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再问薄荷塘

2020-01-18 12:06:04旅游攻略
2013年,第一次喝薄荷塘,传说它是不可多得的易武茶。当时令我咋舌的是它的价格,接近3000元/250g的市售价,堪比老班章。同样令我震惊的还有它的厚度,持续冲泡15泡都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口感。更令人费解的是,偏爱易武茶的本尊,却莫名固执地坚持选择了同庆河,与价格无关。

再问薄荷塘

再问薄荷塘

2013年,第一次喝薄荷塘,传说它是不可多得的易武茶。当时令我咋舌的是它的价格,接近3000元/250g的市售价,堪比老班章。同样令我震惊的还有它的厚度,持续冲泡15泡都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口感。更令人费解的是,偏爱易武茶的本尊,却莫名固执地坚持选择了同庆河,与价格无关。薄荷塘,为什么不是我的那杯茶?


2014年,第一次去薄荷塘下茶地。茶山路虽然难走,但对习惯高海拔山野徒步的人来说,并没有太难的挑战。相较之下,去天门山的路更加原始,而去同庆河的路则需要涉水趟山。第一次与高杆古茶树零距离接触,看惯了密植型茶园和布朗山的茶林,薄荷塘的茶树让我亲身体验了过渡型茶树的魅力和震慑力。更让人震惊的,薄荷塘荣登易武新贵,鲜叶贵如金。


巨大利益冲击下,在易武的深山里因为茶树引发的各种争战,鲜血淋漓、刀光剑影。氤氲在岁月静好的茶香之外,茶山却是累世荼毒、世风不古。缺乏规范管理,毫无供应链整合的概念,原始资源的珍稀所引发的是你死我活的争夺。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横行、用弯弓和同庆河或者其它的原料冒充薄荷塘,更有些不法商贩,直接用易武普通的原料,棉纸上印刷的哪儿就是哪儿。源头原料供应失控,还有茶农逐利乱采信用缺位的各种市场乱象。薄荷塘,到底能有多乱?


薄荷塘其实以前,并不叫作薄荷塘。2008年以前,它属于麻黑,2013年以前,又常被当做弯弓或是刮风寨。从籍籍无名到盛名大造,它仅用了三四年的时间。薄荷塘茶地分别属于四姐妹共同所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她们的家人跑到薄荷塘这搭了个小棚子住下来种植草果谋生。所以薄荷塘的高杆古树茶地之前称作”草果地”。这里距离老挝边界线只有十来公里。产量稀少,能统计出的古树不足50棵,每棵树鲜叶采摘为8公斤左右,一年总产仅100公斤毛料。在进入“草果地”之前,还有一片后期种植的小树茶园,叫做“上茶地”,后来也就一并叫薄荷塘了。市场上充斥的所谓薄荷塘茶,随便统计下来都按数吨来算。在这样的混乱的市场之下,薄荷塘还能火爆多久?


物有尽时,热度终究会过去,新的超微产区不断被发掘。易武的明星产区越来越多:茶王树、哆依树、同庆河、百花潭、草果地……易武轰轰烈烈的抢山头运动一发不可收拾。占山为王成为普洱茶乃至易武茶区产品的营销制高点。2014年微信营销正悄然兴起,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路径越来越短,信息更迭越来越快,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重要。茶山行也越来越时兴,问茶易武说走就走。人们总在寻找价值洼地,期望获取更丰厚的市场回报。薄荷塘之后,易武的下一个高度在哪儿?


如今的薄荷塘成为易武的热搜词,关注度居高不下,新贵自然造就各种传说。而这种种传说之中,最为有趣的就是“薄荷地”和“薄荷味”。薄荷塘因地得名。好茶需要好的生长环境,但薄荷却不是判断生态优劣的指征物种。薄荷在云南可如野草疯长,田间城市也是遍地随处可得。相较之下,哆依树、同庆河等区域的生态更为原始,地域指征也更为明显。至于“薄荷味”,权且一笑置之吧。薄荷塘所产之茶,清雅鲜爽,同哆依树、凤凰窝、草果地乃至弯弓一样,是易武花香型茶的典型代表。至于市场所宣推形容的口感清凉,有薄荷般凉爽的味道,教人匪夷所思。品茶品岁月人生,若是饮至心境无上清凉,又何须附会至味蕾的实际知觉。


易武从不缺少传说,你喝到的是自然天地间年年生发的树叶,还有风土山水和日月雨雾。口感平衡度绝佳的薄荷塘自然是易武新贵,你喜欢它的绵厚醇润,花香幽深。我却偏爱哆依树刚劲的茶性和开阔的香气,更独钟野性刚猛、原野气性刚沉博厚的同庆河。每个人终能遇到心之所好的那杯茶,自有你风情。我执着于易武山乡,风烟俱静,不问因由。


问茶易武,山高水远,陈情未绝。

煮一壶霜华明月,意气何逍遥。

过往岁月尽天真,千山仍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