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从北京到成都,70年4座城市的蝶变

2020-02-05 02:36:08旅游攻略
旅行 | 汽车 | 酒店 | 摄影 | 美食关注私享世界,享受生活无界全文共 2667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我们有多爱这座城,就有多怀念它曾经的模样。

旅行 | 汽车 | 酒店 | 摄影 | 美食

关注私享世界,享受生活无界

全文共 2667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我们有多爱这座城,就有多怀念它曾经的模样。你看,有人说一下雪,南京就变成了金陵,北京就变成了北平,思绪一下子就被牵引回过去,眼前浮现出斑驳的城墙,玉树琼花,穿着长衫踏雪行走的人们......

从北京到成都,70年4座城市的蝶变

其实无论城市叫什么名字,无论街市风物还是历史建筑,我们更多的是想追溯旧时光,留住点滴的往事,生怕时间会转瞬即逝。

这次趁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找到了一些关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座城市的珍贵老照片,共同重温这些城市的过去,感受岁月的沧桑巨变。活在这座城里,继续爱着它们。

北京

在70年前的今天,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将在首都北京开启新的征程,在之后的日子里,北京在科技创新、时尚潮流、旅游文化等领域一路高歌。回望过去,珍贵的影像帮时代记录下了彼时的“四九城”。

从北京到成都,70年4座城市的蝶变


1947年的前门大街,就已人来人往,非常繁华,解放初期就已经有了几百家的商业店铺,有很多中华老字店的店铺还保存到至今。现在前门热闹依旧,还成为了都市热门旅游景点,却隐隐觉得缺少了一丝“老北京”的文化气息。

1947年前门大街与如今的前门大街

从北京到成都,70年4座城市的蝶变

那时候男人比较正式的服装是长袍大褂,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场合,都身穿长袍大褂,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这种长袍大褂才逐渐消失。在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人们出席正式场合都穿上了西式礼服。

长袍大褂

如果要选一种老北京的声音,最能代表“北京时间”的声音,一定是盘旋在古都上空的暮鼓晨钟。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北端,就屹立着最古老的钟楼。它与中轴线上的景山万春亭遥望,登上鼓楼可以俯瞰车水马龙的鼓楼大街。



分别为1922年的钟鼓楼及1955年从鼓楼遥望景山(图片源于:北京日报)

在鼓楼用于报时的六百余年历史中,北京城内回荡的钟声,是几代京城居民的集体记忆。如今的鼓楼的功能在时代更替中被取代,它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从北京到成都,70年4座城市的蝶变

而鼓楼一带,已成了繁荣的市井文化中心,周围通向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什刹海等知名景点,游客秉承着慢节奏的游览方式,走走停停,欣赏沿途风景。

上海

1843年上海开埠,按下了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的开启键;1936年,开放的上海到达巅峰;1949年,随着上海解放,中西并存的都市文明让上海成为“时尚”的代名词,有人对此迷恋至今。

摩登的淮海路、别致的老洋房、大气磅礴的万国建筑群......上海解放70年,沧海桑田。这些印证着新与旧的街道和楼宇,在悄然变化,于魔都的风情万种中,写下了历史与现代的格调。

上海人有句老话“上海宁喜欢兜兜淮海路。”直到今天,淮海路依然是全上海公认最美丽的一条路,它横跨黄埔、徐汇、长宁三大区,串联起无数经典历史人文地标,例如中共一大会址、中山故居、国泰影院、武康大楼等,想看看上世纪淮海路上这些地标的样子吗?

淮海路上的尚贤坊弄堂有着老一辈上海人的生活气息,木质的信箱上不写门牌号码,而是各家各户的姓:钱、陈、曹、方......在这里,人们习惯称呼“张家阿婆”、“陈家伯伯”。

拆迁之前的尚贤坊

淮海路上的人民照相馆,是上海老牌国营照相馆之一,开创了海派摄影的新风格,受到上海滩不少电影明星和社会名流的追捧。即使到上世纪70、80年代,在人民照相馆拍照片,仍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张照片几十块钱,相当于一户家庭一个月的粮食。

于是照相馆的橱窗成了淮海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橱窗张贴着当时最新颖的照片,每次换橱窗,总能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

国泰影院于淮海路的意义,就如大光明电影院对于南京路,是上海两条百年老街上真正的殿宇,1932年国泰大戏院开张时,当天《申报》上的新闻描述其:“富丽宏壮,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

如今的电影院已成为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指定放映单位,依旧带着老上海“十里洋场”的气息。

广州

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旅游文化名城,广州从来不缺生命力和创造力,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广州也成了最大受益者。

从古代传统中轴线,到稍有偏离的近代传统中轴线,云山珠水,一城相系,它们共同记忆着这座城市的史脉与传衍,一起见证者它的荣辱兴衰。

北京路位于越秀区中心位置,也是古代传统中轴线上一段重要的路,在明清时期叫做“双门底”,是城南直通天字码头的主干道,于是就有了“没去过北京路,就不曾到过广州”的说法。

现如今的北京路北段上,有一小段用玻璃覆盖的路面,下面是经历了从唐代到民国时期共五朝的十一层路面。透过玻璃可以清晰看到昔日古路的纹理,青苔斑驳,向世人展示着过去的动荡岁月。

在这条路上有着很多历史古迹,北京路南段的高第街、北京路以西的药洲遗址、北京路以北的南越国宫署遗址等。

另外北京路两旁的街巷,也是一片文物荟萃之地,从百年的旅馆,到历史悠久的茶楼,再到传统的点心铺,如今都能让游客在此品味到过去的岁月。

而连接了越秀山和珠江,穿梭在镇海口、中山纪念堂和人民公园之间的近代传统中轴线,则体现出了广州的山水城市格局,更像是行走于绿色的长廊中。

在尽头的海珠桥,在风雨中已经走过了八十五载,对怀旧的广州人来说,海珠桥是他们心中的情愫和象征。与红霞般的木棉花相互映衬,抒写出几代人的回忆。

成都

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9年成都成为新一线城市,更是最具幸福感十大城市之一。我们虽无法搭乘时光机回到过去,体验70年前“蓉城”的文化历史,但是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下了珍贵的回忆。

过去的绿皮火车

这70年来,成都一路高歌猛进,沧桑巨变。70年前的成都,还是个巴掌大的地方,成年人大约50分钟就能步行穿越全城。

自古以来,就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在城市逐渐扩大当中,首要解决的就是出行问题。而整个四川地属盆地,被山脉阻隔,想要远行十分不便。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交通连接外界则成了首要任务。

成都公交电车

1951年,政府组建了“成都公共汽车规划处”,这才开启了新成都的现代交通方式。

1987年未来号天桥

成都地铁

那时城市为了扩大空间,施行人车分流,往往都会建设很多立交天桥,通过此举实现城市规划布局,方便生活出行。在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开通首条地铁线路——成都地铁1号线。如今“蓉城”地下交通四通八达,地铁网遍布城市角角落落。

1951年成渝铁路铺设轨道

与成都公交同时发展的是成渝铁路,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而今飞机、高铁、动车,数小时便可以跨越多个省市。数十年来,成都始终为老百姓的生活不断创造便捷,交通更快、经济飞速,人们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而你所在的城市,在这70年又有哪些变化呢?

欢迎留言分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