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草原文化——蒙古包

2020-03-01 09:49:08旅游攻略
很多没来过草原的人都会问“蒙古人还生活在蒙古包里吗?”。很显然,大家意识中把蒙古包当作为蒙古(族)人的标志。草原、蒙古人、蒙古包、蒙古马,每副草原的图画都少不了这四要素。蒙古包就如繁星般洒落在草原的每个角落,它们不但为牧民遮风挡雨,也为草原增添了生机。

很多没来过草原的人都会问“蒙古人还生活在蒙古包里吗?”。很显然,大家意识中把蒙古包当作为蒙古(族)人的标志。草原、蒙古人、蒙古包、蒙古马,每副草原的图画都少不了这四要素。蒙古包就如繁星般洒落在草原的每个角落,它们不但为牧民遮风挡雨,也为草原增添了生机。

草原文化——蒙古包

传统蒙古包的搭建并不使用钉子,从搭建到使用的逻辑,都体现了人们在草原生存的智慧。所使用绳子、木头、毡子、柳条都是这个草原所赋予的。蒙古包由套瑙、乌尼杆、哈那组成。套瑙是顶部中央的天窗,夜间用毡顶压盖,白天视冷热情况而定。冬天烟窗也是从套瑙内穿出。哈那是蒙古包的下部骨架,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插在天窗的窟窿里,数量与哈那围成圆壁后上端交叉处的叉口数量相等。蒙古包不单单属于蒙古族,它是属于整个草原的。

来到草原,你会发现蒙古包的门一律向东开,这是为了避开西北风。因此游牧民族都有以日出方位为吉祥的传统。《周书.突厥传》有记:“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

在回答“蒙古人还生活在蒙古包里吗?”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蒙古包的特点。蒙古包是草原人长期游牧生活的产物,为了适应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蒙古包特点必是易于拆卸、易于组装,但相对没那么牢固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出台新政,以分田到户的方法把草原作了分配,从此蒙古人的游牧生活被彻底改变。游牧面积严重缩小,令蒙古包也失去了意义。牧民纷纷在自家的牧场上建起了固定的房屋,并利用风力发电,过上安稳的日子。如今草原上的蒙古包依旧很多,但那大多是为了各地的游人准备的。游人们想来体验的游牧生活,或许这一代内蒙古牧民也大多没体验过。

草原文化——蒙古包

以前的牧民一年里需要全家挪动多次蒙古包。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挪包都靠牛拉的勒勒车。一个牧民家庭的徒迁需要动用十几辆勒勒车,首尾相接如小舟穿梭在草原上。“勒勒”是牧民驱赶牲畜的吆喝声。勒勒车也寄予了牧民期盼牲畜繁殖的福音。“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蒙古包如今还能为庐,而勒勒车则是彻底沦为一道摆设风景了。

定点放牧,改变了蒙古人的生活,也改变了牛羊的健康。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定点放牧的牛羊健康程度不如以前,因为它们不能吃到营养各不相同的草,也就是出现了偏食的情况。不知如今的牧人有否怀念游牧的生活,但牛羊们一定是怀念的。

我国境内还有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还过着真正的游牧生活,每年都会进行大规模的转场,他们是哈萨克人。以后写到新疆的时候,再为大家作详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