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2019-10-12 13:18:03旅游攻略
秋风起,马上就要迎来每年最佳的吃螃蟹的季节了。对于海鲜热爱者来说,螃蟹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在新加坡,享誉国际的“国菜”——辣椒螃蟹,是许多新加坡人记忆中上海鲜餐馆“吃桌”(宴席)时必不可少的压轴好菜,一般都是最后才端上来,也是一顿宴席的高潮。

  秋风起,马上就要迎来每年最佳的吃螃蟹的季节了。对于海鲜热爱者来说,螃蟹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在新加坡,享誉国际的“国菜”——辣椒螃蟹,是许多新加坡人记忆中上海鲜餐馆“吃桌”(宴席)时必不可少的压轴好菜,一般都是最后才端上来,也是一顿宴席的高潮。就连新加坡旅游局都亲自为它“背书”。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辣椒螃蟹

  而提起辣椒螃蟹,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新加坡本地老牌海鲜餐馆珍宝(Jumbo Seafood)。珍宝海鲜永远都是“游客必吃清单”上雷打不动的常客,新加坡的每家珍宝餐厅永远都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盛产海鲜的新加坡为何偏偏把一道螃蟹菜肴推崇为国民菜肴,珍宝又是凭借什么做成新加坡民众心目中的海鲜NO.1?

  珍宝海鲜辣椒螃蟹如此辉煌的背后,离不开它背后的掌舵人——一对潮州籍父子。

  珍宝海鲜背后的男人

  黄南德:开餐馆是无心插柳

  珍宝海鲜餐馆背后的那对父子,就是今年81岁的黄南德和他的大儿子黄建铭(57岁)。当年创办珍宝海鲜集团的黄南德如今已经退居二线,由儿子黄建铭担任集团总裁。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新加坡JUMBO珍宝餐饮集团创始人 黄南德

  15岁那年,黄南德从马来亚笨珍到新加坡投靠表姐,在她的杂货店里工作。当年月薪只有41元。黄南德记得杂货店一年365天只在年初一关门,住在店里的他一年也就只有一个休息日。

  除了当过杂货店店员,黄南德也当过德士司机,几年后,他才自己出来做点服装生意。

  这样的经历造就了黄南德懂得饮水思源、刻苦耐劳的个性。这种性格也为他日后白手起家开餐馆奠下基石。大儿子黄建铭更是继承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精神。

  黄建铭:从软件工程师到餐厅主理人

  黄建铭原本是一名电脑软件工程师。当时,过了七年朝九晚五、天天面对电脑的办公室生活。黄建铭其实对食物是有着强烈兴趣的,当他对办公室的生活日益感到枯燥乏味之际,恰好父亲的餐饮事业正需要一个好帮手,他于是义不容辞,于1993年加入珍宝集团出任行政总裁,协助父亲打理业务,经历了长达五年的适应期。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新加坡JUMBO珍宝餐饮集团总裁黄建铭

  他说:“在正式加入珍宝集团之前,每逢周末我都会到店里帮忙,不过一旦每天要在餐馆工作十多个小时,那种情况会很不同。我心里挣扎了好久,不知道转行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为了完成父亲扩大经营的心愿,黄建铭最终还是请缨加入珍宝。“当时我还挺舍不得离开我的前一份工作。但是我的父亲需要我。”

  从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到餐饮行业,如今黄建铭已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的餐饮人,珍宝海鲜也成为辣椒螃蟹的代名词。作为新加坡最受欢迎的美食,它入选了TripAdvisor新加坡50个最具代表性的必到地点之一。

  有餐饮业“蟹王”之誉

  实际上,辣椒螃蟹并非珍宝海鲜的原创菜式。珍宝之所以能凭借这道菜一举成名,深受国人和游客的亲睐,还是得益于珍宝现执行董事黄建铭的一次冒险得来的成功。当时为了宣传推动辣椒螃蟹成为新加坡“国菜”,国家旅游局号召餐饮人以五元优惠售卖给游客,但少有人响应。黄建铭预感到这是一个绝佳机会,参与了该计划,珍宝海鲜的人气一炮打响。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从失败中学习,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黄建铭曾透露,珍宝的业务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1997年间,一方面是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一方面是业务扩展太快,以至珍宝在新加坡东海岸的首家分店、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和雅加达的两家分店,都因为营业前景不佳而关闭。

  黄建铭分析当时失败的原因:“当年我们天真地以为国际化很简单。餐馆没有中央厨房,管理也不到位,一切都是aga aga(大概),酱料煮出来的品质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我们当时太着急,没有好好评估合作伙伴。”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1995年,珍宝集团关闭了在东海岸的首家分店,亏损了160万元,而随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分店也同样以失败告终。

