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2019-10-01 10:00:06旅游攻略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这个八角街是由7世纪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塘湖上建立的。当时建成以后是有很多的游客过来朝拜踏出的一条小径,现在已经变成了西藏三大转经道之一。曾经我到西藏大学读书的时候也经常到这来写生,可是到现在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个商业点了。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对于杨年华来说,西藏八廓街当年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因为那是与青春联系在一起的记忆。1986年,19岁的杨年华离开云南老家,只身前往西藏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时光荏苒,一晃近三十年过去了,他再也没离开过这片土地。

这也是我们藏民族喜欢吃的一种食品,一般都带在路上这样子。是用牛奶做的。一般情况下就一边泡点茶一边吃。

我们一般到山顶上的时候,我们藏族师傅一般都会念这段祈祷的经,来祝愿我们一路吉祥平安!

那不时进入视野的成群的牦牛、五彩经幡、炊烟袅袅的帐篷,连绵的雪山,在杨年华的眼中成为百看不厌的画卷。从西藏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去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一干就是16年。也正是这16年让杨年华对西藏有了更加深刻认识,并对西藏最古老的文明——象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这是一本介绍我们象雄文化的著作,叫《西藏阿里文化源流》,这里就是说岩画这块,阿里的岩画记载着很多象雄文化的古迹,像雍仲万字佛号等等。还有就是我们古格城堡这块,它也是在象雄国的基础上、象雄城堡的基础上建成的。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年华在《西藏阿里文化源流》一书中,开篇第一章就对古象雄历史做了简要的梳理。书中写到,“象雄,汉史记载为“大小羊同”,是西藏最早的文明中心“。这种久远而神秘的文明气息,就算杨年华已经离开阿里地区多年,也依然被它牵引着。丁青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昌都市西部,他念他翁山麓;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在久远的古象雄王国时代,它也是其中重要的版块之一。根据著名学者尕桑坦贝见参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说》及其它历史研究学术记载,象雄地域分为三部分:里象雄、中象雄、外象雄。昌都地区属于其中的外象雄。今天的西藏保留下来的雍仲本教寺庙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也让这个地区充满了浓郁的象雄文化色彩。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在丁青当地,有一户人家把本教的唐卡艺术保存得非常好,这就是东朵家族。今天我们就去拜访他们一下,你看这就到了。

敞开式的绘画环境让我们有幸看到西藏唐卡绘制前的细节。我们了解到,这块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白色棉布正是绘制唐卡的基础。把它固定在竹签上以后,经过两次刷胶,棉布表面就会变得很平整,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就将在这上面诞生。(唐卡画面展示)

唐卡是他们(藏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佛像为主,可以说是整个西藏每个信仰者每天必须要去供奉的。唐卡是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宗教色彩的绘画艺术。游牧民族为了信仰而随帐篷携带的佛像,就是最初的唐卡。唐卡画风中“董派”的传承最早可追溯到古象雄时期,其佛像结构主要依据本教文献“无垢光荣经”中的度量法。其创始人是活佛洛丹宁布。该画风传承至今,形成了“董派”独有的佛像绘法,且早已被公众认可。从本教工明学角度讲,该画风是象雄大智者“仁增当钦穆嚓杰梅”耳传于洛丹宁布的显续内容之一,故有清晰的传承可追溯,又被称为“象雄董派”。由此可见,唐卡的诞生与象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唐卡这个名字提到的是公元前1751年左右。雍仲本教的经典里面提到了唐各(音译),不是现在的唐卡。很多边远的藏区现在也在用这个词语。公元前1751年由本教的大学者热西达仁他在修行过程中,把自己修的这个本尊的画像在他的面前展示出来,这个是史料里面有记载的。

本教唐卡是画师根据本教经典中描写的本尊护法和祖师辛饶弥沃佛的外观,据此严谨地描绘颜色和法器、装饰和外貌、法座和背光等,因此称为本教画派。自古至今,也有此叫法。值得一提的是,此称呼主要依据不同的神祇和护法外观面貌而命名,并非因为画师的技艺和传承情况。

今年53岁的雍仲桑珠是东朵家族唐卡的第七代传承人。他向我们展示了家族近五百年来共八代传承人的代表作。在一幅幅画卷上,明亮的色彩穿越数百年讲述着同一种文明的故事,同时也记录下了东朵家族历代唐卡人的坚守和执着。

