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还记得二十年前的涪陵市吗?

2019-08-31 03:06:03旅游攻略
那个卖榨菜的涪陵,有个美国人为你写了本书还记得二十年前的涪陵市吗?

长江三峡

1997年7月,我顺着长江逆流而上,从上海去往重庆,然后继续向上至泸州、宜宾、乐山,历时十多天。一路浩瀚无边的长江,越往上越窄,越往上越清澈。

那时,三峡大坝还没有建成,船要通过葛洲坝,先要经过一个水闸,等待水位上升到上游的高度,才能继续前行。

坐船在长江上旅行,漫长而难捱。三等舱就像一个大宿舍,里面放置着很多上下铺。船上的饮食昂贵而难以下咽。过三峡,是在晚上,我只能看到黑黝黝的山顶和黑夜。滩急水多的西陵峡,幽深秀丽的巫峡,雄伟险峻瞿塘峡,我只能凭想象在脑海中穿越。

还记得二十年前的涪陵市吗?

同一时刻,何伟也在长江上顺流而出吧?拥挤肮脏的小船,一路驶过将要被三峡大坝建成后升高的江水淹没的小城镇。

何伟,就是那个《江城》的作者——美国人彼得·海斯勒,中文名字何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牛津大学硕士,1996-1998在重庆涪陵师专教英美文学,并根据他这两年的经历,写了《江城》一书,之后成为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也为《世界地理》等杂志写稿。

在《江城》中,你会看到一个初出茅庐的美国小伙,怀揣梦想,渴望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他放弃舒适的生活,迎接未知的挑战,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完全陌生的小城,和完全陌生的人们交朋友。

还记得二十年前的涪陵市吗?

无论他怎样的努力,以为获得了学生、同事、街坊邻居的认可,成为了朋友,然而在离开的最后时刻,无奈的发现,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他仍然是那个截然不同的外国人。

同事不允许和他有私交,学生集体低头沉默对抗,春节期间,他一个人在涪陵师专附近的山上露营,离别时在城里摄像留念,被市民围攻。

我承认在涪陵工作和生活的何伟,把自己放得很低,调侃自己是“洋鬼子”,他的心里仍然有着优越感。他的失落来自于他放下身段却没有赢得应有的尊重。因为在涪陵人的心中,他只是一个外来者和过客。

“我们”和“他们”,界限分明。越是封闭的小城,自我意识越是淡薄,每个人都只是城市的一部分,没有自我,但对于外来者的敌意却是一致的。

还记得二十年前的涪陵市吗?

我们离开世界太久了,以为世界仍然以我们为中心。然而,银河系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系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不是世界的中心,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也不是世界的中心。

世界不是只有我们和他们,我们和他们都不是组成世界的主要元素。我们和他们,都是世界的过客。

长江沿岸的历史,被三峡大坝分隔成了两部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江城》里的人物栩栩如生,和我此后多年在巴山蜀水遇见的那些,就像是同一批人;虽然我长得和他们一模一样,没有语言隔阂,结果却是一样的,没有朋友,无法融入。我们和他们,泾渭分明。

有一天,长城边的村庄会消失,但长城依然会在;有一天,长江边的小镇会湮灭,但长江水依旧流。

如果质量守恒定律是真理,那么人类从自然这里能得到些什么?

如今,重庆成为了直辖市,涪陵也成为了重庆市涪陵区,涪陵的榨菜更是出名到,让台湾的名嘴关心大陆人民是不是还吃得起的地步。

何伟眼中的“江城”,早已成为了“山城”的一部分。

何伟的《江城》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