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09| 广州故事,“十大城市”的最后一站,颠覆了我的许多想象

2020-02-07 15:48:11旅游攻略
您现在所看到的是“伯婴旅行日记“的《重走青春》系列故事第九篇。本文约6500字,阅读约需9分钟。

您现在所看到的是“伯婴旅行日记“的《重走青春》系列故事第九篇。本文约6500字,阅读约需9分钟。


09| 广州故事,“十大城市”的最后一站,颠覆了我的许多想象

伯婴2012年环南中国游路线示意图


相关精彩花絮,请关注本人《重走青春》视频合辑


【广州篇】DAY 17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东莞/广州晴

关键词:接风 西朗 珠江水产研究所


随着客车驶进广东省汽车总站熄火落定,我的脚印生平第一次踏在了广州市的土地上。

看看表,时间显示为2012年10月11日18点38分。由此不可避免地诞生的一个新的记录是:以区号三位数为代表的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自此全部成为了我过往旅历上链接着记忆的历史名词。

我就像一个喜欢收集的小孩,用了十二年时间把它们的名字一一刻在了我的旅行日志上,其中的冷暖甘苦,或许只有陪我经历一切的人才会清楚体会。

当年搜狐“响马堂”组织个人“名片”(任十七)

此刻,便即在这眼下的广州,我遇到了我22天旅程的第五位贵人——网友任十七。

与桐子老道他们代表的纯文艺流派不同,任十七则属于我论坛生命中同样占据重要位置的粗犷的武侠一脉——当年搜狐BBS中惯称为“山东响马堂”的网络虚拟组织。那曾经是我性格爱好中的两个极端,一半无端豪放,一半刻意婉约着。

借着在隔壁古风论坛中闯出的才子虚名,我被吸收入这“响马堂”并得以加冕了一个文雅的诨号,唤做“流云书屋主人”。对于这个诨号我并不排斥,至今这个称号仍然在我的某些博客中当作身份标签使用。

当年搜狐“响马堂”组织个人“名片”(公子伯婴)

任十七则是“山东响马堂”的实际创建者兼首任堂主,座下亦不乏一批像我这样被网罗的“文人武士”辅其左右;他们各自以ID为单位,在论坛上多发帖一些各自攻伐的同人武侠小说,共同谋生于一个恩怨交织的乌托邦式的虚拟世界。

——这内中的情形,说来有些类似于《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任十七完全等同于一把手宋江,而我在当中的位次,充其量也就算个镇三山黄信这样的角色。

“响马堂”ID人物真实转卡彩绘形象(新版)

因为冥冥中有一个共同“组织”的挂靠,这里面的网友说来会比诗词界的诗友更有一种凝聚的向心力存在。

我与十七兄其实并不是第一次相见了,2008年10月在北京我们便已在现实中有过聚首;而且我们的碰面地点很特别,那竟是在赫赫有名的北京天坛的祈年殿下。

2008年北京天坛下的第一次聚会

当时我到北京纯是为了旅行,十七兄则是奔着出差去的;意外发现彼此的行程有着交集之后,也便有了在我强烈要求下的在天坛里的见面。

(作者注:具体内容参见本人《北京故事》的相关视频和图文)

随后的一整天我们几乎都形影不离,吃全聚德烤鸭,逛前门大栅栏,游天安门王府井,让我充分享受到虚拟组织也可以带给现实世界的某种温暖。

四年后的这第二次相聚,因为恰逢其会,我直接杀赴了十七兄拼搏创业的老巢——广州。在缺乏我熟人散落的广州城里,只因我相信,凭借我与他的老乡身份,兼之彼此在“响马堂”和北京游中结下的缘分,他肯定会乐于看见我向他“投诚”。

响马堂主要ID人物扑克牌排行榜(部分)

如此娓娓说来,十七兄和桐子在我生命中扮演的意义真的十分相像;都是偶数年十月发生的故事,都是在我的殷勤联络下得以结下的挚友。——这份热情若是有一半放在找女朋友方面,或许终身大事早就解决了;我想想便十分哀叹。

