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探寻天津老建筑:天津古文化街

2019-11-03 19:06:15旅游攻略
天津市区内的景点基本划分为5个区域:A:古文化街;B:意大利风情区;C:津湾广场购物区;D:劝业场购物区;E:五大道风景区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国家5A级景区、中国特色商业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部、市中心区域。

天津市区内的景点基本划分为5个区域:A:古文化街;B:意大利风情区;C:津湾广场购物区;D:劝业场购物区;E:五大道风景区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国家5A级景区、中国特色商业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部、市中心区域。最早形成于1404年12月,以天后宫为依托,被称之为:“宫南”、“宫北”大街,2003年以天津市对原有古文化街按照“修旧如旧、提高功能”的原则进行修复,并在其基础上扩充建设而成。

探寻天津老建筑: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位于渤海之滨,地处九河下梢,交通便利,漕运发达,所以民风中又有强烈的码头文化、漕运文化、渔盐文化气息。“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一说在天津广为流传,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甚至更早的海河三岔河口天后宫,一直是老城厢民风民情的聚集地。与此同时,儒、释、道以及其他民俗崇拜之神也种类繁多。古文化街区域位于市区以北,是游客在天津游览的首要区域,游客能在此品味到传统的天津历史文化。该区汇集了天津主要的历史景点,包括鼓楼、天后宫、大悲禅院等。除此之外,在古文化街内还可以吃到熟梨糕、茶汤、耳朵眼炸糕等地道天津小吃;逛泥人张、风筝魏等传统工艺品店。北部的天津之眼摩天轮更是这座城市的地标。

古文化街旅游区北起通北路、南至水阁大街,西接东马路、东临海河边的张自忠路,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古文化街主街全长680米,有“津门故里”之称。

探寻天津老建筑:天津古文化街

南北牌楼

在古文化街南、北两入口处各建有牌楼一座,其彩绘的形式是“烟琢墨石撵玉”式。其南口牌楼坊心上的文字是“津门故里”(面朝南)和“晴雪”(面朝北);其北口牌楼坊心上的文字是“沽上艺苑”(面朝北)和“金鳌”(面朝南)。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

探寻天津老建筑:天津古文化街

天后宫

天后宫位于天津古城东门外,始建于元代。由于当时海运漕粮,漕船海难不断发生,而天津是海运漕粮的终点,是转入内河装卸漕粮的码头,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后宫(当时叫天妃宫)于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供人们奉祀海神天后。水工、船夫、官员在出海或漕粮到达时,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没钱的也来求财,没儿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灾。天后官建立迄今660多年,一直香火很盛。船户来往必定祀祷,远近百姓多来祈福,热闹极了。

天后宫(民俗博物馆)俗称娘娘宫,座落古文化街中心。原名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敕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从东向西,建筑群体依次为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主体建筑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平面呈倒“凸“字形,中间面阔三间,进三深间,七檩单檐庑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属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与福建福田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列为中国三大妈祖庙,也是现存年代较早的妈祖庙之一。

戏楼、广场和幡杆均在天后宫正门之外,为过去祭祀天后的场所,广场在过年等时候会有大量卖吊钱窗花的摊位聚集,非常热闹,戏楼有时也会启用;天后宫内主要有14间:前殿、正殿、药王殿、台湾殿、凤尾殿、藏经阁、关帝殿、元辰殿、启圣祠、财神殿、碧霞元君殿、王三奶奶殿、良缘阁。

探寻天津老建筑:天津古文化街

幡杆

谚语说“老爷庙的旗杆——独一根”,这娘娘庙前的旗杆可是两根,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两根旗杆,它们的作用可是无可替代,并且非常巨大的。灯塔、航标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这娘娘庙前的两根旗杆就是灯塔,就是航标。行船的人看到娘娘庙的旗杆心里就踏实了,这说明目的地——天津三岔河口码头到了。这旗杆顶上的金顶子,晴天的时候十几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烁烁放光,到了夜间旗杆各悬挂红灯笼一串,为行船之人指明方向,这也体现了娘娘护佑航船的慈悲。这两根旗杆上的金顶是风磨铜的,从清朝同治年间翻修娘娘庙开始就一直屹立在这里没动过地方。

娘娘庙的门前是一个广场,正对门是一座戏楼,这是专门为娘娘看戏建的,每到节日或者妈祖诞辰等等的纪念日,这里就会由官方组织祭司、庆祝活动,传说娘娘喜欢热闹,喜欢看戏,人们演出各种戏曲来给娘娘看,以感谢娘娘的保佑,逐步形成了规模。

