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原创游记]印象赤坎

2020-01-15 20:36:05旅游攻略
开平人似乎都不怎么说普通话,从头天晚上住下旅馆出去宵夜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和太太带的两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我的侄子。宵夜时侄子问老板娘店里有啥招牌吃食,老板娘用手指了指菜单上的“水蛇粥”,嘴里说的什么我们却一个字没听清。侄子问老板娘“是不是黄蟮粥”?老板娘肯定地点了点头。
[原创游记]印象赤坎

开平人似乎都不怎么说普通话,从头天晚上住下旅馆出去宵夜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和太太带的两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我的侄子。宵夜时侄子问老板娘店里有啥招牌吃食,老板娘用手指了指菜单上的“水蛇粥”,嘴里说的什么我们却一个字没听清。侄子问老板娘“是不是黄蟮粥”?老板娘肯定地点了点头。等到粥上了桌一瞧,还是蛇粥。

第二天一早去前台结账,接待我的还是头天晚上带我们看房间的那个男服务员,小伙子看上去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我向他打听去赤坎应该怎么走,他的态度应该说是极其热情的,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可是我就是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广东话难懂,开平地方方言更加难懂。他向我比划了一阵后似乎发现了我没听懂他的意思,便连忙从旁边的案台上取出一张纸,用笔写了“义祠”两个字。这时另一位女服务员走到了小伙子身边,帮忙用生硬的普通话告诉我“你们出门后就可以打的,到义祠搭乘公交车可直达赤坎。从这儿打的费用在十块钱以内。祝各位旅途愉快”。女服务员的热心指点让我内心里暖流顿生。

出租车到义祠后计价器上果然显示着八元的计费,我给了司机十元又找回两元,开平的出租车不像深圳那样另收两元燃油附加费,计价器上显示多少收多少,乘客心里很是受用,尽管在深圳仅仅是多收了两元,但因为不在计价器上,心里总是有种被宰的感觉,乘客大为不快。

走进义祠车站太太亲自排队买票,队排的很长,在太太的前面至少有三十多人分别以各式各样的站姿在立地等候。我发现售票窗口旁边有一个寻问处,便走近寻问去赤坎的具体乘车路线。负责咨询的是一位中年男人,在得知我寻问的情况后也是说着当地的方言指了指售票大厅右侧的大门欲向我说明乘车的正确地点,但他说的话我仍然听不懂。中年男人经过一番指手划脚发现我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面部蹩得有些泛红地从嘴里说出三个仿佛口吃般拗口的汉字“你稍等”。随即便开始在他身旁的一个木柜中的几个抽屉里上下翻了起来,当打开第四个抽屉时从里面抽出一张粉红色的纸张,递到我面前笑着说“你看这上面就知道啦”。我接过纸一看原来是一份“开平市公交车时刻表”。他的普通话说的极不理顺,不过我还是勉强地听懂了。“去赤坎不用在这里站队买票”?我充满感激地问道。他继续微笑着朝我点点头。按照中年男人的指引我们走出售票大厅,只见外面停着一排客车,其中标着“4路”和“6路”的车窗上标明着开平至赤坎的字样。上车一看是无人售票,每位投币三元。车开动时太太打趣地说“幸亏你去问了问,要不我们又成‘二百五’啦”。

赤坎为古埠,前后经历过宋、元、明、清以及法国殖民统治和民国时期,每个时代独特的建筑风格,都是历史的印记。赤坎的各种旧建筑,古典民族风格、欧陆风格、南洋风格、民国风格、甚至前苏联风格的都有,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漫步在大通街、中兴街一带,许多旧时客商的宅第、商铺至今仍保存完好,里面的厢房天井布局严谨,屋檐桁梁结构精致,雕梁朱漆依然斑驳可辨,集中体现了赤坎古埠民居的特点。这些楼房虽然经过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风韵不减。我喜欢这里店铺的招牌扁额,那精心构思的店铺名称和兴手拈来人工手迹,既没有如今从网上搜索出的不伦不类,更没有电脑制作出的矫揉造作,古朴典雅,庄重意赅,能够使人领略到经商的内在涵义,同时更能消化现代人的虚夸与浮躁。

该镇的堤西路,更是因为绵延300多米的骑楼街、保存完好的600多座古老的骑楼而深得影视界人士青睐,认为这里具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广州、旧香港的韵味,被称之为“电影街”。

古镇独特的西洋建筑楼房与小舟、石拱桥、骑楼、木阁、双层瓦顶,呈岭南集市的特色。尤其是沿潭江北岸河畔东段红墙绿瓦、庭院钟楼、秀花名竹、具有欧美格调的公用文化设置,成为赤坎侨乡文化的一景,起着倡导文化、发展科技的巨大作用,真实见证大时代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赤坎镇为水上交通枢纽,1914年开始有小火轮,10年后,镇里有了第一辆美国福特公司制造的敞篷汽车。20世纪40年代,这里就拥有电话公司、电报公司和汽车公司。抗战胜利后是古镇的“黄金时代”,金铺茶馆,批发粮油、绸缎布匹店、私人诊所、教堂、影相馆一应齐备,可见当时古镇的繁华。

随着社会发展交通的发达和水运的萎缩,古镇的经济地位两度从极盛转向衰落,自从开平县城迁出赤坎镇,繁华一去不返。过去的“黄金岁月”万千风流总要随风而去,如今只留下数里长的骑楼街无语凝噎,需要今人从骑楼残存的脂粉中去找寻岁月的痕迹,从如今的繁华中去深悟旧有繁华失去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