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嘉峪关,历史与未来的交互点

2020-03-05 11:06:27旅游攻略
大多来嘉峪关的人,首先是奔嘉峪关关城来的,而不是嘉峪关这座城市。

大多来嘉峪关的人,首先是奔嘉峪关关城来的,而不是嘉峪关这座城市。嘉峪关,其实就是一座关城,位于市区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其与东北秦皇岛的山海关遥相呼应,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共同闻名于天下。

嘉峪关景区

到达景区大门,从远处观看嘉峪关关城,规模非常大。心想在这片海拔1600米以上荒凉无比的戈壁滩,寸草不生,常年干旱少雨,即使下点雨,也会被是降雨量的十几倍而蒸发掉。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古代驻屯嘉峪关的众多官兵,是如何守疆戍边的?

嘉峪关关楼

嘉峪关,历史与未来的交互点

进了景区,呈现在我眼前是一汪清澈的湖水,听介绍知道叫“九眼泉”,而嘉峪关的诞生也与其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泉”的存在,与“关”的诞生具有因果关系,“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过去戍边守疆的将士们,靠的是嘉峪关关城下的九眼泉,为守城士兵提供了水源,才使得气势磅礴的嘉峪关,成为西域及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不可逾越的堡垒。

嘉峪关前的九眼泉

嘉峪关关城的水又从何而来?原来,嘉峪关在西北高原中,地形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雪峰和冰川,山上的融雪以地表径流和河谷潜流的方式汇聚于关城的低处,嘉峪关就成了一个水源较为集中的地方。当年,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大军驻扎下来的时候,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咽喉要地建嘉峪关,最先吸引他的正是嘉峪山下的这处泉水,而嘉峪关地区几千年以来的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长流不断的清水。

嘉峪关城楼布局

长城是古代较大规模修建的建筑,而长城西端的嘉峪关建筑体量之大,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当时简陋的建筑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足见古人的智慧高超。

嘉峪关,历史与未来的交互点

没到嘉峪关之前,对建关的时间是模糊的。这次来到慕名已久的嘉峪关,才知道嘉峪关建关的时间比山海关还早9年。而且这两座关隘全都是在朱元璋当皇帝期间完成的。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仅仅封了六个公爵,而其中封公爵的魏国公徐达修建了山海关,宋国公冯胜修建了嘉峪关。可见朱元璋的丰功伟绩足以与唐宗宋祖相媲美。毛泽东评价朱元璋说:“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嘉峪关内城

我在游览关城时,特别关注的是嘉峪关的军事防御功能,如何做到从建关起到清初,守卫大明王朝边界近260年?

嘉峪关,历史与未来的交互点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特别是后期修建的内外城、城壕三道防线,与瓮城、罗城和城楼组成的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再加上关外的天然河谷以及天险,确保了这座“天下雄关”扼守要道的重任,成为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

关楼内墙城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巍峨的外城城门,它高耸地坐落在这片戈壁滩的荒漠上,城门上书写着“天下第一雄关”的大字。关城布局合理,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楼上的牌匾“嘉峪关”大字,雄伟苍劲。穿过光化门,来到内城,内城是一片繁华景致,不仅有商道,还有戏台、将军府、官井、关帝庙和文昌阁。

关城内训练营

行走在城墙之上,我俯瞰瓮城,只见它被高大的城墙包围夹裹的固若金汤。这是另一道防御工事,若有敌攻入,可关闭内城门做“关门打狗”之势。

我登上城楼,极目远眺,嘉峪关南面是堆琼砌玉的祁连山,山体凌空万仞,巍峨入云,绵恒千里的雪山,如同一条游动的白龙,银甲狰狞,魔剑而至。北面是凝华积素的黑山,峥嵘万叠,悬壁逶迤,好似一只昂然的蟾蜍,嶙峋如铁,压山而来,嘉峪关便雄踞其间。

河西走廊天险般的天然河谷,就是黑山至讨赖河之间的这个出口,是东西交通之咽喉。不仅仅在古代如此,就是今天,兰新铁路、312国道、连霍高速都是从这里经过的,别无选择。

嘉峪关南面的天然河谷

嘉峪关,历史与未来的交互点

嘉峪关除选址、布局外,其建造艺术,堪称是古代建筑的完美典范。观看整个关城建造,建筑精巧严谨,楼阁飞檐凌空,雄伟壮观。亭台玲珑典雅,古朴华美,登楼远眺,戈壁风光,祁连山尽收眼底。以关城的建筑构造复杂程度来说,嘉峪关当之无愧中国长城奇观。登上城楼,绕城墙一周,向内观楼宇堂皇,人潮如织穿梭;外望远山如黛,火车往来奔忙。我走在关城内、或倚转角和立墙边、或靠烽燧及临高台,随着时间流逝,在找寻着每一个历史的故事和细节。

