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永春古民居大全

2019-09-04 23:06:20旅游攻略
永春古民居大全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树南山庄|生本堂|巽来庄土楼|嘉德祠(辜氏家庙)|李开芳李开藻故居|倚云楼|侯龙书院|龙潜堂|留从效故居(修爵堂)|德兴堂(沈家大院)|福兴堂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No.01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

永春古民居大全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郭氏家庙也就是郭氏宗祠,是元代武宗时这里郭氏的祖先“四二公”开始兴建的,离现在已有697年了。中间历经多次修建,到清代基本完整,规模庞大,气势雄伟,总建筑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宗祠左右两边各有一口清泉汩汩的水井,井水冬暖夏凉,名曰“日月池”。郭氏家庙是座难得闽南古大厝,为两落、双层、两档、皇宫式的木构建筑,一人才抱得过的柱子和梁木有上百根,建筑物中的斗拱、窗棂、木瓜和扛梁等木雕可以说是民间艺术精品的荟萃。

永春古民居大全


永春古民居大全






郭氏家庙,曾是朱德元帅当年带领红四军进驻福中村期间休整过的地方,朱德曾经在此召开过二次群众大会,向当地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左为朱德立像



树南山庄No.02


树南山庄坐落在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口,山庄坐北朝南,楼为两层,面积达800多平方米,是永春著名的中西合璧的红砖洋楼,有明显的英国建筑风格。山庄围墙内,花木成阴,果树成林,鸟语花香。这是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林光挺兴建的私宅。


树南山庄是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林光挺兴建的私宅。



蒋光鼐书“树南山庄”



生本堂No.03


在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有一座百年古厝——“生本堂”,建成于清光绪二年,被誉为“桃谷恩荣第一家”。


生本堂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四周山环水绕,地理位置俗称“狮子戏水”。大门内凹式,三级台阶,高门槛,两厢对称的游廊式平面布置,高低错落有致。庭院中原有两根旗杆,分别是林克彰、林国瑞中进士后所竖,今杆身已毁,但圆桶形的石基座仍存。


生本堂的地基以夯土石基为主,主体以大木构造。木结构构造分为柱、梁、川、枋、斗拱、桁条、椽子、板等,所有构件皆作大漆保护,饰以彩绘、贴金、描金,屋面为上青瓦下红砖平瓦双层,设祥兽飞檐,檐口设滴水瓦,所有庭院为青石墁地板铺设。



精美的木雕与砖雕



生本堂具备典型的、完整的闽南古建筑的特征,细部构造也堪称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彩色绘画、素画,古色古香的木、石、砖雕。尤其是大门两侧边堵,各有一幅砖雕图,右侧为麒麟、凤鸟、瑞树,左侧则雕有一匹“龙马”,龙首马身。“龙马”图出自中国远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的神话传说,汉代画像石多有之,但在闽南古建筑中则甚为罕见。大门内侧墙绘有两幅彩色壁画,分别绘有“叔侄进士”立旗杆和拜帅印的情景,再现了当时的人物活动和时代风貌,殊为珍贵。生本堂用工之深、用材之细,令人叹为观止,为现代观赏、研究清代古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本。


巽来庄土楼No.04


巽来庄土楼,又名山美土楼、永春土楼,地处永春县五里街的仰贤村,为清朝盐官林悠凤于清乾隆丁酉年(1777年)所建,占地3100平方米,共有96间房间。


巽来庄坐北朝南,一共有东、西、南三个楼门。南门为正门,在石匾额上刻“巽来庄”三个大字,在东门和西门上分别有“挹翠”、“迎春”二块石匾额。土楼的外围为二层楼建筑,通高9.5米。第一层为花岗岩卵石砌成,厚2.5米;第二层为黏土夯筑而成,厚0.8米。边墙各开有13个窗户,并置有枪眼。二层楼内为木构架,木板隔墙,平铺楼板。设置有回廊,可通往楼内各个房间、各个角落。整座楼的平面呈现出繁体的“囬(回)”字形。