十七兄的家和工作单位都在荔湾区芳村附近,所以我自下了客车也便一溜风地向他投奔;刚出西朗地铁站,便与之撞个满怀。

整整四年未见,十七兄出落得愈发玉树临风;尤其是这两年娶妻生子之后,原本就相貌堂堂的面庞愈加添了几分潘安宋玉的神韵。

2018年我二到广州时的三度相逢(《汕深广韶故事》)

当晚受请于地铁站边一家粤菜食府被接风洗尘,同时作陪的还有他的研究生学生小米。十七兄的工作其实相当不错,在附近一家叫做珠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单位做着待遇优厚的研究员;而小米作为上海水产大学交换过来的研究生,就是其座下最为得意的门生。

——看来这任十七不但在网络有着一呼百应的“老大”缘,在生活中也有着颇为霸气的领导气质。

让我稍微感到惊讶的是,当我在饭局上谈及当年“响马堂”光鲜岁月的时候,身旁的小米竟然丝毫不知道他的导师有过如此离奇的身份,一时间神情中充满了崇拜和向往。十七兄听之则哈哈一笑,便仿佛当年的荣耀于他的眼里已全化成了过眼云烟。

我设计的响马堂“堂徽”

饭后和十七兄暂时告别,我则被安排和小米一起到其所在的珠江水产研究所的研究生宿舍里寻求落宿。

随身的行李,除一些充电设备和洗漱用品外,则被全部寄放在了小米研究所的办公室中——据说那里相对安全。

2012年在广州的人生第二次相聚

搜索当下的坐标,按说已到了广州的西南郊界,甚至快与佛山接壤,沿途基建设施很差,路边甚少能看到灯光照明;昏黑中我看不真这水产研究所的全貌,只感觉两耳边不时能听到汩汩而动的水声。

小米说那些都是培植观赏鱼用的鱼塘,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如何在这许许多多的鱼塘中变异出许多奇奇怪怪的鱼类。

“隔行如隔山”,这些我都不懂,我只知道近水的地方蚊子肯定很多,加之天气闷热不能关窗,也许今天晚上我会就被咬得体无完肤。

广州火车站夜景

真的,我真的没有理由埋怨;相较于广州高得离谱的房价,我此时能有个免费的地方栖身已经是上天额外的恩赐了。

何况,我觉得这样青苔绿瓦的陋室像极了十二年前我在重庆初上大学时所住的宿舍,这一次冒昧造访,竟让我一下子又梦回到了自己青春初始的地方。


DAY 18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广州 晴

关键词:沙面 上下九 越秀公园 中山大学 珠江


越秀公园(五羊雕像)

一晚上只感觉蚊子像是战斗机一样在我的耳边嗡嗡起降个不停。好在睡前点了蚊香,醒来检查皮肤,发现受咬情况并不严重。我不由连呼几声阿弥陀佛。

早上七点许,我打着哈欠来到阳台,见识到了印象中非典型的广州清晨;视野中并未见多少高楼大厦,却只有一些粗矮的平房和跃上阳台的阔叶树桠装饰眼帘。

八点钟与小米约了到研究所的食堂用早饭,于是路上我终于看清了那一方方波光粼粼的鱼塘的模样。小米似乎还对昨晚说的“响马堂”故事怀有兴趣,不时向我打听一些关于当年网络大侠“任十七”身上的传奇轶事。

广州市荔湾区珠江水产研究所宿舍

据实说,对此传闻我知道的也是寥寥,索性告诉他十七兄网上文集的地址,寄望他从他老大过往的文章中找寻答案。

话到深处,中间我几度欲言又止,最终也没忍心把实情告诉他:其实被他无限向往的“山东响马堂”代表的只是当年的荣光,而今早已经败落,像传奇的“水泊梁山”一样逸散在岁月的尘埃里了。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景区

