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2019-08-12 14:00:11旅游攻略
很小的时候被妈妈抱着来过。不知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是否就因名字中带了“荷”字,才被乾隆皇帝心心念着呢。

算起来,这是我第二次来圆明园了。很小的时候被妈妈抱着来过。每次一说:“我还没去过圆明园呢!”都被妈妈反驳回来:“怎么没去过?你两岁的时候我不是带着你去了吗?”好吧,那趁着长大能记事儿了,再去一趟。不过,来之前真的有点忽略了圆明园的“大”。

占地350公顷(5250亩)的圆明园有多大?《话说世界建筑》一书中介绍过,陆地建筑面积可以和故宫媲美,水域的面积又相当于一个颐和园。这水域的面积可就有2100亩,园内可快一半都是水了。难道这才是行人道都偏狭窄的原因吗?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正觉寺

从一进大门口到路两旁,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园的荷花。不论是水中的,还是盆栽的,葱葱郁郁,仿佛看一眼就能带走这夏日的燥热一般。

荷花也是乾隆帝的最爱。不知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是否就因名字中带了“荷”字,才被乾隆皇帝心心念着呢。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检票处的荷花

1. 圆明园实际是三园

圆明园是由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还有熙春园,但已是清华大学的一部分了)组成,俗称“圆明三园”。大宫门才是圆明园的正门,据说好像也不开了。

地铁四号线从圆明园站下车,离得最近是正觉寺入口和绮春园南门。两处都可以买票进入,但如果想雇导游的话只有在绮春园门口有。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地图上左侧是圆明园,右侧是长春园和绮春园

从三个园子的面积来看,圆明园最大,其次分别是长春园和绮春园。只不过圆明园这部分是烧、抢最严重的,目前除了植被已无实质性可看的景点,而绮春园是完全翻新的,只有长春园是有历史价值的,可谓是圆明园已“三去其二”了。

好像为了迎接我们这波游客,天气格外的好,日照也格外的晒,逛完绮春园和长春园(走了三个多小时)后,实在没有体力继续再看圆明园了,留点遗憾留点念想吧。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2. 六代帝王的圆明园,如今古桥只剩一座

最初的圆明园,只是一座平凡又普通的公园。而在康熙帝将这座园林赐给胤禛并赐名“圆明园”后,雍正帝不仅在面积上从原来的六百多亩扩大到了三千多亩,还增添了办理日常政务的宫殿,将一座普通的公园变为了办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印象中,雍正帝算是整个清王朝中最节省的皇帝了,唯有圆明园难得的让他奢侈了一把。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乾隆爷时期,扩建了绮春园和长春园;嘉庆帝努力维护着,又扩建了绮春园。但到了道光时期,由于国力减弱,已经无法承担大范围的修葺工作,直到被英法联军烧毁为止(咸丰时期)。

这几位皇帝与圆明园的渊源也颇深,其中雍正帝和道光帝都是在圆明园内去世的,而嘉庆帝和咸丰帝都是在圆明园内出生的。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已荡然无存了;曾有二百多座桥梁,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只剩“残桥”。

不过,这座桥实在不适合走人,想必曾经也是想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格而建立的观赏桥吧。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残桥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残桥

3.四次大劫和被误解的西洋楼

圆明园的凋零史上经历过四次磨难。第一次就是大家熟知的“火劫”,被英法联军趁火打劫的那次,烧了三天三夜。大火后,不少乱民、太监也会蜂拥而上的趁机捞上一大笔。

后来就是八国联军入侵时,周边百姓、残兵、土匪等等将园子里上万颗珍贵的树木,卖钱的卖钱,烧炭的烧炭,这就是所说的“木劫”了。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军阀又陆续将园内的太湖石大车大车的拉走,王怀庆、张作霖都曾将园内的石头弄回家去建别墅和墓地,这就是“石劫”了。

最后一次“土劫”,是在宣统末年后,园内被人过度开荒种地。圆明园在地图上虽然标注着很多景点地名,但由于大部分遗址连地基都找不到,何谈复建一说呢。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西洋楼不是一栋楼?从圆明园仅存的几处残骸遗址也能看出,当时西方文化是多受宫廷的喜爱。来到圆明园,总会听到西洋楼的叫法,这并不是某一栋楼,而是一个建筑群体的总称 ,例如养雀笼、迷宫、海晏堂、大水法等等都属于西洋楼群内的建筑。

