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2019-11-18 18:12:04旅游攻略
三宝码头位于洪雅县城20公里处的青衣江南岸,由于它是乐山通往川西地区的重要水码头。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形成独特的码头文化。而码头文化中勤劳、开放、乐观等观念又影响着一代代的三宝人,现在三宝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形象生动的传说。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三宝码头位于洪雅县城20公里处的青衣江南岸,由于它是乐山通往川西地区的重要水码头。

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形成独特的码头文化。而码头文化中勤劳、开放、乐观等观念又影响着一代代的三宝人,现在三宝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形象生动的传说。

本期就带您走进洪雅县三宝码头,感受过去码头的繁华,以及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传说。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三宝古镇老码头

壹老人回忆码头岁月

三宝码头是青衣江上乐山到雅安这条线上的第一个水路码头,一直以来,三宝都是来往船筏的重要停靠点,商家云集、热闹繁华,很多码头边的人家也因此多了许多谋生之道,吕国友老人对他在码头上的拼搏岁月记忆犹新。

吕国友回忆,新中国成立前,他家是做火米生意的,他除了帮家里人制作火米,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把火米带到三宝周围的场镇上去卖,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在三宝码头坐船到各地。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吕国友老人在码头边谋生的岁月记忆犹新

“新中国成立前,洪雅县和青衣江流域的雅安等地的老百姓都普遍吃火米。”吕国友说,新中国成立前稻谷的加工技术非常落后,稻谷脱壳靠水碾、旱碾。水碾一般都修在山沟里的小河边上,旱季缺水,水碾停的时间多,转动的时间少;汛期发洪水,水碾及引水渠经常被冲毁;旱碾要用牛拉,效率极低,稻谷直接脱壳费时费工,水碾、旱碾很难满足需求,而经过加工的火谷脱壳时省时省力。洪雅和雅安号称“天漏”地区,每年只要“处暑”一过,往往就是秋雨绵绵。收成的稻谷不易晒干,极易霉烂变质,所以就在大锅里蒸煮加工成大米,碎米极少,出米率高,比稻谷直接加工普通米要多出10%左右。

“别小看这些多出来的米,足以让很多穷人撑过一段饥饿的日子。”在吕国友的记忆中,加工火米只需要将稻谷放进大锅,根据稻谷的含水情况加入适量的水,用竹筐盖严实,如有缝隙用毛巾塞紧,烧火蒸煮。待稻粒刚刚熟透,稻壳裂开一条缝出现熟米,锅底水基本蒸干时,把稻谷舀起放进竹篾,把竹篾晒在垫上晒干,就成了火米。虽然工序不是很复杂,但火候的掌握非常关键,稻谷若未熟透,加工出来的大米心是白色,外层则是橘黄色,这种杂色火米就嫩了,人称假火米;若过分熟透,则成了老火米,颜色暗沉无光泽。

让吕国友骄傲的是,他家制作火米的技术很好,生产的火米,米粒饱满圆润,橙黄爽亮,香气浓郁,饭粒之间不粘连,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火米的好处纵然再多,但也有一处硬伤:经过蒸煮的火米虽然香气扑鼻,也让人有饱腹之感,但在蒸煮过程中营养已流失不少,富裕人家根本不会来买,几乎都是贫穷人家买回去用作充饥,所以,吕国友的生意并不好做。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洪雅县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不再缺粮,而且还有了方便快捷的打米机,火米便逐渐地消失了。看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吕国友退出了火米制作行业,只是过去在码头上谋生的日子让他终生难忘,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在码头边散步,回忆过去的岁月。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美丽的三宝码头

贰一江碧水绕过往昔繁华

老人们心心念念的码头生活,只是过去三宝码头繁荣时的一个缩影,但繁华的青衣江水运留给三宝的记忆可远不止这些。三宝镇位于洪雅县城20公里处的青衣江南岸,清嘉庆《洪雅县志》有“三宝场,县东三十里”的记载, “三宝场”得名的历史有300多年。