往世不可追。当年的繁华胜景,想来也跟自己一去不复回头的青春一样,如今只能从零星的百度快照中找寻其模样了。

今天是周五,十七兄在家照看完妻儿后还要上班,所以我只有一个人擎着相机出门。啃过小米给买的玉米棒,又在他的引路下重新回到昨晚来过的西朗地铁站,三元钱钢镚买到黄沙站下车稍行,第一站首先来到了珠江岔口的沙面大街。

沙面景区

“沙面”其实并不是一种面,而是一种态度、一段风情。这里旧称拾翠洲,原是珠江冲击而成的一块沙洲,清咸丰时被英法占领成为租界,后来侵略者又挖了一道河涌将沙面和沙基分开,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逐渐形成了今天沙面岛的雏形。

沙面景区

经过漫漫历史的演变,岛上逐渐建成了百余座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及中西合璧式的欧洲风格建筑,上到领事馆教堂,下到邮局学校,各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自此成为全广州最具有异国特色的欧洲建筑群。行走在这里,几乎有着和行走在布鲁塞尔一样的感觉,一切都显得那么地闲适与怡情。

沙面景区珠江段

由于广州市政府对沙面岛实施交通管制,岛上甚少有外埠车辆造访,环境很是清幽,堪称广州城里被独辟出来的一块小小“特区”。最幸福的还属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虽然活在中国,却从小受的是西方文化的熏陶,假以时日,每个人的身上或许都会留下绅士淑女成长过的印记。

沙面景区

出了沙面,一直沿康王南路北上数百米就到达了上下九步行街。早就听闻这里是广州传统三大商圈之一,沿街商铺林立,骑楼风格建筑甚是独特;今日匆匆见过,发现果然不同于一般步行街的通俗气场,不愧其“西关商廊”的美誉。

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的标志是街头一尊跃马站在球上的铜像,网谑其名为“立马滚蛋”的,早就神往已久,不想竟意外发现于此处。以此为界点,上下九步行街又分东上九和西下九两段,全长绵延一千余米;我取道西下九一路西行,在绵延不断的各骑楼下走走停停,只顾着端相机乱按快门,却不期与诸多地道的南粤美食擦肩而过。

上下九步行街

时近中午,只感到肚内饥肠辘辘,便在宝华路上用了口味咸甜的西关艇仔粥,复又慢慢摸索到长寿路地铁站,继而辗转来到了越秀区的越秀公园近前。

广州地铁公园前站

说起越秀公园,其因越秀山而得名,地处广州核心闹市区,离火车站很近,广东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名列国家4A级景区之高位,进园却是免费,只镇海楼(广州博物馆)一处需要十元参观门票,还被我认为参观意义不大而无情错过。

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

只瞧这里的花石草木均已堪称绝色,最难得是园内各类历史古迹亦有不少,整体水准堪称我十二年游历史上见过的格调层次最高的城市中心公园。园内有山有水,有花有木,还有羊城第一标志——五羊雕像坐落于山下聚拢天地灵气,正适合中午无精打采时分赖在里面躲日头避暑。

越秀公园

在山间野路中打了几个瞌睡,醒来时已近下午三点,寻道下山穿过中山纪念堂,在东风中路上寻公交车往南跨过珠江大桥,渐次来到了海珠区的中山大学作今日最后的盘桓。

中山纪念堂

已经记不得这是我游历过的第几所国内名牌高校了。我只记得,从高考报志愿时代起,我便对中山大学怀有一种别样的好感。

与其说我爱慕这些大学里的风光景色,不如说我深深艳羡这些光辉名字背后所积淀的历史人文;我为我的前生不曾与这些光辉学府有过人生的交集而抱有深深的遗憾。

孙中山像无疑是中山大学的灵魂所在,自逸仙路一路向北便会看到国立中山大学的牌坊,那里紧挨着兼具客运和观光功能的珠江轮渡。

中山大学

五点钟,夕阳西下时分,花两元钱买张票上得船去,轮渡载我缓缓地驶离中大码头;看着珠江两岸的万千广厦排山倒海似的从我眼前划过,身为一个广州人的感动与幸福顿时在我胸前积聚着。