细看下文中的迷宫,墙壁都很矮,一眼可以看穿全局,是否可以推测出过去宫廷女子的个子都不太高?否则如何体会迷宫的乐趣性呢。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迷宫原貌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迷宫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迷宫

养雀笼已被玻璃罩保护起来,据说现在每年都还有考古学家来勘探,看着地上大大小小不知道被挖过多少回的地坑,坚持不懈地勘探是否还能发现一些世人还不知道的秘密?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养雀笼

4. 从“方外观”到“大水法”

方外观是香妃做礼拜的地方。几根摇摇欲坠的石柱,完全想象不出曾经的样子,也猜不出来它的用途。曾经这里是个两层楼,一层是沐浴更衣,一层是礼拜房。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方外观

说到香妃,全部印象只来自于《还珠格格中》。她生命中的两位男子,一位是多金但自己不爱的大财主,另一个是自己心爱但无钱清贫的痴心傻汗。如果在现如今的社会,在一个“宁可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年代,是不是香妃也许能更加简单快乐些?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方外观

圆明园最有看头的景点了大水法!这个词是英语单词“fountain”演变过来的,也就是喷泉的意思。但读来读去,我也无法找到"shui fa "的音.

而国内的另一种解读方式更加符合逻辑:“当喷泉全部开启时,就像水在变戏法一样”,所以才被称为大水法。

据说所有喷泉全部打开的时候,互相谈话都只能靠打手势才能明白,可见声音大的吓人。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5. 从“大水法”到“观水法”

大水法原貌是什么样的?为了对比现在散落在枯草间的石块,多么让人灼痛心灵,先看看原来的样子吧。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大水法原貌

西洋风格拱桥门洞的后面那几根柱子(图片左侧),那里是“远瀛观”的遗址,也是香妃的寝宫。而前面这个西洋风格的门洞就是“大水法”了,它也是所有西洋楼建筑群中喷泉最壮观的一处。

原貌中,两侧的方形塔和塔周围(88根)的铜管是用来一齐喷水的,但已无法感受到图片上的那种“气势恢宏”和壮观。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大水法

“观水法”也就是皇帝观看大水法的位置。后面的石雕围柱,雕刻的都是西洋风格的刀剑枪炮… ….不知道这是否也暗示着后来发生的一切呢?

对于皇帝的座位,都有坐北朝南的讲究。在潭柘寺内的流杯亭,皇帝和大臣的座位即使如此。唯独在圆明园,观水法的位置是坐南朝北的。诸多原因中,我想“欣赏水雾中的彩虹”更重要吧,毕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观赏而存在的。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观水法

6. 随笔

闷热的天气下,在“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游走的真是大汗淋漓。想想在过去,穿着厚重宫廷服的皇帝、妃子们累了有轿子可以坐,而伺候他们的宫女、太监们,每天不知道要在这园内走多少步,想胖估计挺很难的。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走了一路,听了一路,讲了一路,如今圆明园宛如又恢复到了它最初模样,一座“普通”的公园。微风徐徐,坐船穿过荷花群,陆地上美景虽已寥寥无几,却更加衬托出水中的碧荷是那么深邃与动人。其实,石柱的坚毅不倒,荷花代代相随,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骨子里的那股气一直都在?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对于圆明园的遭遇惋惜肯定是有的,但因没有见过原貌,这心中的震撼和惋惜能达多少分?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在北京的众多园林中,以中国式的建筑风格为主,西方风格顶多是一两处而已。例如颐和园的石舫是一条二层宫廷船上体现了西方文化,也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恭王府只有一座花园门采用了西方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

而在圆明园是以楼群的方式体现了西洋风格,占地足有80亩。可惜了,现在也只剩下可惜了。

小贴士:

1.门票25元,现场购买即可;

2.导游200元,可以拼团;

3.夏天注意防晒防暑,园区内打伞的太多,还是带个遮阳帽省事些。

4.一定要穿着运动鞋,虽然都是平路,但是园子太大。一看见穿高跟鞋和凉鞋的姑娘们,就心疼她们。

我是讲道理的北极熊,离开北极看世界,分享旅途趣事,欢迎和我交流!"

声明:本文原创,禁止盗文,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