天后宫山门

走进天后宫,首先看到的是一块装饰华丽的牌坊,上书“海门慈筏”。

穿过牌坊,来到“三津福主”殿前,殿内供奉的是天后的护法神。天后宫的香火至今未断。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到天后宫烧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他们拿着香烛、供品走入山门先拜前殿的“护法神:王灵官”像和“四大金刚”神像。

走过“三津福主”殿,来到正殿前,正殿中供奉的就是天后娘娘了。人们先在正殿前半人高的铁铸香炉里焚香,随即向正殿里天后圣母方向三叩头,再起身步入正殿。这天后娘娘,也就是妈祖,成仙前可是人间的一位奇女子。她本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名门望族“九牧林”世家。其父林惟慤[què],宋朝时任都巡检,也就是巡海官。

天后娘娘最初是人。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县一渔家女子,生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岁。据说,林默生而神异,幼而聪颖,擅游泳,能乘席渡海,勇敢侠义,能为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险船只,被众人尊称为“通元灵女”、“龙女”、“神女”。她死后还屡次显灵。海舟危难,有祷必应。洋中风雨晦瞑,夜黑如墨,每于樯端见神灯示祜,因而成为人们敬仰膜拜的护航女神。地方官多次褒奏,朝廷多次晋封。宋代封之为顺济夫人,元代封为天妃,清代封为天后,并且很早就在天津及东南沿海各地修庙供奉。

正殿的神龛里,天后圣母慈眉善目,仪态端祥,凤冠霞帔。她的左右立着四彩衣侍女,其中两人手执长柄扇遮护天后,另两人一个捧宝瓶,一个捧印绶。向上三块匾额,中间一块写着“垂佑瀛堧”,意为赐福沿海。两旁分别写着“盛德在水”,“万里波平”。意思都是歌颂天后海神。转身右看壁上,还有一块引人注目的新匾,上写“四海同光”。这是辛未年(1991年)菊月,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长曾蔡美佐赠给天津天后宫留念的匾额。

天津天后宫两侧的碑廊

前殿和正门之间有普济泉等三口井水,据传说是天后娘娘为保一方平安镇住海眼留下的遗迹,以前还有井水售给游客,味道清冽甘甜,已经加盖保护起来了。

天津天后宫配殿

天津天后宫藏经阁

天津天后宫关帝殿

天津天后宫关帝殿旁的石碑,碑文至今无人能解

天津天后宫关帝殿前的马上封侯

天津天后宫台湾妈祖殿

天后宫诸神纪念日

天津古文化街“皇会”

“皇会”最初叫“娘娘会”。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宫”海神娘娘的生日。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在海神娘娘诞辰之前出会4天。每逢此时,民间的法鼓会、大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呈现一番盛况。古文化街修复以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又恢复了“皇会”。在这一天,以龙灯、高跷、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狮子舞和武术等表演为主,街头熙熙攘攘,热闹异常,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盛举。。

2018年,天津天后宫举行妈祖诞辰1058周年庆典活动

除了天后宫,这里拥有距今600年天津最大的道教殿堂——玉皇阁。

道教道院。在天津市旧城东北角。始建于明代宣德二年(1427),弘治、万历和清代康熙、光绪年间均有修缮与重建。原由山门、钟楼、鼓楼、大殿、配殿、清皇阁、六角亭等建筑组成,后绝大部分建筑被废。现仅存主体建筑玉皇阁等,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顶覆绿色硫璃瓦,上层檐下出回廊一周,可凭栏远眺,原供奉玉皇大帝铜铸像,是天津市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以前是天津市区最大的道教庙宇。

最具天津特色的四合院群落——通庆里

通庆里坐落于古文化街北段,是天津规模最大的一组中西合璧四合院式楼房建筑群,仍然保留着旧时里风貌。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原是天津河北粮店卞家开设的银号,后来改为民居住房。在巷口过巷楼的入口处上方镶着一副“蝴蝶”状的镂空木雕,“蝴蝶”,即有“福”飞来,吉庆之意。再加上把图案花纹雕刻通透,取通达顺畅之意。合在一起就是“通达吉庆”,取其首尾二字。故名“通庆里”。现在泥人张美术馆、海雅茶社等文化休闲场馆均坐落其中。

中西合璧式的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主楼是清末民初建设的,整体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主要为青砖,建筑形式以欧式风格为主,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原刘家大院是一片小建筑群落,外面是中式四合院的门洞、前庭、院落,里面是一栋中西合璧式的青砖二层建筑,拆迁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只是其建筑群的一部分。

2005年刘家大院

天津古文化街中的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也丛聚本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