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贵州,原来这么美(二)

2021-01-02 11:48:53旅游攻略
04— 你去过梦里的地方吗?—年少的时候爱做梦,也一度相信梦里反复出现的场景,与现实必有映射。第一次学潜水的时候,连续做了一个星期有关大海的梦,划着独木舟漂在平滑如镜的海面,星空倒映在海里,和电影《少年派》里一模一样。

04

— 你去过梦里的地方吗?—

年少的时候爱做梦,也一度相信梦里反复出现的场景,与现实必有映射。

第一次学潜水的时候,连续做了一个星期有关大海的梦,划着独木舟漂在平滑如镜的海面,星空倒映在海里,和电影《少年派》里一模一样。

更是经常梦到雪山,反复梦到同一个地方,梦里的雪山也叫梅里,但又和现实中的不同。

但是大海是真实的,梅里雪山是真实的,所以我知道梦境可以是现实的延伸,反之亦然。

▲ 黔南,爱丽丝梦游的仙境在这里

有段时间,梦里时常出现一个湖,透着宝石般的蓝。

梦里是第一人称的视角,坐在小舟上,无声地漂。

低头看,水底有落花,有彩色的叶子,像是万花筒。

抬头望,水面很多雾气,参天的大树从水里长出,像是一座漂浮的森林。

小船就在大树之间穿行,直到前方出现一个瀑布。

每次穿过瀑布的瞬间,梦就结束了。

不是醒来,只是不记得再之后的事。

▲ 秋天的荔波,孔雀蓝是这里的基色

我一直用 “千华梦地”来形容这个地方。

多次在横断山徒步时,心中也不忘去寻找梦里的场景。

在九寨沟时,似乎很像,却仍旧不是。

直到去到荔波,我才知道自己找到了。

在2007年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前,黔南的荔波,无人听闻。

那时的小县城,鲜有游客,街上只有一家门面很小的游客中心,小妹用蹩脚的普通话热情地介绍起荔波的好去处,墙上挂着一幅合成的巨画,画中是窝窝头般的绿色山包,环绕着澄蓝的湖,心头一阵熟悉。

晚上有街边美味的烧烤,和特色的冰镇杨梅汤。

▲ 荔波,小七孔古桥

▲ 小七孔的拉雅瀑布

小七孔美到肝颤。

流水像一条连贯的游龙,时而是绿松石,时而是孔雀蓝,在这片丛林里上演了惊人的魔法。

形似九寨沟,但神韵不同,更为精致。

从小七孔古桥开始,沿着68级瀑布一路攀山,穿过水上森林,直至卧龙潭,一路三魂不见七魄。

老妈对我说:

“儿子,谢谢你把我带过来,这里好美好美,妈妈的心事一下子就放下了!”

我开心得跟喝了蜜一样。

▲ 小七孔,68 级瀑布

我和老妈在小七孔走了两天,仍旧没能玩遍。

最难忘的记忆,是误入了龟背山深处荒废的步道。

那里几乎没有游客涉足,失修的栈道上积满落叶和青苔,不少路段需要穿过缠绕的藤蔓才能前行。

我们防着滑,小心地走到山谷的深处,然后发现了此行最仙的秘境。

▲ 闯入龟背山的秘境,瀑布与青苔妆点的世界

▲ 龟背山深处,发现了若干盛满潭水的冰臼

270度环绕的翠绿山谷,把一个深潭包围了起来。

潭水透明似果冻,水里长满小树,枝头开着花。

贵州,原来这么美(二)