苏轼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话说现在有抱负的年轻人偏爱在北上广寻梦,其实何曾只是为了那不成器的小小梦想,而是从内心实实在在地臣服于这只属于大都市的无限魅力。

中山大学

从中大码头到芳村码头至少十多里水路,白天乘坐水上巴士只需两块钱;若晚上再来坐,那便等同于观光夜景,同样的船型也至少要五六十元起价了。

幸好我早早地便洞悉了这部分的广州攻略,知道白天最晚一班轮渡回程的时间,这才让我得以花费最小的代价从海珠区借珠江水道回到了荔湾区的怀抱。

珠江的水量在中国仅次于长江,所以珠江的水面看上去比上海黄浦江的要宽阔很多,貌似很适合水上交通的发展;而乘坐轮渡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它不似公交车那样拥挤和塞车,更不会被无故绕道,故而在芳村码头下船时我犹且意犹未尽。

珠江泛游

到了芳村,离西朗和水产研究所也便不远,我先不忙回程,守在江边慢慢等到天色擦黑,直至珠江两岸渐亮起一片片炫目的霓虹。

看到层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起虚无缥缈的五彩斑斓,我也终得以安慰自己说,我也算见识过了所谓的广州滨江夜景;纵使明日返程路上无暇再来回顾这一抹江色,亦终不枉了。

珠江天字码头

晚上八点,当我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时候,我终于可以长吐一口气了。

这是何其充实和完美游历的一天啊!到旅行第十八天的时候我尚有余力这样执着地奔走,那一定是我眼里的风景让我重新获得了继续暴走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芳村附近夜景


DAY 19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广州 晴

关键词:粤式早茶 陈家祠 北京路


我、十七和小米

由于买了晚上离广赴长沙的火车票,我的五天广东之行到今天的时候便不得不进入到尾声。

算算日子,钱包里广州到长沙的车票尚且是十来天前在上海虹桥站离沪时打印的;不知不觉混过了这十来天,它就像我的影子一样,一路跟着我走杭州、游南昌、下深圳、行东莞,直到今天才派上它该有的用场。

——这样的道理说来有点像我们的人生,前期的万般筹谋竟只为最后的绝地一击做着准备。

鹅公村受请吃粤式早茶

最让我高兴的是,十七兄在消失一整天之后终于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之内。

今天是周末,他特意从工作和家庭琐事中抽身,一大早便到宿舍前来寻我,说要带我和小米去品尝最地道的粤式早茶。虽然此前我也大大小小地尝过不少的粤式小吃,但看他这么煞有其事地向我推介这个去处,我还是禁不住好奇地前往。

那是去往佛山路边的一处叫鹅公村的地方,距研究所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两辆上了年纪的自行车成了我们前往那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十七兄单独蹬一辆车子在前面引路,我则载着小米同学紧随其后,一路上穿过许多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小巷,九点半左右正式到达飘着饭香的鹅公村食府。

鹅公村食府

都说“食在广州”,广州人对吃的研究早已冠绝天下,而这鹅公村算来应该是整个芳村一带对于弘扬粤菜最最考究的一家。

据十七兄的说法,广东人是颇喜欢全家人围坐着吃一顿早茶直吃到中午的;所以,即便我们到达的确够晚,食府大堂内依然熙熙攘攘的,没有半个空位。故此,我们只能要了旁边清雅的单间独自成席,不过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此消费满一百元才能获准离席。

鹅公村食府

这里每所单间的命名都很有意思,全部以三姑四婆七姐八嫂这样的女性亲戚称呼冠之,不知道取的什么用意;我们随意选好一间房间落定,便派代表到大堂挑选我们此次享用的美食。

这里的美食全部是以精致的小蒸笼形式呈现,笼内有荤有素有糕点,色泽晶莹剔透,口味鲜而不腻,份量普遍不多,却笼笼质量上乘。

我们三个人前后选了十来笼分别尝鲜,结账时刚好凑够一百元,虽不甚饱,却无不感到舌头和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鹅公村食府