土楼内是闽南典型的居民建筑,和古大厝相似。往里望,自南向北依次为红砖隔墙、石铺天井、大厅和后院;两边有东西厢房,另外还有古井和马厩、厕池等古老设施。迎面的一堵红砖隔墙犹如屏风;而东西两边,分别又有一堵和红砖墙相垂直的墙。说其墙,又显得简单粗糙了点,因为它是镂空的,有非常漂亮的图案,叫“六雀墙”,如今已是闽南不可多得的古迹。

嘉德祠(辜氏家庙)No.05


嘉德祠,俗称辜氏家庙,位于永春县五里街镇街尾后庙,占地五亩。这是清朝方七娘创立永春白鹤拳的地方,更是台湾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祖籍地的大宗祠。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二进歇山式皇宫起的著名古大厝,中厅神龛祀历代辜氏祖先,左右大房作为值班之用,左右六扇为储藏室,珍藏着公元1912年编印的《桃源儒林辜氏族谱》全套13本。后厅有角间,下借房没有隔开使用,与前厅连在一起,显得空间更大。经过修缮,辜振甫亲笔题写的“嘉德祠”金匾及“进士”、“司马大将军”等匾额更焕发出灿烂的光辉,名扬海内外了。

辜振甫亲笔题写的“嘉德祠”金匾



“海西族光,辉煌两岸”纪念匾额



嘉德祠是辜氏众所思念的重要祠宇。永春儒学训导辜有声在乾隆丙戌年(1766年)历访闽、赣、台,详加考证,在谱序中指出:辜氏都是一脉所传,有南昌之庙,有白礁之庙,唯永春之庙称为“嘉德祠”,崇祀辜正等历代先祖,并遵祖父辜光保为儒林始祖;其孙辜永资则建“祖兴祠”,下传至清乾隆间,永春进士郑成中称赞“辜氏,吾永巨族也”,从永春分迁福建、浙江、台湾及新加坡、马来亚的很多。

“嘉德祠”,崇祀辜正等历代先祖



嘉德祠是方七娘创立永春白鹤拳的地方。明末,浙江省丽水县遗民方种公避乱,迁入福建福宁府北门外居住。其女方七娘不满婚事,与云游到那里的永春青年曾四相爱,在清康熙年间双双回来,居住永春县“西门外后庙辜厝”,设馆授徒,传教诸姓二十八英俊,其中辜氏就有辜喜、辜魁、辜班、辜助等四人。可知辜氏习白鹤拳者比比皆是,他们在太平天国时期,参加永春林俊、陈湖农民起义,同样显示出白鹤拳的威力。

图右为辜氏史源概序碑志

李开芳李开藻故居No.06



李开芳、李开藻故居,坐落在永春县东平镇太山村溪口。

李开芳(公元1544-1622年),号还素,人称“鹏池先生”,福建永春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两广藩臬、南京太仆寺卿,进阶大中大夫,勋资治少尹,正二品。李开藻(公元1564-1619年),李开芳的二弟,字启铨,别字步玄、见素,也亦称“鹏岳先生”。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历官山西、四川、山东、江西学宪,迁至南京太常寺卿。


李开芳、李开藻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明朝末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三进七开间二天井双护厝,砖墙瓦盖,飞龙翘脊,中大厅顶高。大厅上悬有“两广布政”、“四省文宗”、“进士”、“一庭孝友”等匾额。厅中还竖有明朝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书画家张瑞图书丹的《永春李二有道先生合祠功德碑》,高度评价李开芳、李开藻兄弟生平事迹。在中大厅的后面,有一个神龛,应是置放神像的所在。从后厅可以出后门。后门的花岗岩石门框高2.5米,平时是不开的。出后门,有一个弧形的“秀土”保护着这座规模宏大的大厝,“秀土”长度约32米,高度约3米。现在,厝旁开出一条小道,“秀土”受到了部分损坏。


大凡每座厝只有1个厝名,而这座故居却有4个厝名,兄弟虽是同榜进士,但为官处世方式并不大相同。其一名“聚绿堂”,意为眺望四方,聚青山绿水于眼前;其二名“于埜堂”(埜与野同),李开藻自云“吾不家于官”,表示主人对闲居生活的惬意;其三名“性余堂”,他们兄弟俩好诗文以抒性,各有诗文数十卷行世,李开藻即名其诗集为《性余堂集》;其四名“聿修堂”,聿就是拿起笔,“修”乃有著作研学,即做学问、写文章的所在。因此这四个堂号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体现他们的人生哲学、性格爱好和理想追求。

