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山人行摄·临汾」再看“尧都平阳”之尧庙

2020-01-13 14:18:13旅游攻略
【山人行摄·临汾】再看“尧都平阳”之尧庙自从4000多年前唐陶氏“尧”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格局,“尧都平阳”就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史称华夏第一都。因此,现代的国人对临汾市这个中华文明之源的唐尧故地有着孕育在内心深处的难以言表的厚重情义。

【山人行摄·临汾】再看“尧都平阳”之尧庙

自从4000多年前唐陶氏“尧”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格局,“尧都平阳”就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史称华夏第一都。因此,现代的国人对临汾市这个中华文明之源的唐尧故地有着孕育在内心深处的难以言表的厚重情义。山人作为一个临汾人经常来到尧庙这心中的圣地凭吊观瞻,领略中华古文明胜迹。每每来到这古老的尧庙,都能够感受到华夏古人的宏伟与博大,从内心深处唤醒升华自己的灵魂。正如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而始。

「山人行摄·临汾」再看“尧都平阳”之尧庙

史载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矣。清代以前每年的(农历)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历代帝王将相,达官司显贵,墨客骚人,对尧庙吟咏甚多,赞叹备至。尧庙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临汾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驾临此。

尧庙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现在尧庙已经成为国人崇宗尊祖传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传统教育场所,每逢清明节、(农历)4月28日尧王生日等节日,海内外社会各界来此祭祀凭吊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五凤楼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和下靳古谷阂胖罚直鹗且⑹逼诘奈奈锓轮频袼芎臀幕幕袼芩跤埃从沉。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韩非子.五蠹

走近尧庙首先看到的就是"仪门",就是“文明始祖”牌坊,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心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文明始祖

诽谤木

走过“文明始祖”牌坊,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雄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十分美观。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尚书

五凤楼

五凤楼的独联是一个奇观,至今尚待人们对出下联。

文明始祖

尧井就在五凤楼的后面,原先尚有尧井亭现在已经没有了,据说该尧井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亭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尧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诽谤木

五凤楼

史记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实为国内罕见。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据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以前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屋子里。《韩非子 . 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体,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生活十分艰苦。“广运殿”前镶在的月台台阶上有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辞海

史记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01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中国第一华表。

文明始祖

文明始祖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是这里的一个奇观,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帝尧

史记

诽谤木

史记

文明始祖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帝尧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 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尧字壁"位于尧宫西侧,南北长达300余米,这里镌刻着数百个古今书法家各界名流书写的尧字,很有观赏学习价值。

韩非子.五蠹

尧庙

文明始祖

辞海

文明始祖

史记

观赏尧庙的建筑字里行间浸润着中华古文明的厚重文化。

韩非子.五蠹

尧庙

尚书

这是一些重要节日的祭尧场面。

韩非子.五蠹

五凤楼

行摄天下 静远山人

用三只眼睛观察世界

用图片讲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