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比旅游攻略更重要的是对事实的测评

2019-09-12 00:42:03旅游攻略
比旅游攻略更重要的是对事实的测评
身处互联网世界我们,外出旅行翻看攻略已成常态,这些攻略有平台垂直发布的,也有许多网友反馈上传的,包罗了景区或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一切信息,似乎能让你做到未雨绸缪,但往往实际体验未必理想。

你说马来西亚湿热难受,他觉得华人众多倍感亲切

绝大多数旅游攻略的创作初衷,均是从作者主观体验出发,并未融入景区客观存在的诸多动态因素。比如,A游览过某座山,感觉很好玩儿也痛快,回来后点赞之音绵绵不绝;而B同样爬了这座山,却遇到了大流量的黄金周,车位异常难找,抱着孩子走到体力透支,加之小雨不断、步道湿滑,结果摔了个屁墩,回来之后他能有好话吗?再例如,高薪白领的你带着孩子去某个游乐场,花1000多元玩儿的很尽兴,孩子也很高兴,你所写攻略可能各种美言相赞;而一对普通大学生情侣来此可能会思量来、思量去,觉得这也收费、那也收费,那么,他们所写攻略势必会突出“收费项目众多、价格高昂”等内容。所以众说纷纭,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假假真真虚虚实实,吃瓜群众一脸懵逼。

你说迪士尼不贵,他说根本消费不起

比旅游攻略更重要的是对事实的测评

如果说,通过旅游攻略能够判别一处景区的好坏,那么,为什么5A级的乔家大院、山海关(已恢复)为何会被国家旅游局摘牌?为什么2016年底,全国数百家3A、4A级景区会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保A”风波?在这场有些残酷的史上最严“景区暗访与复审”中,有多少景区被摘牌,又有多少被限期整改。但去翻看“乔家大院”、“山海关”等景区的旅游攻略,能看得出已经病入膏肓要被摘牌吗?所以说,即便是最权威的旅行指南或攻略,也无法百分百准确而全面反映出一座景区的客观事实。因此,景区内主要游览因素的客观事实测评,对旅行者尤为重要,这或许可成为传统旅游攻略的最佳补充,听起来有些抽象,实则并不难理解。

众所周知,在汽车领域有着形形色色的车评栏目,涌现了一大波车评人,他们在测评中,绝不会轻易从主观出发告诉你车的好坏,而会用实际参数真实反馈汽车的种种属性,比如内部空间尺寸如何、一米八的坐进去空间如何、一米六的坐进去空间如何、发动机参数大小、高中低速行驶时的噪音、悬架软硬等等,让你一眼就明白我买这部车究竟是用来飙车、买菜、送娃上学还是穿越沙漠。

此类测评其实已经渗透至我们生活的周遭,譬如球鞋、化妆品、宠物食品、装修材料甚至钓鱼用品都有测评,无不是客观事实出发,摒规避主观因素,反馈实际情况,项目好坏不用测评人来说,观众心里自有一本账。在当今旅游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景区层出不穷,“网红打卡地”更是漫山遍野,有的地方甚至连像样的游客中心也没有,有的地方导览标识烂的一塌糊涂,有些地方摆渡交通十分不便......所以你看到的可能不会如你所想。

这样的游客步道,一定要带胶鞋

对此,我认为是时候来一次“旅游景区开箱测评”,这才能真实反馈游客所需的一切,对游客和景区自身都是好事。让游客真真切切看到目标景区的客观事实,以便做好最周全的物资准备、心理准备甚至错峰出行准备;同时倒逼旅游景区不断完善自我,营造更加旅游体验,岂不一举两得。

比旅游攻略更重要的是对事实的测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无论是汽车测评、球鞋测评还是化妆品测评,测评人可以很快通过试用得到一系列详实的客观数据,况且测评对象是一成不变的,而景区不一样,抛开偌大的地皮,单单运营体系就会让测评人抓狂,它涉及到服务、游览、环境、商业、交通、形象等等一系列有形的、无形的环节,冒然举着一部gopro,没有知识体系和经验支撑,得到的结果最多是一次旅游VLOG而已。

众人协力,开箱测评

潜在需求清晰可见,方式方法尚且欠缺,怎么办?不妨试着庖丁解牛,把旅行中遇到的内外交通、服务体验、游览路线、外部形象、旅游资源、商业配套、导览系统、环境保护这几个重要环节串联起来,并逐一细究,得出结果与数据,进而获得一整套全面的客观事实。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工具测出交通总用时,游步道宽度、高度,景区温度、海拔、气压,车场容量、旺季排队时长,水质数值、餐位数量等重要数据;还可以了解零售物价、接待服务质量、商业配套、路线闭环程度、最低食宿标准、环境卫生等与游客息息相关的内容,把这些有机结合形成测评结论;表现形式上,无论是VlOG还是文章,只要把问题讲明白,让游客看得清就行,甚至可以拆分成“微头条”,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当然,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需要测评人下功夫去做,而不是拿着摄像机乱拍一通毫无目的的vlog,更不可以纸上谈兵。如果看到这里你仍处于不大明白的状态,不妨翻看我之前已发布的相关视频,尽管前期的内容上仍存在种种瑕疵,但我会不断改进,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让更精准、更客观的景评事实传递给广大游客。

观景大侦探

此乃笔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