倚云楼No.07



倚云楼位于永春县桂洋镇桂洋村,建于清光绪年间。

这里三龟对峙,六蛇蜿蜒,三龙交颈,地灵人杰。唐九牧苇公派下,国材六世次孙锦源肇基于此,至今蕃衍一万多人,还播迁于大田武荣、德化西墩等地,世称锦水林氏。锦水25世孙林祖武,讳亨谭,出生于永春桂洋春壶堂。同治辛未科(公元1871年)会试第四名武进士,钦点蓝翎侍卫,授江西横岗营都阃府,调署瑞金都司,授武美都尉,调升南赣中衡府游击,诰授武翼都尉。



林祖武生六子,长子宗祈,勤读诗书,具有经营贸易才能,旅居马来西亚霹雳州,财源广进。清光绪年间,在家乡选择,丁财贵之宝地,建倚云楼,人称进士楼。楼上正厅供奉祖武及先人遗像神主,堂上悬掛“中衡府”、“进士”等匾额。龛前对联:倚祖武德承先启后,云天焕彩辉映子孙。


侯龙书院No.08


侯龙书院位于永春县吾峰镇侯龙村,是永春仅存的至今仍保护完好的古代书院。根据《颖川侯龙陈氏族谱》记载: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侯龙陈氏十三世祖素厚(岁贡生)在弱冠时建“竹园斋”,此为侯龙书院之前身,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侯龙书院位于侯龙村的腹部,四面绿水青山环抱。为园林建筑,古香古色,颇有特色。据村中老者回忆,书斋建有十八厅,分别有上下厅、前厅、两厢厅、东西厅、阶下两厅、孔子厅、桂轩两侧厅,今其格局仍大体保存完整。桂轩庭院里春开玉兰花,秋绽桂花,清雅脱俗。书院里有一方池塘,石桥架构池上,原来的石栏盘上有盆栽花,垂柳随风袅袅,鸟语花香,池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使人顿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惜乎现在书院失于修缮保管,池水近底,满生绿萍。上厅前厅上原悬挂有知州翁学本的题匾“董帷”和县府表彰陈辗敦捐资一千银元的“热心教育”牌匾,厅前临池上方挂有“鸢飞鱼跃”四个镶金大字牌匾。这里是梓里学子孜孜求学的优美之地。书院之南数10米,有一座立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的“节孝坊”,经多年风雨至今犹存,诉说着历史的沉重。

侯龙书院

龙潜堂No.09



龙潜堂位于永春县湖洋镇龙山村,占地2亩多,是龙山村旅居马来西亚华侨郑徳脂建于公元1927年的华侨民居。民居坐西向东偏南,汉宫殿式双进双护厝,整座房子24间带天井,土木结构,红砖石壁,圆脊青瓦,还建有护院一层炮楼。前面有一大二小门庭和水井,后面有花台圆领。门口埕下建有一口池塘,呈半月形,面积300平方米,正是“半亩方塘”。整座龙潜堂建筑雕梁画栋,集砖雕、木雕、石雕、灰雕于一身,可谓精雕细刻,巧夺天工,气势恢宏。在古香古色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中透露出洋气,这是华侨民居一大特色。屋顶饰以彩瓷灰塑的花果、鱼虫、鹦鹉、狮兽、学堂、球赛和文房四宝,有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闽南民居的风格。屋檐下彩绘古代忠孝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蕴含儒学世家的传统追求。大门的正面有12幅石雕画面,两根大柱及础石都精细雕花,放射出石雕文化的光辉。



走进龙潜堂的大门,看见堂内和大门两侧共有14个木窗,都透雕立体人物活动,如“帝舜躬耕”、“孔明借箭”、“空城计”、“白蛇传”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前厅、正堂和两侧书院的木板墙体,则刻有20世纪初泉州诗人、书法家的诗词、格言、书法,其中有永春著名书法家、岵山人陈如珠的字画,有泉州人李漱泉挥毫书写的古训家教铭言和诗人林桐、余垂园、余省三、郑敬嘉、郑德文等人题赠的诗词对联。集诗、书、画、雕、塑于一堂,洋洋洒洒,满屋书香,这又是龙潜堂的另一大特色。整座房子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留从效故居(修爵堂)No.10


