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徐霞客《游浮盖山记》探秘之一

2019-11-17 22:54:05旅游攻略
《游浮盖山记》是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历经三次入闽中的所写日记之一。徐霞客在明祟祯三年农历八月初一起从浙江江山青湖一路游历到江郎山(今石门镇境内)“越山坑岭,夜宿宝安桥”(今属廿八都保安境内)。

《游浮盖山记》是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历经三次入闽中的所写日记之一。

徐霞客在明祟祯三年农历八月初一起从浙江江山青湖一路游历到江郎山(今石门镇境内)“越山坑岭,夜宿宝安桥”(今属廿八都保安境内)。

且看《徐霞客游记》中的对于浮盖山的祥细描述:

初二日(明祟祯三年)登仙霞,越小竿岭,近雾已收,惟远峰漫不可见。又十里,饭于二十八都。

其地东南有浮盖山,跨浙、闽、江西三省衢、处、信、宁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岭间,为诸峰冠。

里山奄——

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拿云,飞霞削翠。

徐霞客《游浮盖山记》探秘之一

余每南过小竿,北逾梨岭,遥瞻丰采,辄为神往。既饭,兴不能遏止,遍询登山道。

一牧人言:“由丹枫岭而止,为大道而远;由二十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上,道小而近”。余闻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趋之,况其近也!遂越桥南行数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岭。

三里下岭,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转入南坞,即浮盖山北麓村也。分溪错岭,竹木清幽,里号金竹云。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取小级而登。

初皆田畦高叠,渐渐直跻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后山绝顶,峦石甚奇。庵之右冈环转而左,为里山庵。

明祟祯三年八月初二日,徐霞客从浙江起始,于仙霞关中入境浮盖山。

浮盖山位于闽、浙、赣三省结合部交界处,跨跃衙州、处州、广信、建宁四府的管辖地境。

徐霞客《游浮盖山记》探秘之一

古人游历山川、过州府,必走官道或古栈道,徐霞客从浙入闽境必走仙霞古道,从第一关仙霞关开始,过小竿岭(现已开通隧道,为205国道),从仙霞关徒步到廿八都,“饭于廿八都”,哪自然是在廿八都吃中午饭,找个落脚憩息的地方!请看危峙险要的仙霞关——

仙霞关

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保泉山,为中国古代关隘。古人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仙霞关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南仙霞岭上,地当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仙霞关城东西与高山相连,南北有狭路沟通,为古代衢县(现代为浙江衢州)往来建州(现代为福建建瓯)之咽喉要地。仙霞关以雄伟险峻驰名,素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仙霞关存有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为中国保存最完善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

徐霞客《游浮盖山记》探秘之一

枫岭关在西边垂落,毕岭关象屏障一样挡在东边,犁岭关就象浮盖山的南案;南案:案桌、案几、有遮挡的意思,这里指山势形状走向!西、东、南、北四个关口关隘可谓齐全了。

枫岭关

枫岭关位于中国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的浮盖山西麓,原为浙闽两省的分界处,南侧即福建省浦城县盘亭乡。现为古溪村与盘亭乡交界处。为途经入闽的一个重要关口。

2000年两省勘界时完全划归浙江省。古时为仙霞古道之重要关隘,为仙霞关群之第四关。现在205国道从旁边通过。

毕岭关

位于浦城县忠信镇村桥村与官路乡李处村之间的毕岭头垭口。

始建于明代,最后一次整修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福建浦城与浙江江山界关之一,横截两峰之间,地势险要。关分为东西两关,相距30米,内有毕岭亭和毕岭寺。

东关向忠信镇,关墙用岩石垒砌而成,关门用青石砌成,顶为半圆拱状,关门高2.5米,宽1.4米,深2米。关总长13米,高3米。西关向官路乡,用岩石垒砌而成,顶为半圆拱状,关门高2.9米,宽1.5米,深3.4米,关总长22.4米,宽4.9米,高3.3米。在右侧开有一个半圆拱状门,高1.73米,宽1.1米,深2米、毕峰亭、毕岭古道为附属文物。

犁岭关

地属九牧镇高步亭村,与庙湾村五显岭交界处。

浦城梨岭关,唐代始建,明、清时期有维修。现保存关墙残长30米,高3~5米,下宽9米、上宽6.5米;关门残高3.2米,厚6.5米,宽3米。关南侧顶部还保存有营房遗址和两眼石砌圆形水井等。

金竹里村

“余每南过小竿,北逾梨岭,遥瞻丰采,辄为神往”

徐霞客每次往南去过小竿岭,往北去翻越犁岭关,兴致勃勃、神彩飞扬,非常向往!

由农人放牧人指引从丹枫岭经溪桥左边翻山越岭能到达白花岩,这是牧人指引的路。三里又三里,下岭过溪、迂回曲折,从南坞达到浮盖山北麓的金竹里村;其实过溪口往北的“枫岭背”就能直达白花岩,不知古代是否有这条路,而牧人属于当地本土人,指引的路线应该没错。徐霞客本人所走的路线是没超过枫岭背(岗),而从溪桥左边旁侧,即现今的溪口桥左侧绕经北麓浮盖山脚下的金竹里村,即如今的溪口巾竹村,与浦城官路乡山脉相连接。

徐霞客《游浮盖山记》探秘之一

金竹里村遍栽毛竹,成湾过岗;经山风一吹,绿波翻涌,蔚为壮观、叹为观止。所以金竹里古时以毛竹为原料(刚开枝丫的嫩竹)的造纸业较时兴、发达!

“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取小级而登”。

过木桥,从造纸人家的篱笆(竹编的)门进入;从小台阶石路向上而登,即往白花岩方向。

白花岩(今里山寺)

徐霞客的目的地是直走白花岩而达浮盖山。白花岩即里山奄,此奄非尼姑庵也;一般的山奄寺院叫法又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称呼却是同属一体,我想它们大体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里山奄院体较小,名气传杨也微弱;二是香火少,收入微薄;所以叫奄来得合适一点。

里山奄和两山之隔的大寺在香火名气上又大相径庭,据徐霞客描述两奄寺相距为七里之遥。

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取小级而登。

徐霞客从金竹里村又翻跃五里,只见“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

里山奄处于松竹右之间,所以叫胜地、也呼为胜景,沿里山奄往向登翻跃走,山巅岗峰之路,至到平直而下;相隔七里之遥为大寺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