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和润新语488 | 潘春龙:走进枫泾

2019-11-05 18:54:03旅游攻略
去年的金秋十月,走进枫泾古镇。出于对长假堵车的恐惧,早七点十五分便上了S4高速公路,转申嘉湖高速四十五分钟就到了古镇枫泾。经当地人指点,车停枫泾小学门口,往前走便进入了古镇北街。
和润新语488 | 潘春龙:走进枫泾和润新语488 | 潘春龙:走进枫泾

去年的金秋十月,走进枫泾古镇。

出于对长假堵车的恐惧,早七点十五分便上了S4高速公路,转申嘉湖高速四十五分钟就到了古镇枫泾。经当地人指点,车停枫泾小学门口,往前走便进入了古镇北街。

早八点的古镇还在安逸中,窄窄的街道上偶有当地人匆匆走过,两边的小店在陆续开门迎客,低矮的旧房屋舍,磨破的铺道青砖,无不诉说着古老和悠远。漫步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儿时:难得去一次街镇,满是在大人间穿梭、小摊边驻足的兴奋。兹兹的油煎声把我们吸引到旁边刚开门的一家小店,六十开外的店主人正手持两根长棍,熟练地煎着臭豆腐干,白白的块豆腐在油锅中兹兹作响,随着长棍的拨翻,片刻便由白变黄,金灿灿被捞出沥油,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看我们驻足,主人忙推销起来:五块钱八块,自家秘制的酱汁。看我点头,忙熟练地夹起豆腐干,“开门生意,多加一块。”浇上酱汁,撒上孜然,笑容可掬地交到手上,说实在话,味道一般,可也感受到了古镇淳朴的民风。

沿北街南行不足百米,来到了枫泾标志性的“枫泾三桥”,枫泾是水乡,河道纵横,两河呈十字交叉,便有了三桥,北西南分别是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石桥古朴,横亘于河,便利通行,自成一景。竹行桥上东望,河两边是古镇最热闹的两条街:生产街和和平街,生产街的人家面河,和平街的人家枕河。过清风桥就进入了生产街,沿河一排长廊,黑色小砖铺地,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廊檐下高高悬挂着,长廊靠河一边摆放着桌椅,供游人休憩;另一边则是一家挨一家的店铺。枫泾的小吃都集中于此:老妇们在现场熟练地包着硕大的粽子,各色口味都足有两三两重,煮熟的粽子按序排列整齐,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众目注视下的老妇们似乎在表演,脸上洋溢着成就的笑容。天香豆腐干被小包装摆放,色泽暗红,看似干涩,极为普通,经不住店主的吆喝,买包尝尝,入口稍加咀嚼,丝丝生津,咸中带甜,别有风味。许多店铺有“拉丝”,以为是青蛙,问后才知是癞蛤蟆,称为稀有美食,可上百只剥皮熟蛤蟆穿棍堆积在一起,脑中闪现出的是血腥与残忍,便没有了品尝的兴致,躲得远远的。还有状元糕、丁蹄、黄酒……。

不知不觉中冒出许多人来,突然就把长廊塞满了,各种语言在跟店主交流侃价,枫泾话很好听,语速较快,糯软有韵,颇象奉贤东乡话,许多话都是以上声结束,拐着弯儿,带着韵儿,置身其中,也是一种享受。

过桥到和平街码头坐游船,八十元包船,畅游三十分钟。船老大六十开外,皮肤黝黑,沧桑的面容下透着干练,熟练的摇着船缓缓河中行。端坐船中,观两边景物后移,听两岸人声鼎沸,感悟着杨绛先生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心无杂念,惬意享受……

船老大比较健谈,用唔呶吴语讲述着古镇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直感叹开发晚了,却不时现出满足的神情,充满了纯真和朴实。

上岸正好十点,码头边的古戏台已经热闹非凡,好客的枫泾为长假游客准备了一台演出,有滑稽、魔术、歌舞、脱口秀表演,参插演员与观众互动、婚典风俗表演等等,节目精彩,吸引眼球,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此时街上已经摩肩接踵了,桥上,街中,店内,到处是人,人推人行,绝难驻足。长廊的桌边已座无虚席, 三五家人或好友,几盘小菜,黄酒可乐,面河而饮,好不自在!吸引着无数羡慕的目光。

从清风桥向南,沿河边长廊漫行,长廊足有三四百米长,不时经过一座座古老的石桥,见证岁月的沧桑,有的石板已经坑坑洼洼,没有栏杆,孤零零横亘河上,两边的古建筑有的也已墙体斑驳,看来只是为了张显古老而顽强地驻立于此。廊中也是店铺林立,古董字画、时髦挂件、馄饨烧卖、咖啡清茶,古今中外,和谐相处,尽显自然。行至最南端,是景区入口处,在牌坊下摄影留念后便沿南街北行。南街与北街迥然不同,一派现代气息,超市影楼,宾馆发廊,鳞次栉比。期间路遇一队婚俗表演,想必是古镇特意待客安排的,一行人穿着古装,敲着锣鼓,悠然穿街而过,新郎新娘,媒婆挑夫,有说有笑,略显滑稽。

过南街至北街尽头已近三点,驾车踏上了归途。

枫泾古镇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围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桥梁众多,别号“芙蓉镇”,亦称“东方威尼斯”。这方水土养育了国画大师程十发,著名漫画家丁聪等许多近现代名人,她的人文底蕴深厚,须细细品悟,枫泾,一定再见!

(潘春龙,江海第一小学副校长。)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人文智慧和创新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欢迎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的教育和人文类随笔。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021-37597011

奉贤教育热线

关注

400-920-8761

奉贤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