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2019-10-17 11:54:06旅游攻略
“原来玉溪有青花瓷啊?”“华宁陶真好看,以前都不知道!”2019年8月在昆明举办的“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设有一个云花云陶馆,馆内有建水紫陶、华宁陶、玉溪青花瓷的展区,让很多游客和市民了解了云南陶瓷文化。

“原来玉溪有青花瓷啊?”

“华宁陶真好看,以前都不知道!”

2019年8月在昆明举办的“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设有一个云花云陶馆,馆内有建水紫陶、华宁陶、玉溪青花瓷的展区,让很多游客和市民了解了云南陶瓷文化。看过这些展区有很多人发现,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竟然对自己家乡的陶瓷文化一无所知,当人们亲眼所见这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时,赞不绝口,感慨万千。云南陶瓷的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工艺精湛、产品精美,不仅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珍贵遗产。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云南陶瓷的知识。

云南陶瓷历史简介

景德镇、浙江、云南被称为中国古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云南陶瓷的种类繁多:中汉代墓砖,唐代的瓦当、鸱吻,宋、元时期的青花瓷,清代的紫陶,如今仍存在于居家生活中的有:建水紫陶、华宁绿白釉陶,丽江金沙陶,永胜瓷器,祥云土锅,傣族陶罐。

云南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明确,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6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云南的陶器自新石器时代起一直生产使用到明清时期,其中,以夹砂灰、红、黑陶为主,宋以后开始大量使用绿釉陶。由于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部分陶器便带有明显的地方风格和异域文化。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从春秋战国至西汉,云南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时代,创造了灿烂独特的滇文化青铜器。这时,青铜器成为了主要器具,陶器逐渐减少。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这时云南并没有出现瓷器,而一直是陶器和青铜器并用。直到元代,云南各地才出现了瓷器,到了明代,出现了青花瓷器。明末清初,云南建水发现了五色陶土,开始生产紫陶,至清康熙年间,这里生产的紫陶“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正浓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目前云南已发现的窑址约10多处,共有龙窑30多处,每处窑址旁均有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堆积。其中,已正式发掘的仅玉溪窑一处,其他未发掘的窑址有7处:红河州的建水窑、禄丰县的罗川窑和白龙井窑、昆明的灰土窑、玉溪的易门窑、大理的洱源窑、凤仪窑、丽江的永胜窑。

在这些窑中,规模最大、产量最大的要数玉溪窑和建水窑。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建水紫陶——普洱茶的完美伴侣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1953年江苏宜兴紫砂、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红陶(坭兴陶)、四川荣昌安陶被文化部列为中国4大名陶。

建水紫陶是具有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特色的文化艺术珍品,以书画图案、镶填彩泥为主。建水紫陶内外不挂釉,而是精细的磨光工艺,别具一格。其产品“体如铁、色如铜、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古色古香,区别于其它名陶,堪称陶坛一秀。

建水紫陶的坯土主要产自于距离建水县城8公里外的建水西庄和碗窑的矿带土,这里的泥土含有氧化铁成分,含铁量高,黏性好,还带有磁性。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茶具中泥土的磁性会使水分子发生一定的磁化作用,在医学上,磁化水不仅可以杀死多种细菌和病毒,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欣赏建水紫陶,首先需要观其形察其成色,紫陶的成色基本可分为五种:阳刚色(传统的紫陶颜色),花色(也可称为杂色,一般是黑红相杂)咖啡色(也可称为板栗色,),黑色(净黑色的紫陶成品不常见),窑变(最为难得的成色)。

其中陶的“窑变” 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是其他陶器绝无仅有的一项技术。窑变了的紫陶不需挂釉,经过打磨抛光后,即可产生出天蓝、古铜、墨绿、紫红等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制作紫陶的紫陶泥浆经过滤浆后,还要经过五六次反复搅拌漂洗,在透气封闭的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整个过程要经过20天左右的时间。待泥料腻如膏脂时,才能进行拉坯,拉坯时“心要正、眼要准、手要稳”,唯有此,才能造就一件优秀紫陶作品。

一件上好的紫陶工艺品是用艺师们的智慧和双手,加上时间和汗水,经过细致繁缛的加工过程,才能使平凡无奇的泥土转变为神奇、瑰丽的艺术精品。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玉溪窑青花瓷——沉寂百年的民间技艺

