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没有目的的旅行 - 的拷贝

2020-02-19 15:18:03旅游攻略
序没有比长途旅行更令人兴奋的了,也没有比长途旅行更容易使人感到无聊的了。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巧合,不寻常的机缘,意外的收获,陌生而新鲜的人和景物,总是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谁不是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旅程的?

没有比长途旅行更令人兴奋的了,也没有比长途旅行更容易使人感到无聊的了。

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

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巧合,不寻常的机缘,意外的收获,陌生而新鲜的人和景物,总是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谁不是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旅程的?

没有目的的旅行 - 的拷贝

然而,一般规律是随着旅程的延续,兴奋递减,无聊递增。我们从记事起就已经身在这趟名为“人生” 的列车上了,一开始,我们并不关心它开往何处,孩子们不需要为人生安上一目的,他们趴在车窗边,小脸蛋紧贴玻璃,窗外掠过的田野、树林、房屋、人畜无不可观,无不使他们感到新奇。

不知从何时起,车窗外景物不再令我们陶醉了,这是我告别童年的一个确切标志。我们长大了,我们开始需要一个的, 而且往往也就有了一个也许清晰但多半模糊的目的。我们相信列车将我们带往一个美妙的地方,那里的景物比沿途优美,我们在心里悄悄给那地方冠以美好的名称,名之为“幸福”“成功”“善”“真理”等等。

不幸的是,一旦我们开始憧憬一个目的,无聊便接踵而至,既然生活在远处,

近处的就不是生活,既然目的最重要,过程就等而下之,我们的心飞向未来只把身体留在现在。

没有目的的旅行 - 的拷贝

视正在经历的一切为必不可免的程,耐着性子忍受。

列车在继续行进,但我们愈来愈意识到自己身寄逆旅,不禁暗暗算日程,琢磨如何消磨途中的光阴。好交际者便找人攀谈胡侃神聊,不厌其烦地议论天气物价,新闻之类无聊话题;性情孤僻者则躲在一隅闷头吸烟。 自从无烟车厢普及以来,就只是坐着发呆、瞌睡、打呵欠;不学无术之徒掏出随身携带的通俗无聊小报和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饱学之士翻开事先准备的学术名著,想聚精会神研读终于读不进去,便屈尊向不学无术之徒借来通俗报刊,图个轻松。先生们没完没了打克,太太们没完没了的打毛衣;凡此种种,雅俗同归,都是在无聊中打发时间,以无聊的方式逃避无聊。

没有目的的旅行 - 的拷贝

当然会有少数幸运儿为了自身的情,或外在的机缘,对旅途本身仍然怀着浓厚的兴趣。一位诗人凭窗凝思,浮想联翩,笔下灵感如涌:一对妙龄男女隔座顾盼,两情款冷眉间秋波频送,他们都乐在中,不觉得旅途无聊。愈是心中老悬着一个遥远目的地的旅客,愈不耐旅途的漫长,容易百无聊赖。由此可见,无聊生于目的与过程的分离,乃是一种对过程疏远和隔膜的心境。孩子或者像孩子一样单纯的人,目的意识淡薄,沉浸在过程中;过程和目的浑然不分,他们能够随遇而安,即事起兴商,不易感到无聊,商人或者像商人一样精明的人,有非常明确实际的目的,以此指导行动,规划过程,目的与过程丝丝相扣。他们能够聚精会神,分秒必争,也不易感到无事,怕就怕既失去孩子的单统,又不肯学商人的精明。目的意识强烈却并无明确实际的目的,有所追求但所求不是太飘渺就是太模糊,我只是想要,但不知道究竟想要什么,这种心境是滋生无聊的温床,心中弥漫着一团空虚,无物可以填充,凡到手的一切都不是想要的。 于是难免无聊了。

舍近逐远似乎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大约正是目的意识在其中作崇。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如果出不去进不来,就感到无聊,这是达不到目的的无聊;一旦城里的人到了城外,城外的人到了城里,又觉得城外和城里不过尔尔,这是目的达到后的无聊。于是,健忘的人(我们多半是健忘的)折腾往回跑,陷入又一轮循环。等到城里城外都厌倦,是进是出都无所谓,更大的无聊就来了,这是没有了目的的无聊。

超出生存以上的目的,大抵是想象力的产物,想象力需要自己寻我一个落脚点。目的便是这落脚点,我们乘着想象力永往远方,疏远了当下的现实。一旦想象中的目的实现,我们又会觉得它远不如想象。最后,我们倦于追求一个目的了。

但并不因此就心满意足地降落到地面来,我们乘着疲惫的想象力,心灰意懒地盘旋在这块我们早已厌倦的大地上空,茫然回顾,无处栖身。

让我们回到那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来,假定我们各自怀着一个目的,相信列车终将把我们带到心向往之的某地,为此我们忍受着旅途的无聊。这时列车的广播突然响了,通知我们列车并非开往某地,非但不是开往某地,而且不开往任何地方,它根本就没有一个目的地。试想一下,在此之后,不再有一个目的来支撑我们忍受旅途的无聊,其无聊更将如何?

然而,这正是我们或早或迟会悟到的人生真相,“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万物之灵也只是万物的一分子,逃不脱大自然安排的命运。人活一世,不过是到天地间走了一趟罢了。人生的终点是死,死总不该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原本就是趟没有目的的旅行。

没有目的的旅行 - 的拷贝

鉴于人生本无目的,只是过程。有的

哲人就教导我们重视过程,不要在乎目的。如果真能像孩子那样的沉浸在过程中,当然可免除无聊:可惜的是,我们已非孩子,觉醒了的目的意识不容易回归混沌,莱辛说他重视追求真理的过程胜于重视真理本身。这话怕是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情。正因为过于重视真理,同时又过于清醒地看到真理并不存在,才不得以而追求诸过程,看破目的却如此执着过程,这好比看破红尘的人还俗,与过程早已隔了一道鸿沟,至多只能做到貌合神离而已。

如此看来,无聊是人的宿命,无论我们期待一个目的,可是根本没有目的可

期待,我们都难逃此宿命。在没有目的时,我们仍有目的意识;在无可期待时,我们仍茫茫然若有所待。我们有时会沉醉在过程中,但是不可能始终和过程打成

一片。我们渴念过程背后的目的,或者省悟过程背后绝无目的时,我们都会对过程产生疏远和隔膜之感;然而我们又被粘滞在过程中。我们的生命仅是一个过程而已,我们心不在焉而又身不由己,这种心境便是无聊。

关注公众号,任逐东流水。更多好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