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这个季节,就来石经山登高赏秋吧

2019-11-07 07:36:06旅游攻略
九月已经过去一半了,天气渐渐变凉,是时候出去走走了!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仅兼有水的仁厚与广阔,同时又别有一种生机盎然的向上精神,所以在美丽的初秋登高望远,既可以锻炼身体,让人身心舒畅,也有祝福工作和生活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九月已经过去一半了,天气渐渐变凉,是时候出去走走了!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仅兼有水的仁厚与广阔,同时又别有一种生机盎然的向上精神,所以在美丽的初秋登高望远,既可以锻炼身体,让人身心舒畅,也有祝福工作和生活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这个季节,就来石经山登高赏秋吧


正值天高云淡、清朗明媚好时节,趁此之际,一起来云居寺的石经山登高赏秋吧。


这个季节,就来石经山登高赏秋吧


石经山是云居寺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矗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因山腰常有白云缭绕,故名“白带山”;山上突出五座高台,俨若天竺,僧人们将它比拟为古印度天竺圣地,俗称“小西天”。


这个季节,就来石经山登高赏秋吧


石经山海拔450公尺,以秘藏石经而闻名,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云居寺佛舍利出土之处。山上有九个藏经洞,共藏隋唐时期所刻经版4196块,还有金仙公主塔、千年石凿古井和隋唐碑刻等诸多历史遗迹,被称为“国之重宝”。

行至半山腰有个小院子,名为“施茶亭”。施茶亭原为唐代佛殿,内供接引佛。《涿州西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佛舍利出土后,供奉在石经山,来此瞻礼的人络绎不绝,为给善男信女提供休憩的地方,当地有一位叫李君的善人,在此建了施茶房六间。现已辟为石经山接待站,为游客休息和提供导游服务的场所。



在施茶亭休息片刻,穿过小院就可以看到一条千年古道。当年静琬法师及弟子在此刻经,为了便于搬运,僧人们就地取材,开凿了这些石阶。为使佛经永存,二十多代僧人面对苍山、背靠茫野一锤一錾开启的1000余年的刻经史,在这条千年古道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千年古道对面的山崖,酷似一尊佛头。中间山峰为佛,左侧山峰为法,右侧山峰为僧,出家人把这三座山峰比喻为佛家“三宝”(佛、法、僧)。



石经山古有九井十八洞之称。半山腰的水井古称圣水井。此井内形状如观音菩萨的“净瓶”。据说此井是静琬等刻经人凿就的水井,因千年不枯,故而称圣水井。



房山石经刊刻起始于隋朝大业年间,静琬法师发愿刻经。经历了1039年,几十代弟子的镌刻,到明朝末年(1644年)结束,共刊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统称为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简称“房山石经”。



房山石经分两地保存,分别藏于云居寺和石经山。石经山上珍藏的是静琬大师早期刻经——隋唐时期石经4196块,藏于九个藏经洞中。石经山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的宗教活动场所。现在我们看到的石经山藏经洞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1、2号洞,上层是3至9洞。




九个藏经洞中,用石门封固的洞有八个,唯有第五号洞雷音洞是开放的。

雷音洞又称华严堂、千佛洞。是静琬大师早期生活、刻经的地方。雷音洞宽广如殿,整个洞体是由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撑着,这四根石柱是隋代的极品,在柱身四周雕刻有1056尊佛像,因此被称为“千佛柱”。洞内四壁上镶嵌的主要是静琬大师早期主持刊刻的佛经《华严经》、《涅槃经》、《金刚经》等十二部经文。




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的拜石下,曾出土过两粒佛舍利,这是世界上唯一不是供奉在塔里,而是从山洞中出土的舍利。



房山石经在14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积淀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从沧桑的历史,到众多国宝级文物,再到光耀千载的石经文化,无一不让世人惊叹。在创造这一系列灿烂深厚文化的过程中,流传演绎了众多动人的故事与传奇。



房山石经的起源之处石经山峰环峦绕,宛如莲花,藏经纳宝、处处灵异,其山奇、树怪、塔秀、洞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更多如珍宝般的未解之谜等待有缘人去发现,去探索!九月最美登山季,欢迎您来石经山开启登高赏秋之旅!


乘车路线:

天桥或六里桥乘坐836路到房山阎村站换乘12路或31路公共汽车直达云居寺路口,向右行1公里到石经山。

自驾车线路说明:

1.沿京港澳高速行驶至琉璃河出口下,经韩村河、长沟到云居寺路口,向北行1公里到石经山。

2.沿京昆高速行驶至云居寺路出口下,向西行4公里即到云居寺路口,向北行1公里到石经山。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南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石经山接待站

图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