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上津道上漫川关

2019-09-12 22:24:07旅游攻略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文/图 税晓洁

古镇连续看上几个,感觉就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同一地域。大约这就叫审美疲劳吧。

游完湖北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县城上津,还要去陕西漫川关的理由,首先是不远,十多公里就到。再就是听说古建筑保存的比上津还要好。目下的上津,除了古城墙,其实已经没多少老房子了。

要去很方便,上津街上拉客的小三轮随时都有。公路沿金钱河蜿蜒而上,走不远,就见头顶山巅,有一大山洞,路边村人竟说里面有古代的大炮,听得人发愣,无法去看,心中存奇。

山洞下路边的山崖上,竟然有字:大的如斗,只剩半拉,不可辨认;小的如碗,也不很全,能辨认出的为“明进士员外郎灵宝许伦书”。——有明代风雅官宦在此题字,说明那时此地当为人来人往之要冲,不然写给谁看?村人又拉我们去看路旁水边陡崖上的石阶梯,只剩不长的一段了,光光溜溜,是毫无疑义的古道遗迹。

历史上,鄂西北通往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中心长安城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秦始皇多次出巡所走的“武关道”;另一条就是眼前这“上津古道”。千百年来,古人一直在努力突破“循河觅道因河成道”的局限,交通方式慢慢发展到“槽挽陆转、节级梯运”。随着金钱河水运兴兴落落,最盛时,“上津古道”曾经辉煌到维系整个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唐代,皇都关中的经济支柱依赖江淮、江南物资北运。唐德宗曾明昭:“从上都至汴州为大路驿,从上都至荆南为次路驿”。正常年景,“上津道”只起辅助作用。安史之乱以后,“东方大道”常常被藩镇割据势力所阻,江淮物资不能顺利通过汴水黄河渭河进入长安,汉水丹水“武关道”与“上津古道”就无比重要了,承担起江南物资北运的重任。白居易曾留诗《路次蓝溪》:“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每当“武关道”不通时,江淮、荆襄物资全部取道江汉一线,先集中襄阳,再溯汉水而上,“上津古道”这时就成为整个大唐王朝的重要交通枢纽。据史料载:斯时,全国财赋从襄阳运至郧乡县后,因为险滩阻隔,不利舟行,便起陆西北行,经上津县转输。到达上津县后,或西南陆行至洵阳,再入汉水运洋州、梁州,北转关中;或直接北运至商州达长安,上津一时成为水陆槽挽的中心,称为“上津路”。

这条战时道路殊为艰辛,当时文献有曰“山路险阻,车乘难通,仍召贫人,令其搬运,以米充脚价,务于全活流庸”。据专家考证,上津路被提到“国脉”的高度,进行官方大规模开辟和管理是在唐肃宗年间,专门任命商州刺史李淑明兼上津转运使。代宗年代,局势稍定,襄阳积存的物资又回到“武关道”转运。到了德宗年间,李希烈割据邓州,武关道又断,又修复上津路至商州。建中四年(783年)正月,皇帝诏商州,度上津路置馆所。不久,朱沘在首都长安作乱,德宗皇帝先是逃到奉天(乾县),接着又跑到兴元府(汉中),上津路几乎成为皇室命脉。道路阻隔时,当年的皇帝在汉中,惨到大热天还穿着冬衣,匪夷所思。

眼前这段石阶路是不是唐代的东西?无法考证也没有考证的必要,和山崖上的这明代摩崖一样,都是岁月留下来的的日益稀少的历史见证。

再走不了一会,就是漫川关,比想象的要小,地势也远没有上津平坦、优越。镇子就位于高山夹峙中的一块河谷,从地势看,在冷兵器时代,自然属险关要隘。金钱河与靳家河在此汇合,据说“漫川”之名,以地貌广大水域宽阔而得。眼前的情景,却是怎么看也不像。大约是古代的物候和现在不同,或者古人的想象力与今人不同吧。

漫川关距陕西山阳县城70公里,在秦地也属边陲。和上津一样,商业也很发达,当地人说,漫川街上日日有集,一直有“男人下田,女人摆摊”的习俗。大约“边贸口子镇”的人们都有经商的传统吧。上津、漫川两个边陲小镇,一南一北,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历代均于此设防。陇海铁路通车前,尚均为水旱码头,是陕鄂豫蜀物资交流重要集散地。从现有资料看,漫川关春秋时为蛮子国;战国时,楚至方城经此通过,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北朝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33年)置漫川县,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并入丰阳,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5年)设巡检司,清为里,民国为镇。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清两代,水运发达商业兴旺。