精湛的建造工艺

嘉峪关虽然经历了近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它仍巍然屹立于长城之上,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

独立在嘉峪关城楼,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怆然涕下的感慨油然而生。嘉峪关头,内城外墙勾连环接,箭楼角楼相倚相望。万里黄沙间汉长城似游龙浮动,烽燧遗墩、断壁残垣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凝聚着边塞沧桑的历史画卷。

巍然屹立的内城岗楼

嘉峪关不仅作为建筑与形象,还作为作品与意象,在我内心深处长久屹立着,站在雄伟的嘉峪关城墙上,望着西方远处的荒地,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在古代嘉峪关不仅是一座关隘,也是影响着欧亚大陆两地经济文化的纽带,而如今,它同样是中国连接中亚、欧洲丝绸之路上的纽带,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其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嘉峪关颁发的通行证,相当于现在的护照,可以通行世界各地的。

望着雄伟壮观的嘉峪关,我不禁沉思,当初冯胜将军为了保护边疆,为了河西走廊人们的安宁,在这个险要狭小的区域,修建了如此精巧而雄伟的天下第一雄关。而当时明朝西部的边界,在今新疆哈密一带,为什么不在边境建关,最终决定在嘉峪山建关?

嘉峪关城楼

从建关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中国各个朝代的谋略和特点。汉朝的势力西及葱岭,建了阳关、玉门关,汉朝对匈奴可不是驱除,而要斩尽杀绝,从中可以看出汉朝扩土拓疆的强势进取精神。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同年秋,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唐朝的国力异常强大,但唐朝很少建关,对各国各民族开放包容,唐朝反而空前强盛,这正是李唐的伟大之处。相比于汉唐,明朝推翻了蒙古族势力之后,为了肃清西北方向的蒙古族贵族势力,所以在嘉峪关设关。在嘉峪关建关设防无不表现出了古代军事家的远见卓识,和熟知地理环境的战略眼光。当时,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游牧部落,成为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可怕力量,因为有了长城,向南进攻中原多少受到长城阻隔,却一路向西挺进,直至打到土耳其和北非,并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长城西端的嘉峪关

说到北方游牧的蒙古民族,就让我想到2018年狗年春晚上的一幅《丝路山水地图》国宝展示节目。当时很多人和我一样,是不知道这幅图的历史背景和价值的,还觉得有些唐突。这次到嘉峪关,最大的收获是弄清楚了这幅《丝路山水地图》,原来就是《蒙古山水地图》。2013年5月,这幅明代宫廷绢本青绿山水地图《蒙古山水地图》,曾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首次展出,该图气势恢弘,约绘制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20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

春晚里的丝路山水图

2002年,国内收藏家易苏昊、樊则春前往有邻馆征集中国文物时,偶然发现了这件被命名为“清代青绿山水画手卷”的作品,即花大价钱购回国内。因此图藏于该馆期间从来秘不示人,几乎没人知晓它的存在,更无从研究它的真实身份,直至经国内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傅熹年鉴定,才识得“真面目”——其绝非清代作品,当属明朝中叶,并不是山水画,而是古代地图。

地图中的“蒙古”,特指曾经的16世纪尚称雄欧亚大陆、仍然统治着嘉峪关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朝。地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土耳其和突尼斯等地。这幅画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作品,那时嘉峪关建关150年左右,在那时的画师眼里嘉峪关已经是一座具有国际意义的城堡了。

《蒙古山水地图》中的嘉峪关

《蒙古山水地图》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整幅地图采用中国古地图的传统方式手卷式绘成,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绘于缣帛之上。这幅地图负载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全卷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国的敦煌、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标注。

图中的四方城墙与垛口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嘉峪关到天方的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图中所有比较重要的城邑都画成中国式的带城门洞的四方城墙,城墙上有垛口,个别城邑画有中国式的城门楼。

《丝路山水地图》即《蒙古山水地图》的绘画艺术水平十分高超,其绘画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时的青绿山水画法。青绿山水画法从唐代开始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到明代虽然已经是末流余波,却仍然在宫廷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

丝绸之路

蜿蜒两万公里的丝绸之路,是古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延绵数千年的丝路历史,是世界文明的辉煌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