我固然是第一回享受这样的美味,而小米来穗近一年时间,居然也第一次见识这样的排场;唯有十七兄这种经常出差并见惯了大世面的人,每每给我们讲解起这吃的学问和门道来,总能让我们自惭形秽继而叹为观止。

陈家祠堂

等结束这场马拉松式的早茶出来,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十一点,我们便即在食府门口作别。

他二人各自骑自行车回研究所去,我则一个人端着相机、背着背包乘公交、换地铁,辗转来到了七八公里外的陈家祠继续参观。

陈家祠堂

便即在这陈家祠,我这22天旅程上才第三次为了参观某处景点而慷慨解囊。与之前在合肥包公园和南昌滕王阁动辄五十元的高昂价位相比,广州陈家祠的门票相较还算厚道,只有它们报价的五分之一。

陈家祠堂

关于陈家祠堂的前世今生,里面起起伏伏的原委太多,原谅我很难用三言两语便能阐释得明白。我只知道眼下,我正徜徉在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里,里面的雕梁画栋、陶瓷雕刻、灰塑刺绣,无不是老广州扎根于民间的最朴实的特色。

作为广东第一大姓——陈姓的家族宗祠,陈家祠堂(旧称“陈氏书院”)至少为我们了解广东打开了一扇窗口,而这里恰好是驳斥“广东只有现代文明,没有历史文明”最好的一处物质文化证明。

北京路步行街

说到广州人流最密集的地方,那肯定不能缺了北京路步行街的名号。那是一条有着历史传承的古老街道,至今在步行街路中央的玻璃房中还供奉着宋元时代北京路的砖石遗址。

北京路步行街

相较于始终走在时尚前沿的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广州北京路在建设规模上无疑显得稍微破落一些,但正是这种适度的“破落”感拉近了它与珠三角大量中产阶级的距离,使这里更多地成为了广大中产阶级的消费天堂。

北京路大佛古寺

从陈家祠出来后,我便在这里来回逛街遛巷直到腿软,眼看天色渐晚,索性钻到路边的一家新华书店里,漫无目的地翻一翻图书,于宁静沉淀中寻求打发一下最后的光阴。

北京路步行街

看看表,距晚上十点的列车开动还有四个多小时;如果没有意外,我想我会在这样的寂静等待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时辰,默默离境。

然而十七兄怕我对广州的印象还不够完美,傍晚时又发短信过来说,要晚上带我去新修的珠江新城一带见识一下真正属于大广州的时尚气息。

敢情我逛了这两日,竟还没有见识到广州的真正繁华之处,顿时又来了精神。如果是这样,那寄存在研究所的行李我肯定是没有时间自己回去取了,索性便让十七兄代为托送到火车站先行寄存,再双双到珠江新城地铁站外的马路上赶齐会和。

珠江新城

一个小时后,我回到公园前站上车,挤过傍晚时分人潮暴涨的地铁,并最终在珠江新城外的花城广场上真真切切地目睹了亚运期间新立的广州市新地标——别名叫“小蛮腰”的广州塔的绚虹体态。

真不亏是举办过亚运会的城市,那样的夜景如梦如幻,一生哪怕只经历一次,便已足够享用终生。

珠江新城

广州两日,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万千繁华来说,我短短时间内所能领略的,不过是它管中窥豹的零星片段;竟没想到,它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偏偏在我即将离开它的一霎间变得异常高大和耀眼。或许,这才该是中国排名第三的大城市所应具有的最完美的形态。

珠江新城(海心沙)

不知不觉流连到晚上近九点,载我离境的K9078次列车已是开车在即。

我带着对广州的恋恋不舍,在十七兄和小米的双人护送下,搭乘直达地铁匆匆赶回广州火车站,并由此着急忙慌地取出行李,小跑进站,并最终有惊无险地踏上了北返家乡的归程。

虽然,前路上还有我的旅程第十站——长沙继续守候,但我知道,我这22天的漫漫游程一切都因为了广州之行的完美落幕而再也显得别无遗憾。

(共10篇,本文为第9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