漫川留存至今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目前还大都保存完好,和汉江流域的很多类似建筑一样,墙上的砖头上面都有字。其中骡帮会馆建于1881年,是陕西省政府于1992年4月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该省现存的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骡帮会馆。

漫川关有两条街,靠近公路的一条,几乎都是钢筋水泥贴满厕所瓷片的“现代化建筑”,没有什么看头。里边的一条老街,长而狭窄,两旁的民居,多以木板为墙,大都两层,翘龙凤角明镜悬顶,尚颇具古风。脚下,也还是用石条石块石子铺成的老路,夜晚走上去,颇有时空倒流之感。

老街上最值得一看的是戏楼,两个紧挨着并排在一起,很是少见。传说原来分别各为秦人和楚人所建。以前逢年过节赶庙会,这里就要唱“对台戏”。秦楼吼秦腔、楚楼哼楚曲。如果真是这样,那是个多么热闹的场面啊。也可以说秦楚文化交汇在此可见一斑。

戏楼对面,就是好几个古会馆,大都保存完好,也都是上品,都值得细看。

刚到漫川的时候,首先让人惊奇的是,这里庙真多,远远看去,镇口、镇左、镇右,不同的方向就有三大处。看来人是总要信点什么的。放眼望去,都是现代建筑,便租了辆摩托车赶往镇旁一名叫前店子的小村庄,资料上说,那里有个“千佛洞”,建于武周永昌年间,洞深7.5米,宽近5米,高2.6米,3面摩崖,皆有佛像神台。红砖砂石上雕造立体石佛近千尊,主佛高3尺许,小佛高不盈尺,进洞左右两侧是“观音菩萨”和“如来佛”,里侧正神位是“释迦牟尼等3尊石雕法象”。清代曾被匪盗两次,“文革”时又有百尊被毁,现存222尊。洞外有民国二十二年建的多角牌楼、左右厢房和照壁花墙构成的小寺院。在洞坎之下开阔地有清康熙十九年修葺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楼,与千佛洞联为一体,颇有诗意。

也就几公里,到了一看,洞坎之下的开阔地上,还真有老房子,大约就是当年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楼吧。虽残破不堪,正说明其来历久远。上到洞龛,有点失望,真不大,一目就了然,佛像大部分都很小,真不足一尺,大部分还算完整。大点的佛像,没有几个,却是全部没有了脑袋,正和现代人雕塑的艳俗的东西混在一起,在烟熏火燎中黑乎乎的……再看洞顶的石刻图案,雕工精美,彩绘尚在。凝神细看许久,才有了点感慨:原来整个洞窟,都是开凿石山建成。在古代,其工程量之大小不论,能计算精确一尊尊佛像整齐排列,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千佛洞”,自然是佛教的寺庙,没想到,看守者竟然是个老道士。一聊,原来当地人忧虑无人管理,神佛无香火,便请来了老人家照看。在普通人眼里,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没什么大分别。类似的情景,在中华大地并不罕见,这和残酷的欧洲中世纪十字军相比,简直不可想象。

老道人也没来多久,正在扩展住处,这一动土,竟然就在洞口旁的山崖上,挖出了很多奇怪的“石蛋”。老人很奇怪,拿给我们看,真很像“恐龙蛋”。我们又去刨了刨,崖上的砂岩里,还有很多。挑了一个小的带回十堰,给懂行的朋友看,发现应该是“恐龙蛋“的可能性相当大。在这一带,周围的湖北郧西、陕西丹凤,都有恐龙蛋出土。这里也有,应该不算奇怪。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图片说明:

1、 上津古道上遗存的摩崖石刻。

2、3、4 上津古道上遗存的古石阶梯。

村人又拉我们去路旁水边陡崖上的石阶梯,只剩不长的一段了,光光溜溜,是毫无疑义的古道遗迹。

5、6、7、8、上津古镇的老房子

9、留存至今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现在还大都保存完好,和汉江流域的很多类似建筑一样,墙上的砖头上面都有字。

10、11、街上最值得一看的是戏楼,并排两个,很是少见。传说原来各分别为秦人和楚人所建。以前逢年过节赶庙会,这里就要唱“对台戏”。秦楼吼秦腔、楚楼哼楚曲。

12、13、14、15、16 千佛洞

17、18、老道人也没来多久,正在扩展住处,在洞口旁的山崖上,竟挖出了很多奇怪的“石蛋”。老人很奇怪,拿给我们看, 很像“恐龙蛋”。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上津道上漫川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