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画中有话 | 佛陀的人间修行

2019-08-31 20:24:02旅游攻略
画中有话 | 佛陀的人间修行

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地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

“西行历尽坎坷难,跋涉万里往伽竺,弥勒横流中华土,圣僧流芳千古赞。”这是描述玄奘西行取经的诗赞。诗中的西行壮举被汇集成书,便是广为流传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记录了丝路沿线、西域、印度的风土人情;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蓝毗尼、菩提迦耶、鹿野伽蓝、拘尸那城,这些无不印证了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各地弘法的足迹,人们也总是会追寻着这些足迹去寻找佛陀一生的方向。

画中有话 | 佛陀的人间修行

佛陀的一生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降兜率、入胎、出生、出家、降魔、悟道、初转法轮、涅槃,在佛教中也被称之为佛陀的“四相”、“八相”。印度佛教早期发展需要“禅修”观像,所以经常会把佛陀的一生通过雕刻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莫高窟当然也不例外的沿袭了这一形式。

莫高窟第275窟 出游四门全图

莫高窟最早的佛传故事画当属北凉时期的第275窟,采用横卷构图来表现佛陀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出游四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诞生了一位名为乔达摩·悉达多的王子。这位悉达王子享尽宫廷奢华、人伦之乐,可是王子婚后不好娱乐,念思出家,国王十分忧虑,与诸臣商议令王子出游,以化散其出家之意。于是王子在诸侍从的陪伴下出宫游观,出东门时见老人,出南门时见病人,出西门时见死人,出北门时见僧人,他看尽了人生的悲苦无奈,最终于29岁出家,苦修6年后,在35岁悟道成佛,80岁时于拘尸那迦城归于涅槃。

画中有话 | 佛陀的人间修行

画面中清晰的展现了“遇老人”和“遇僧人”的情景,特别是“遇老人”的画面,画家笔下的老人,白发、白眉、白胡,身形消瘦而佝偻,一旁骑在马上的王子则用一手轻轻指向老人,仿佛在询问什么?

莫高窟第275窟 出游四门之老人

莫高窟第275窟 出游四门之僧人

画中有话 | 佛陀的人间修行

那么“僧人”自是不必多讲,从人物所着的衣饰上,就可以一窥究竟了,就是那位已剃度、着右袒式袈裟的沙门。整幅画面线条简洁明快,虽然传承着龟兹石窟绘画的特点“涂高不涂低”的西域画风,但是人物出现的“透视”形式已经非常明显,高高的阙楼、半掩的马匹以及人物皆为半侧身的立体形象。

莫高窟现存的佛传故事画从北凉到五代从未间断,基本上有三种表现形式:

1、横卷连环画的形式,事无巨细的每个情节都描绘而出佛陀的一生。

2、通过几个关键性的画面来表现佛陀的“四相”或“八相”。

3、通过中国传统的屏风画的形式再现佛陀的一生。

关于佛陀一生的记录有很多的佛经译本,从东汉时的《修行本启经》到北凉时的《佛所行赞》、从隋时的《佛本行集经》到宋时的《众许摩诃帝经》,这些字字玑珠的典籍足以呈现出佛陀不平凡的一生;关于佛陀一生的记录有更多的佛教造像,从印度山奇大塔上的佛传到贵霜迦腻色迦金币上的佛陀、从阿育王的石柱到犍陀罗的石雕、从龟兹的菱形山画到敦煌的横卷构图,这些笔底春风的画卷足以还原佛陀不平凡的一生。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作者:韩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