作为云南最大的两大瓷窑之一,玉溪窑早在宋末元初时期就始有烧制之迹,为明代景德镇窑以外生产青花瓷的重要窑场,据考证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玉溪窑在明末清初时期逐渐走向没落。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在这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名扬四海、长盛不衰,而曾可与之相媲美的玉溪青花瓷,险些湮灭在岁月的流逝中。沉睡在位于玉溪红塔山下瓦窑村边的玉溪古窑遗址,在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它曾经的灿烂存在;深藏于故宫博物院内的“玉溪窑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陈列在玉溪博物馆展厅内的“玉溪窑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盖罐”,以及其它博物馆的玉溪窑藏品,无一不在骄傲地彰显着玉溪窑昔日的瓷器珍品杰作风采。史海拾珠,薪火传承,现今玉溪又重新寻回并欲发扬光大这一曾几何时璀璨宝贵的民间技艺。2013年,玉溪古窑被设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若不加以审视并与时俱进,一项珍贵的民间技艺艺术很可能就会停留在博物馆的展架上,停滞在一代玉溪人的记忆中而香消玉殒了。

质朴敦厚,粗犷写意,是邂逅玉溪青花瓷的第一印象。玉溪的青花瓷工艺是传统手工制瓷的典型代表,主要以本地瓷土、黏土为原料,先绘图后上釉,经八十余道制作工序而成,其主要的流程分为七道,分别是:淘炼胎土—拉坯成型—配制色料—青花装饰—配制釉料—纹上施釉—高温烧成。就制瓷工艺而言,玉溪青花瓷的特别之处相较于其他地区并非工序的复杂,而是特别在原料的成分及影响,以及工艺程序影响下的成品气质。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云南盛产烧制青花瓷的原料——钴,而玉溪当地所产的钴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和氧化锰,加之煅烧乏力,从而导致青花色调呈深蓝色或灰黑色,再加之青釉覆盖上色,部分青花成了黑色。此外玉溪窑的瓷品胎质为高岭土和瓷土(粉碎后的瓷石)的混合物,胎泥的性质直接影响到瓷品多为土灰色或浅灰色的成色。灰底透晶釉,黑纹浮灰面,这恰恰成为了玉溪窑青花瓷独树一帜的特色。而在手工拉坯尚未晾干的湿胎上刻画纹案,待坯胎干透后再加绘青花纹饰并上釉入窑烧制的工艺,使得玉溪窑青花瓷在视觉效果上显得层次分明,极富立体感和自然美,这一青花瓷品类在其他地区少有见到,唯玉溪窑和建水窑烧制,算是云南陶瓷的独创了。

基料和工艺的与众不同,造就了玉溪窑青花瓷独具一格的气质,简朴却又生动的纹绘似乎又将几乎脱离凡尘的气质拉回到尘世烟火中。玉溪窑曾在历史的纷扰中走向衰败,窑场停烧青花而改烧色釉和生产生活的土陶、建筑陶瓷等,一度成为云南重要的日用陶瓷产地并延续至今。碗、盘、碟、罐、杯、盏、壶、瓶……玉溪窑的产品深深融入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被赋予了无限发展的生命力。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华宁陶——温润近人的华美器物

这个地处滇中偏东南地区,面积不过千余平方公里,现辖于玉溪市的县级小城——华宁,看似不起眼,却拥有着历史悠久、古称“宁州陶”的华宁陶。古语有云:“五千里方圆有宁州陶器,六百年技艺源景德瓷都。”可见其蜚声古今,享誉盛名。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且享有“华夏古陶‘活化石’”之美誉,华宁陶可谓是风光无限。的确,器质细腻、釉色斑斓、色彩明亮是华宁陶最显眼的特质,注定了它的无法低调。相较于玉溪窑青花瓷,华宁陶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外表的光鲜亮丽,难掩锋芒,而二者相似之处又在于内在的温润谦逊、实用近人,散布于千万户寻常人家,默默无闻恪守着自己天生被赋予的使命。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

华宁当地资源丰富,特以矿产资源尤甚。天然矿物原料的丰盛蕴量,是造就华宁陶绚烂色彩的奥秘所在。巍巍华盖山,为华宁陶的坯胎提供了优质的陶土原料,经过调配、陈浸、研磨、筛滤、榨炼等工序,再经由匠人的巧手拉坯成型,后配制釉料,对陶坯施釉、晾晒。华宁陶通常两道烧成,高温淬炼后开窑取器,不由为之所沉醉,感动于由土物至精品的涅槃重生。“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蓝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一说,便极为生动地映射出了华宁陶色釉的多姿华美之态。华宁陶的釉质温润如玉,细腻如脂,传统的以绿釉、白釉为主,无过多缀饰,在幽幽散着柔蓄的光泽之中,尽透出一股天生悠然的典雅与端庄。华宁陶用途多样,种类丰富,其以生活日用为主要基础,更兼装饰陈设、文房用品、建筑构件等用途。如今,随着华宁陶瓷产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其深藏的艺术潜力被慢慢激发出来,发展氛围的日趋浓厚,华宁陶也开始进入收藏家的视线,从日常用品脱胎换骨成为艺术收藏品。

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熏陶,边疆地区独有风土人情的滋养,百年传承陶艺的匠制,终成就了发展前景无限可期的——华宁陶。

揭秘你所不熟知的云南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