留从效故居修爵堂,坐落在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的留安山南麓中部,建于五代。


留从效(公元906—962年),字元范,永春桃城镇人。幼孤家贫,以事母兄孝悌闻名。闽景宗天德二年(公元944年),留从效为泉州散员指挥使。南唐时自领南唐漳州、泉州等二州留后,被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后累授同平章政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后周征淮南,南唐军队屡败,他又遣使借道湖北通款于后周。宋太祖建隆初年(公元960年),他又遣使借道吴越上表,对宋称藩,贡奉不绝。建隆三年,留从效逝世,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



留从效故居坐北向南,面积约1270平方米,共三进二内庭,杉木柱梁结构,土瓦盖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前堂的正门登三级石阶就进了宽敞的下照厅,有左右下照房、角间。正内庭既宽又深,从两旁书院石阶可上正厅堂,显得十分高大宽敞。正厅堂有对联曰:“里名昭善,昭元善而百善集;堂标修爵,修天爵而人爵从。”正厅堂的背后有一个后轩,后庭院有左右后厅书院。最后面的是后大厅及后厅左右大房。



现在,留从效故居两厢、书院、下照房有6户20多人居住,他们都是留从效的后代,但是都改姓刘。

德兴堂(沈家大院)No.11



德兴堂位于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又名“沈家大院”,大院主人为沈逢源。沈逢源一生投身于振兴民族商业,与朋友一起创办“永顺兴行”,后改号为“鸿荣行”,并在香港、澳门等地开设连锁分行。公元1946年,沈逢源组建“南成行”,分行遍及台湾、上海等地。公元1954年,他又在台湾新竹县投资兴办“新竹玻璃公司”,在香港兴办“立丰织绸厂”,带动了当地轻工产业的发展。

公元1941年,沈逢源返乡捐资创办仙岭小学,并建德兴堂。这是一座是非常难得的古建筑民宅,在石、木雕刻和油漆等建筑工艺方面,体现了民国时期闽南工艺的较高水平,具有很高建筑价值。同时,民居融合传统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是闽台两岸商贸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也体现了那个年代民族企业家的发展往事。



德兴堂建成后,遍邀名家留下墨宝,从中也可见沈逢源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正厅高悬的“德兴堂”题匾,系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林森以“德兴”为堂名,寓意沈家品行的高尚、正直宽容以及家族兴旺发达等。此外,在诸多对联中,一副题为“栖鸾多种竹,爱鹤莫移松”的尤为人称道。“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有两层内涵,既讲生态,又讲做人的道理,寓意沈氏后人要多立德、多做善事。”

德兴堂”字匾为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




福兴堂No.12




福兴堂位于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是著名爱国商人李武宗所建。福兴堂建于公元1942年,历时5年完成,占地面积5380平方米,建筑主体面积1570平方米。建筑整体坐西南朝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厝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木结构,悬山顶。整座建筑是由业主精心挑选材料,聘请各地能工巧匠精雕细作而成。该建筑物所饰精美木雕、石雕、泥雕出自参与建造“中山陵”的师傅之手,做工之精细,为闽中闽南地区所罕见。其间的辉绿岩、花岗岩石雕,樟木、桧木雕,砖雕和泥塑,刻划出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书法绘画更显大家气派,近代著名画家李霞,书法家、诗人、末代举人郑翘松和著名瓷画家陈尧民等都在此留下了墨迹和画卷。整座建筑的装饰集中反应了地域文化与印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华侨文化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碰撞和融合,是民国后期闽南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作。这些保存完好的精美建筑装饰,小中见大地反应了闽南地区多层次的地域文化特征,其所包含的历史价值、人文内涵、艺术美学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见证。艺术美学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见证。






福兴堂所饰精美木雕、石雕、泥雕出自参与建造“中山陵”的师傅之手,做工之精细,为闽中闽南地区所罕见。


▎文/图来源于陈敬聪编著《泉州古民居》

▎陈敬聪 1950年9月生,福建泉州人。第九届、十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泉商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市长书画艺术中心理事、泉州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出版大型摄影画册《蟳埔女》、《激情农运》、《见证泉州》、《泉州老街巷》等。

消息来源丨桑莲居艺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