿宇

下华严寺面朝东,前面有正门。过正门有圆池,次有天王殿。其前左右南北虎廊相对立。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其样式似为明初所建。此天王殿今为小学校占用。过天王殿后面第二门,可见南有净业堂,北有客堂,相对而立。客堂后有关帝庙。其后是高十三尺多的月台,通过十五级石阶达月台上,可见一小门,悬额题"慈云广覆"。其左右呈六角平面之钟阁(北)、碑阁(南)相对而立。其后方中央有香炉台。与月台西面相接,有今伽蓝正殿、薄伽教藏殿。与月台前左右端相接,北有圣会处,南有世称梭布社之面阔三间、歇山顶之小殿字,相对而立。皆为近世所建。

下华严寺牌匾,这是郭沫若的题字

大同下华严寺:十分钟了解现存最古老的的辽代木构建筑

此月台北面海会殿南向屹立。现存下华严寺建筑止于上述,然于其中尤为薄伽教藏殿与其内部佛像同为辽重熙年间所建,系今日所知中国最古老之木构建筑之一,而且可以想象海会殿亦为该时所建,与其内部安置之佛像一道,于中国建筑史与雕刻史上占有最重要之地位。

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立于高台上,前有月台,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层重檐歇山顶,坐西朝东。其塔基比月台稍高,高度如葛石,仅前面中央三间设门扉,两端各一间与左、右、后三面斗拱下壁以砖厚筑。因砌砖柱础隐而不见,恐方形柱石上部被平整削去。柱略有圆形凸起,头部作粽状圆曲形,其柱贯、台轮之制法亦与日本几乎相同。

斗拱为二跳拱,柱间亦采用稍简单之二层斗拱,系所谓柱间斗拱之滥筋。其肘木圆曲形由连续四个内弯弧线组成,故通肘木圆曲形刻出后略显高企。此特色为其他时代罕见。另外,四隅斗拱制法稍复杂,斗拱拳端处仅斜切其端,是辽代特色。

下华严寺结构细节

大同下华严寺:十分钟了解现存最古老的的辽代木构建筑

长屋檐为二层橡结构,地橡圆,飞檐方,系承续唐代做法,与日本药师寺东塔、唐招提寺金堂、平等院凤凰堂等相同。然四隅为扇橡,系日本所谓"唐样"之起源。

内部内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央处莲座上安置释迦,左右方莲座上安置药师、弥陀坐像,前面侍立众多佛菩萨、天部像。内外殿上方皆有藻井,除前面入口侧面有后世补彩外,几乎全部保留当年色彩。格子缘描菱纹,格间由波纹或菱纹组成之圈内描牡丹花,或往往画飞天图,颇有优雅之风。

下华严寺伽教藏殿内部藻井

置于内殿的三尊佛上方作八角穹形藻井,内部施横栈,格间描花草图纹。装饰为常见手法,柱贯以下柱四周漆朱色,柱贯与台轮、斗拱等描简单图纹、圆檩、与椽各施彩饰。

大同下华严寺:十分钟了解现存最古老的的辽代木构建筑

藏经阁

辽代兴宗、道宗时佛教兴盛,登峰造极。兴宗重熙年间开始校订《大藏经》与刻版,道宗清宁五年始告完成。"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教藏记"碑文曰:

"及有辽重熙间,复加校正,通制为五百七十九秩"。

即指此事当时大华严寺建薄伽教藏,于其内建经阁,藏《大藏经》。今除堂内正面中央三间外四壁建有经阁。此经阁造法相当于宋李明仲《营造法式》卷三十二所载之天宫壁藏。其意恐系接其壁架构房屋,称壁藏,于其上并列佛龛,书"天宫"二字而来。

藏经阁

经阁为双层,前面两端上层顶棚稍高,左右侧中央处顶棚更高,以显示层层变化而且大殿后面中央一间设窗,左右架飞梯,进一步高筑此处楼阁,使与之相连之顶棚与左右侧顶棚显得更为高大,实乃奇思妙想,值得惊叹。

经阁一层斗拱为四跳拱,与辽代清宁二年(1056)所建山西省应县佛光寺八角五层木塔相同。柱间斗拱采用三具相同斗拱。屋檐是双橡结构,地椽圆,飞檐方。二层亦同样采用四跳拱。二层前面设回廊,以三跳拱支撑。

