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2019-08-12 17:51:04旅游攻略
法国巴黎不仅是世界艺术之都,更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21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逐渐转向亚太,尤其是东北亚的迅速发展,北上广深等一批领军城市正在成为全球创新的新高地。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法国巴黎不仅是世界艺术之都,更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法国是第一大外来游客接收国,巴黎更是很多人欧洲之行的起点。香奈儿、LV等世界顶级奢侈品固然是巴黎人挂在嘴上骄傲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是源于巴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这座城市的世界遗产,卢浮宫、塞纳河畔等世界遗产给巴黎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骄傲的高卢人有可以骄傲的资本。

21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逐渐转向亚太,尤其是东北亚的迅速发展,北上广深等一批领军城市正在成为全球创新的新高地。除了经济本身,东方文化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北京这座拥有7处世界遗产的城市将带领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遗址背靠峰峦起伏的太行山脉,面临着广阔的华北平原。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是50万年前北京猿人、10―20万年前新洞人、1―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又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北京猿人遗址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二、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三、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公里。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四、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五、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建于15世纪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1998年,天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六、明十三陵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元洪武(1368),到崇祯十七年(1644)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县境的天寿山一带,通称明十三陵。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明十三陵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七、大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卫河、通济河段)、京杭大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自从第七世纪,中国的历代王朝到现代的中国,运河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和政治的统一的重要因素,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住在运河沿岸的人们创造和保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通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国领土上的大部分人口。运河是中国古代高度统一的哲学概念的论证,是中国的农业帝国时代的统一,互补和整合的一个基本要素。大运河于2014年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7座世界遗产将帮助北京超越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