在舟楫车马的年代,青衣江成了洪雅县与外界联系的黄金水道,三宝则是乐山与雅安之间的中转站,船筏往来如梭,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洪雅县文人李成忠介绍,20世纪50年代前,三宝是来自乐山,满载货物的船筏逆青衣江而上,进入洪雅县境内的第一个码头。不远处的猫猫滩暗礁密布,水急浪高,船工、纤夫必须在此养精蓄锐、吃饱喝足后才敢扬帆拉纤去闯猫猫滩。由洪雅县城下行的船筏,闯过猫猫滩抵达三宝场后,操舵摇浆的工人已累得筋疲力尽,有的船筏也受到一定损伤,必须在此停泊修整,待修理好船筏,恢复体力后,才敢继续下行。

所以,三宝码头是往来船筏必须停靠的水码头。当时离洪雅县最近的汽车站在夹江县城,三宝是洪雅县陆路到夹江乘车去成都等地的必经之地,所以又是繁忙的陆路码头。每当夜色降临,三宝码头附近沿河堤生长的粗大榕树干上,拴满了停靠船筏的缆绳。沿江而建的三宝镇街道灯火辉煌,十几家茶馆、酒馆、饭店里,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和休闲解乏的船工、纤夫。门前高挂“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矩形灯笼的几户客栈,也住满了搭船筏去乐山或步行去夹江的客商,三宝镇上一派繁荣景象。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三宝老码头下的河石滩

令人遗憾的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洪雅县公路的修建和延伸,青衣江水路运输的功能逐渐衰退,最终被陆路运输所取代,三宝场水码头繁华不再。

如今的三宝,青衣江水翡翠一般横卧在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不时还有几只野鸭在水面嬉戏,放眼远眺,朦胧的青山影影绰绰,与这一江碧水交相辉映。码头两旁几棵古榕树,悬根露爪,蜿蜒交错,枝叶繁茂,古态昂然,伸展的枝桠像是展开的怀抱,要拥抱这一江碧水。面对静静的江水,虽然早已不见了往来的船只,但码头上这些被磨得光滑圆润的石梯分明在诉说码头过去的繁华,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象: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纤夫拉着船只,将铿锵的号子喊成一曲曲生活的赞歌。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三宝老街

叁深厚底蕴助力古镇发展

码头给三宝带来了繁华,也带来了机遇,更为三宝带来了深厚底蕴与人文风情。关于三宝镇的得名,有着很多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宝境内有唐朝修建的寺庙“三宝寺”, 场镇因寺得名“三宝”。宋代“三宝寺”敕封“慈航寺”,场镇改名“慈航场”,直到清代才恢复“三宝场”名称。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旧三宝”逐渐演变为“新三宝”即:金沙坝的萝卜,生食脆甜;宝子山金花坪的贡茶,皇气高雅;川溪河的黄辣丁,秀口鲜美。

三宝不仅有着丰富的物产,山环水绕的它,秀美风光更是倍受文人垂青,自唐宋至清末,古人吟诵三宝山水诗有十余首,在洪雅乡镇排名第二。作为洪雅的自然景观,支撑三宝的不仅是这里的模范山水,更重要的是它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相传三宝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了,在大江边还曾发现过新石器,因而被人们称之为青衣江文化遗存。据说这里还是历史上著名矿铜冶采家,亦称“钱王”——邓通的家乡,据清同治《嘉定府志》记载,“洪雅东南二十里有玛瑙溪,溪上有磐石邓通故宅”。不仅如此,山环水绕的三宝地势险要,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唐代时朝廷与南诏为了争夺三宝镇的宝子山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三宝老街承载了太过繁华的过往

时光静静地带走了三宝的繁华与精彩,然而悠久的岁月沉淀所形成的氛围对居住者、旅游者、观光者的价值是体现在精神方面的,远远地超过了实物的范畴,它既无形,也无价,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东西。或许,正因为如此三宝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在新时期的今天,三宝迎来了新的生机。在21世纪刚刚来临之时,就有三宝人在昔日三宝老码头旧址附近办起农家乐,青衣江畔秀丽的风光,黄桷树荫下幽静的环境,可口的农家饭菜,别具风味的黄辣丁佳肴,吸引了八方来客,为开拓三宝的旅游打响了头炮。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三宝人对本地的开发也更加立体化,他们正在挖掘三宝深厚的底蕴,保护传统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古镇。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三宝码头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

投稿邮箱:3304331669@qq.com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77

END

来源:东坡文化网 张玉 文/图

编辑:蒋萍

审核:周华

探秘眉山码头•青衣江篇⑥丨三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