画一幅唐卡需要表现背景,背景的话它(东朵家族唐卡)就没有非常复杂,因为它没有吸收汉地的(绘画风格)也没有吸收印度的绘画风格 完全是以西藏独有的环境,以冈底斯山也就是早期象雄的绘画来源为基础,可以说是已经成为它独有的一种风格了。从(第一代)东朵拉根到现在 他们所有累积下来的一直传承到现在,尤其是我们在文字上面不可能学到的,这个就是传承。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在西藏,学画唐卡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他们认为,画唐卡不但收入可观,而且地位高贵。雍仲桑珠告诉我们,从父亲次仁永培开始,东朵家族便开始免费招收学徒了。每天早晨7点整,罗布玉加和他的学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和绘画,教室里大部分时间是非常安静的,学员们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这一描一画间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过去了。作为东朵家族的一员,罗布玉加已经入行三十多年,现在他的唐卡一幅难求。而他经常提醒学生的却是这背后要付出的艰辛和忍受的寂寞。每当空闲的时候,罗布玉加都要进行这种敲打研磨的工作,这是在为学员磨制绘画用的颜料。他告诉我们,亲手研磨颜料一直是东朵家族的传统,这是唐卡生命的源头。(音乐起)其实在丁青县,像东朵家族这样的手工艺世家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的双手让象雄文化历久弥新。

其实我们的藏饰品与我们的象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走进一户制作藏饰品的藏族家庭之前,先让我们来讲一个关于绿松石的故事。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传说,在象雄王朝末期,松赞干布为了一统吐蕃,就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象雄最后一代国王李迷夏。有一天松赞干布忽然收到她妹妹寄给他的一包东西,这包东西是用一块头巾包裹着一大包绿松石。在当时社会,绿松石代表着男子汉和勇气,而头巾则象征着女人和懦弱。松赞干布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绿松石。于是下令出征象雄,称霸西藏数千年之久的象雄王国就这样顷刻间成为了历史。由此可见,绿松石在象雄时期的应用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而且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直至今天,绿松石在藏饰品中依然具有非常独特的位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当地一家制作藏饰品的一个藏族家庭。请看门上面两个符号是代表象雄时期的雍仲万字符号下面这三个是朵玛 是我们象雄时期是一种贡品 小小的这一扇门浓缩了象雄时期的基本特征。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这是当地一家有名的手工藏饰品作坊。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今年45岁的噶加和他的两个儿子正在忙碌着。

制作藏饰品手艺传到噶加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噶加告诉我们,家传的这门手艺说到底传承的就是那些纹样。家族累积下来的饰品纹样已经有千余种,这些纹样都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怎么能让后代继承并且发扬光大是噶加经常和儿子们讨论的问题。噶加还现场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在藏饰品中经常出现的纹样——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是代表象雄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在现代藏饰品中,它寓意着吉祥如意。大鹏金翅鸟长着人的躯干,而头与下肢是鸟的形态。双翅展开后如大鹏。藏族艺术中表现的金翅鸟,有的呈正面腾空而起,有的呈威武站立的姿态。在嘎加的作品中,金翅鸟一般为正面展开双臂腾空飞起的姿态。除此之外,在噶加制作的饰品中我们还能找到像雍仲符号、天珠、绿松石等代表象雄文化重要特征的符号,它们也作为吉祥的象征被保留在了现代藏饰品中。

噶加告诉我们,其实两个儿子当初都不想继承家族事业,大儿子想学习唐卡,二儿子嫌银匠活太枯燥。当年为了说服倆儿子,他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不过现在,他对儿子们的工作态度都很满意。

在两个年轻人看来,父亲的担心有些多余,但作为噶加却有更深层的考虑。他已经答应当地政府的邀请,在不久后建成的藏饰工厂里担任负责人。这样做既传承了家族事业,又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制作藏饰品的事业中来。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据说很快就是当地的虫草节了,嘎加的生意每逢节日都很红火。此时,我们刚好赶上一位邻居上门来取之前定制的饰品。

噶加告诉我们,藏族人大多常年随草而居,他们习惯把钱财转换成首饰佩戴在身上,这样既安全又方便。所以藏民族穿戴披挂的不仅仅是服装饰件,更是豪华与富有的象征。

我看到的是我们藏民族的一种精神,对藏民族一种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种折射。而且我还认为,象雄文化肯定会发扬光大。

象雄文明探寻之:雪山之子的人生使命

我有两个故乡,一个是云南大理,就是生我的地方,一个就是西藏,就是成就我的地方。云南的东巴文化与象雄文化同宗同源,正因为西藏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滋养了我,才让我的艺术创作得以更高的升华。

在回拉萨的途中,杨年华向我们聊起了他还在阿里地区工作时创作的一首诗。记得当时自己的身后是牧民的帐篷,远处是巍峨的雪山,于是他写到,“我是雪山,雪山的孩子,无论在何方,我都要把家乡歌来唱。”多年来,杨年华在事业上取得的一个个成就也实践了他当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