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进印度

2020-01-13 10:18:06旅游攻略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进印度图文| 黄怀信 冀城晨光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亚欧大陆的商贸通道,是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连通了世界东西两大文明。它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一座文明的桥梁,对于每个走过它的人,又是一段文化的旅程。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进印度图文| 黄怀信 冀城晨光

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亚欧大陆的商贸通道,是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连通了世界东西两大文明。它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一座文明的桥梁,对于每个走过它的人,又是一段文化的旅程。黄怀信,就是一位丝绸之路上的旅行家,80后的他出生在丝路旁,也许他也没想到,小时候门前的这条不知所向的路,走出了他的人生。

心无所向,不知何往。怀信行走在千年的丝绸之路上,追踪古代文明。印度,就是他这次旅行的目的地。

印度,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得名于 Sindhu 河(印度河)。中国汉朝将其称为“天竺”、“身毒”、“信度”等,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始称为印度。

“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公元前7世纪到前4世纪是印度历史上一个列国征战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在乱世之中产生,在与各派思想的斗争之下发展。

印度是一个宗教的国度,宗教哲学构成了印度古代文化的基础。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追求精神而蔑视物质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了印度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印度文化的精髓。

佛陀,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充满宗教哲学的国度。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生于迦毗罗卫城(尼泊尔南部提罗里克),比孔子年长12岁,族名乔达摩·悉达多。这位王子创立了佛教,被誉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进印度

01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为佛陀成正觉之地。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

佛陀经历六年苦行之后,独自走到菩提伽耶,于毕钵罗树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潜心修禅,觉悟成佛。这一年佛陀35岁,相传是腊月初八日。因此,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菩提伽耶是佛教的诞生地。

在佛陀正觉后250年,阿育王来此朝圣,在佛陀觉悟的菩提树下安置了一块金刚座,并于菩提树旁建了一座塔寺。称为大觉寺,大觉塔。

现存之大塔系十二、三世纪间之缅甸国王所修造者,塔高五十二公尺,外观九层,内部实仅两层,四面刻有佛像佛龛,雕镂精致庄严。

02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进印度

王舍城

王舍城,古印度摩揭陀王国首都,在今印度国比哈尔邦那兰达县拉杰吉尔镇。公元前684年,摩揭陀国定都在旧王舍城。王舍城是佛祖释迦牟尼长期居住修行的地方,佛陀逝世后,在王舍城举行了第一次佛教结集,因此是佛教圣地之一。

佛陀成道后,先在鹿野苑宣讲“四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等佛法,称为“鹿野苑初转法轮”。在鹿野苑度过夏季后,佛陀带领众弟子回到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开始了他的传教旅程。

王舍城内有佛教僧徒们的第一座精舍,城外灵鹫山是佛陀讲法的之地。

灵鹫山峰顶有一岩石矗立,形如鹫鸟之头。故名灵鹫山。佛陀在此驻留12年,在城外东面的灵鹫山的石窟中继续修行,并向摩揭陀国王频毗娑罗和佛教信徒们宣讲了《佛说首楞严三昧经》等重要佛教经典。

灵鹫山说法台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进印度

佛陀涅槃后,大家希望把佛的口头说教固定下来,于是选出最有学问的僧人在大众集会上背诵经典,由众弟子议定,称为“结集”。这种结集共有四次。公元前486年3月15日,在佛陀涅槃九十天后,在摩揭陀国王阿阇世的支持下,在王舍城外主持了五百罗汉集会。在大迦叶的主持下,由阿难主述,经过参会罗汉共同讨论确认,将佛陀的思想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佛教教义系统。称为“王舍城结集”或“五百结集”。

03

吠舍离

吠舍离,古印度离车国都城,大智者维摩诘居住的地方,佛陀弟子阿难在这里入灭,佛教经典中记载的“第二结集”发生这里,佛教派别从这里产生。怀信笔录

吠舍离,在今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北的穆查发浦尔,为释迦牟尼时代著名的大城市。佛陀在此城预言自己即将入灭,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居住在这个地方,七百贤圣为第二结集之处。

“王舍城结集”一百年后,吠舍离的僧人们希望放宽戒律规定。七百比丘在吠舍离城举行第二次结集。这次结集修正了经文,也是佛教的根本分裂。

04

桑奇

2300年前位于印度中部的佛教中心,印度最古老的佛塔和寺院。根据考古发现,这里也埋葬着佛陀两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舍利的地方怀信笔录

桑奇,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共建有 8.4 万座窣堵婆(佛塔),其中有 8 座建在桑奇,现尚存 3 座,编号为 1、2、3 号。桑奇大塔为 1 号。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进印度

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 36.6 米,高 16.5 米。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进印度

最初是公元前250年左右由阿育王修建的,原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经扩建,在覆钵土墩外面垒砌砖石,顶上增修一个方形平台和三层伞盖,底部构筑了石砌的基坛和围栏。又在围栏四方陆续依次建造南、北、东、西四座砂石的塔门牌坊。

塔柱上波斯风格的有翼狮子、有翼公牛、忍冬纹,与印度风格的驮着法轮的大象、药叉、莲花纹装饰交相辉映,无不体现出文明的交融。

05

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古印度著名佛教寺院。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北,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东南巴拉贡村。公元5世纪前半期由笈多王朝鸠摩罗·笈多一世(415—455年)创建,此后历代国王相继扩建。至七八世纪时极盛。有八大院,盛时主客僧众常至万余人。

原系释迦牟尼大弟子舍利弗的诞生及逝世处,释迦牟尼本人亦曾路经此地说法。

文化,慰藉人们的心灵。

佛教,是印度的哲学,也是古代中印人民的情感共鸣,滋养了两千年来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树,渗透到了中华文化中。

怀信,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旅行者,文明的朝圣者。

走在丝绸之路的曾经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