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2019-08-15 13:39:05旅游攻略
图/图虫创意厦门是个岛屿城市,三面被大陆环绕,在享尽海洋之利的同时又能受到大陆的保护,再加上厦门大桥、海沧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和翔安海底隧道的联通。

提到厦门,一股海风扑面而来,唯美文艺的旅游城市跃入脑海,但这样的厦门并不是全部的厦门。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图/图虫创意

厦门是个岛屿城市,三面被大陆环绕,在享尽海洋之利的同时又能受到大陆的保护,再加上厦门大桥、海沧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和翔安海底隧道的联通,厦门和母体间的距离十分紧密。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图/来自谷歌地图

今天的厦门是繁荣的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凭借颜值为世人所知。然而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崛起,其实不过是最近几百年的事。

在古代和近代,厦门的身份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而 “里”是行政级别最低的,相当于今天的乡一级行政单位。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摄影/李杰

虽然与泉州港漳州月港同样面朝大海,但早期的厦门却背向海洋发展。因此厦门人并不似其他闽南区的闽南人那般具有海洋性格——勇于冒险、敢拼生死。早期的厦门也并未像泉州和月港靠海洋贸易发家致富。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图/图虫创意

在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时候,厦门只是广州与泉州往来船舶的中转站。宋绍兴年间因为海盗的侵犯,这里便开始设防驻兵。

明朝海禁,严禁走私贸易,嘉禾里拿着武器站在九龙江入海口处,扮演起“打击倭寇”的角色,成为政府打击海盗、严禁海外贸易的军港。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摄影/潘建鹏

清军进关以后,郑成功以厦门和金门为据点,反清复明,并给了嘉禾里一个新的名字“思明洲”。厦门叫思明洲的那些年,商业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毕竟郑成功是按照军港的培养模式在这里驻扎。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摄影/潘建鹏

1661年清政府大搞“迁海”,闽浙沿海所有居民,后撤到距海岸线30里(一说50里)的内地,沿海变成了无人区。直到1683年,施琅平定台湾,闽海地区终于结束战乱,长达23年的“迁海令”才得以废除。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图/图虫创意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要求厦门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而乡镇一级的厦门并未受到重视,当时的道光皇帝认为福州坚决不能开放,实在不行可以开放泉州,而厦门的价值是比不上泉州的。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摄影/潘建鹏

当然英国人选择乡镇厦门也是有原因的,厦门虽小,但闽南文化相对较浅,是在闽南进行文化输入的绝佳地带。而且厦门北接泉州南连漳州,靠近原料市场,且交通便利,人口流动自由,是一只难得的潜力股。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摄影/张利煌

就这样,不受清政府重视的厦门,开埠后变成“猪仔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开埠后,西方文明急剧的涌入,而这种被迫开放的屈辱和来自西方文明的冲击直到今天都深深烙在厦门的基因里,集中体现在鼓浪屿和厦门其他地区的关系之中。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图/图虫创意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又叫“圆洲仔”,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故人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摄影/Geethan

去厦门旅游的人必去鼓浪屿,因此在游客的眼中,鼓浪屿就代表着厦门,是清水红砖、花影绰约、低调奢华,承载着无数绮丽梦想的南国小岛。小巷深处有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古典音乐”成为“钢琴岛”的标配。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摄影/Geethan

但其实正如黄绍坚先生所说,鼓浪屿最早是外国人在厦门建立的一个微型西方社会。

在老厦门人的世界,“鼓浪屿人瞧不起厦门岛上的市民,而厦门岛上老城区的市民瞧不起郊区的渔民,郊区的渔民没人可瞧不起,只好瞧不起岛外人”。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图/网络

所以在外人看来统一的厦门人,其实是分裂的。鼓浪屿人和海港渔民都是厦门人,但这两部分人互不认同,连口音也不一样。外人眼中从小弹钢琴的厦门人是指鼓浪屿的富人

厦门以闽南文化为底色,但又增添了西洋文化、南洋文化、台湾文化、国防文化、商贸文化、殖民地文化等元素。如今的老厦门人,早已变成闽南人里最不闽南的一个族群。

从乡村到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崛起之路

摄影/罗泓

但厦门之所以能成为厦门,正是取决于它所经历的一切繁华与屈辱,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的那些人。

文丨章鱼

制图丨Q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