华严寺斗拱建筑细节

栏杆处采用宝珠柱与某种形式之斗束,栏杆中段横木与下端横木间有极纤细巧妙且各区划意趣相异之雷纹木棂。一层各柱间设二扉门,其内部设隔架藏经册。二层排列佛龛即所谓天宫,设花头窗。显示当时已然采用集群斗拱,墙壁设花头窗,成为所谓"唐样"建筑的先驱。

大同下华严寺:十分钟了解现存最古老的的辽代木构建筑

斗拱之大斗交互漆绿青与铜蓝,与之呼应,肘木交互漆铜蓝与绿青作为装饰。另外,肘木为绿青时卷斗漆铜蓝,贴金箔,交互彩绘。肘木为铜蓝时卷斗则反其道而行之。以此去单调,求色彩变化。事虽小,然可见当时工匠之良苦用心。

华严寺金佛像

金佛像

内殿佛坛上中央释迦端坐莲座上,左右有两罗汉立像,其前方左右两肋侍菩萨相对端坐莲座上。左间药师端坐莲座上,如前者,其左右亦并列两罗汉、两菩萨。各本尊前面有若干后世雕造之坐佛像及小菩萨像。

佛坛两端大菩萨像相对端坐莲座上。四隅各立四天王像作护卫状。三本尊皆高约九尺,罗汉、菩萨高约八尺。可以想象除三本尊佛前面小佛与菩萨像外,其余皆与建筑一道为辽代所造。

此三尊本尊佛姿态端庄,面相温和,与日本藤原时代塑像一样,有带火焰与回旋纹之背光。其莲座之各莲瓣描金泥小佛。佛坛两端相对之菩萨坐像端坐莲座上,头戴宝冠,胸饰環珞,风姿仪容颇为端庄美丽,衣纹手法尤显示出自由、写实风格。

各肋侍菩萨端坐莲座上,负宝珠形背光,其姿势、面相、衣纹、背光之样式与技巧皆与前述佛菩萨性质相同,说明系同时制作。

海会殿

海会殿

海会殿是高大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正面中央一间为人口,左右侧间设窗,其他间为壁,斗拱以下以厚砖筑就。斗拱系出斗,颇异于常见之斗拱。斗拱间置平三斗,以短束支撑。然而,海会殿被原址被学校拆毁并占领,今已不存。

屋檐如薄伽教藏殿系重橡结构。正脊下方三角区域装饰部分清晰显露内部小屋结构,显示简洁雄劲之气象。屋顶交互铺茸平瓦与圆瓦,正脊两端安置与薄伽教藏殿相同之鸱吻。

内部内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四周一间通行,出去则为外殿。内殿藻井系后世补加,当初恐与正脊下方三角区域装饰部分一样无藻井,可见橡条。今内殿筑高二尺五寸许佛坛,其上方中央安置如岩窟内竖立单膝之观音坐像。其前方左右安置众多佛菩萨像。此类塑像最近经补彩几不可观。

海会殿内的辽代铸造的神将,今已不存

当时佛匠于堂内频施新彩于佛像,其中一神将右手执矛,左手扶之,乃杰作。其面貌怪异,骨骼强健,衣裙塑法显示写实之妙。所塑年代不明,应该是辽金时代所作。只可惜匠人上底漆后又于其上施以彩绘,已损当初美丽质感。此殿建筑年代不明,然从其形制判断恐为辽代所建。其藻井架构方法颇似李明仲《营造法式》所载"十架橡屋前后并乳袱用六柱"图。

总结而言:在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内,九百余年前辽代彩色装饰能与建筑一道平安保存至今,属极稀罕之事,此经阁无论于结构、于装饰皆颇得变化之妙,而且几乎原样保存至今,为中国罕见之实例。另外,下华严寺内安置的金佛菩萨像由其形制判断,明显是与建筑同时制作,这些金佛像不仅是辽代的杰作,而且在后世补修比例少,形态保存完好,如此众多雕像集于一堂且保存完好,实属我国古代建筑之奇迹。

图文作者:搞史人,欢迎阅读关注。本文为搞史人原创,请勿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疑问,我会立即处理。

参考文献:

《辽史·地理志》

《营造法式》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