  在雄心勃勃过度扩张的惨痛教训之后,珍宝决定将重心转移到建立企业架构和品牌营销上。随着餐厅的连锁化,如何统一菜肴口味、保证服务传递、提高运营效率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黄建铭在新科电子的工作经历给了他餐饮企业管理方面的灵感——一个强大的企业结构才能支撑优秀的食物供应和服务体系。很快,集团迎来了重组。供应链管理、食物加工销售点的高科技应用帮助它实现了高质量和高品质服务的统一。2008年,集团建立了中央厨房标准化烹饪系统,大大提升了加工、包装、酱汁卤汁分配的水平,也推进了新菜肴的革新。 

  随后,黄建铭引领了珍宝的品牌重塑。公司保留了他父亲和朋友们共同命名的“珍宝”名。这是向前辈致敬,同时寓意将海鲜生意做好做大的愿望。品牌的橙色标识不仅能刺激顾客味觉,同时与橙红色辣椒螃蟹相得益彰,形成品牌记忆。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了解顾客品味和生活方式偏好是关键,但珍宝同样渴望能预见不断变化着的习惯。深谙品牌接触点中门店装潢的重要性,珍宝集团成为新加坡首批邀请知名室内设计师打造舒适就餐环境的餐厅之一。为了与时俱进,珍宝还引入了全新独特的餐饮来丰富美食概念,如JPOT——一种区别于新加坡传统风味的火锅概念;还有以潮州菜式为主导的醉花林品潮轩,而这些都大获成功。

  成功的秘诀

  珍宝集团成立30多年,无论是产品研发、品牌推广、重塑组织、海外扩张,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谨慎,这都离不开管理者对企业与品牌定位的准确认识。心中有谱,方能走向成功。

  经营餐饮业二三十年的黄南德三言两语便总结了成功的三大要素:一是餐桌上的东西要好吃;二是价钱要公道;三是服务要到位,地点要适中。

  谈到菜肴,黄建铭坦言,好的厨师可遇不可求,往往需要一些缘分,珍宝集团在这方面比较幸运,不少大厨从开业到现在就一直是集团加速成长的推动力。长期以来,管理层和厨师已建立起共识,随时随地都能沟通,大家互相尊重。

  多年来,珍宝集团通过内部培训、比赛,外部的交流,以及出国考察、观摩,每三个月就会推出10道新菜,其中有些是应节的生意噱头,一些则因顾客赞不绝口而成了招牌菜。

  除此之外,珍宝也注重照顾员工福利和培养,每年会拨出营业额的2%,作为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进修课程。集团目前在新加坡拥有员工一千人,包括100多名文员。虽然珍宝集团培训的员工中,10人会有两人离开,但在黄建铭看来,如果因为这样就不去培训其余的八个人,是愚蠢的想法。

  他说:"作为一家公司,你要有宽大的胸怀。要做到这些(培训的工作),要花很多钱,但员工未必会留下来。不过,如果你怕一两个人走,而不去做这件大事的话,其实对公司是一种损失。"

  他相信,培训员工所能获得的回报,远大于员工接受培训后跳槽的损失。公司如果条件优秀,就算员工跳槽,多半还是会回头。为了让员工好好照顾客人,露出真心的笑容,将心比心好好照顾员工,也是一种潮商身上普遍能看到的美德。


没有这对"贪吃"的潮商父子,就没有新加坡这道享誉国际的"国菜"

▲黄南德(左)、黄建铭(右)父子


  如今,对年已古稀的黄南德而言,近年来能有更多时间参与华社活动,以及安享晚年,主要是因为一手建立的事业已后继有人。

  黄建铭接手珍宝集团的业务时,父子俩也经过一段磨合期。黄南德说:“刚开始,建铭处理的一些事情和拟定的计划,我看不顺眼,后来慢慢发现年轻人有自己的一套,不可轻视他们的做法。例如,以前经营餐馆的多不愿花大笔钱把店面装修得富丽堂皇,担心店面太华丽,顾客反而不敢上门用餐。建铭的想法就不一样,他认为时代变了,人们更愿意多付一些钱选择在环境好的地方消费。”有记者请黄南德评估儿子黄建铭的表现,他虽然含蓄地说“相当满意”,不过从他的满脸笑容来看,应该不只是“相当满意”。

来源:新加坡红蚂蚁、中国新闻网、 亚洲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