十数条瀑布,从每一个方向倾泻下来,像是珠帘,遮住绝壁上的洞穴。

我小心攀至洞穴入口,略微探进,深手不见五指,便不敢再入。

不知是否连通着另外一个世界。

回头俯瞰山谷时,阳光垂直洒下,画出两条彩虹,首尾相连地浮动在瀑布之间。

这种境界的美,我早已神思迷失。

此处本不是游客们会到达的常规路线,不知小七孔还有多少这样未被发现的仙境。

▲ 270度的深谷,围起了一汪深潭

▲ 阳光泻进山谷,点燃了潭水上方的彩虹

最后的时间,是在鸳鸯湖的探险。

森林将湖面分割成纷繁的水路,我和妈妈前后着力划着船浆,悠悠穿行在这片水上迷宫。

水色是矿物质的纯蓝,水底是树枝、落叶、藻类,层叠的绿。

数不尽的参天大树,从水中生长而出。头顶的森林撑开树冠,合荫住天空,

只有碎裂阳光透下。我们这一叶小舟,

仿佛漂浮在一个镜向对称的童话世界里。

▲ 泛舟在鸳鸯湖水上迷宫

富含矿物质的水色,美到迷醉。

妈妈如往常一样,侧身捧起一掌的湖水,仔细端详。

那一刻,我终于恍悟。

千华梦地,我在梦里来过这里。

▲ 小七孔鸳鸯湖,是我荔波最眷恋的回忆

第一次荔波之旅结束后,始终魂牵梦萦,心心念念着小七孔。

几年之后,我又卷土重来,选在了一个春天的末尾。

第二次荔波之旅,雨水很丰沛,小七孔里的水势更为浩荡。

春天的林子里开满了铃铛状的花,翠谷瀑布的栈道已经修得很好。

小七孔依然美丽,一切都很熟悉,但很多感受却不同了。

最终没有再去龟背山,也没有去鸳鸯湖,已经过去的事,也许不该总惦念着找回来。

▲ 小七孔翠谷景区

▲ 翠谷瀑布从山间倾下,这也是《跟着贝尔去冒险》的拍摄地

在茂兰自然保护区的那一天,穿越原始的漏斗森林,溯溪探洞,下着雨,徒步得很辛苦。但茂兰之美,非亲临不能言喻,是我心中永远的绿野仙踪。

▲ 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真正的精华

▲ 穿越神仙洞、黑洞、九洞天,茂兰的顶级体验

▲ 拿着手电筒在黑暗中前行,驱散内心的恐惧

第二次的荔波,也与那时的一段感情有关。

因为太眷恋所以回来,却终要离开。

走的时候,开车在盘山公路上,山间全是雾,仙境一般。

车里放起AMEI的《我最亲爱的》,一路泪目。

梦总有醒的时候。

▲ 再见荔波,梦总有醒的时候

05

- 十万大山里的终极秘境 -

如果说贵州的其它旅行片段都是短篇故事,那么黔东南,就是一本长篇小说。

贵州,原来这么美(二)

这是贵州的终极目的地。

▲ 肇兴千户侗寨,鼓楼在夜色中亭亭玉立

关于黔东南的头衔实在太多。

《纽约时报》评出的一生必去旅行地,更是联合国钦点的全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行地,亚洲仅有西藏与黔东南入选。

黔东南与贵州的其它旅游胜地都不同,不以绝顶风光勾人,交通又极为不便,国人鲜有涉足。

谁又能想到,原生态的秘境在这里达到了奇迹般的密度,它早已是欧美背包客影影绰绰的天堂。

▲ 黔东南,每一座大山背后都有一场人间烟火

▲ 黎平黄岗侗寨,千百年的时光在这里定格

距离最近的凯里,是黔东南的门户。

一路往南,首先便是闻名遐迩的西江千户苗寨,便利的交通,让这里成为了最早开发的景区。

白天的苗寨人流熙攘,但到了晚上,看见漫天的灯盏亮起,苗寨的星点勾勒出了大山的形状,仿佛能看到蚩尤大神不灭的英魂。

▲ 西江千户苗寨,中国最大的苗寨

▲ 西江苗寨依山而建

▲ 夜的苗寨,灯火亮起,仿佛千与千寻里的画面

在西江苗寨小住的日子,正值事业滇沛。

记得广场上表演苗族歌舞的时候,赶上一个电话面试,还让老妈带着相机一个人跑到演舞场去拍照片,我则关上木窗,在客栈里佯装镇定地回答着面试官的问题。

▲ 苗寨之夜,灯火勾勒出了大山的形状

▲ 每每想到蚩尤与九黎部族的传说,总有一阵感动

剩下的时间,吃了无数的现打糍粑,看过黎明时分宁静的炊烟,听过入夜时河边的醉酒人哼唱的情歌。

西江的最后一天,我在早晨的梯田游走拍片,回头看见稻禾中的亭子,亭中的苗族阿姐头戴大花,妈妈坐在她身边,探头望着我,好像我是一个忘了回家的孩子。

▲ 夜夜笙歌的西江,失意的人总不少

离开西江千户苗寨,翻过雷公山里的峰峦叠嶂,便来到了黔东南的深处,榕江。

十年前的加榜梯田,路还没有修通。

从榕江出发的公交车,把我和老妈在半途放下,进山的路很远,我们走在双脚宽的田坎,徒步了十公里,方才抵达。

我拍照片时,老妈总怕我晒着,在背后给我打着伞,却对她的疲劳不言不语。

▲ 加榜梯田,真正的桃源乡

“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只会发生在这样的地方。

我们在加车村,住在村支书家的简陋板床,与屋外无边无际的梯田,认真相处了两天。

这里没有游客,不通车辆,苗人不识汉语,但是善意的表达从来不用依靠语言。

在山间漫步时,田里劳作的人,会放下锄头,惊讶地看向我们,继而努力地挥手示好;穿肚兜的姑娘们看见外来的我们,会羞涩地披上外衣,嘻笑着跑开;还有树荫下正在做手抓糯米饭的老奶奶,一个劲儿地要与我们分享她的午餐。

语言的力量消失,微笑代替了一切。

▲ 月亮山里的童话

▲ 语言的力量消失,微笑在这里代替了一切

贵州加榜、云南元阳、广西龙胜,三大梯田,同样的波澜万顷,也有各自不同的美。

加榜梯田最美的摄影季节也是早春,注满水的梯田会像万千碎裂的镜子,倒映长空。

▲ 仙境中日出而作,人间最美的风景

但我更喜欢加榜的夏与秋。

夏季的月亮山,梯田好似毛绒绒的绿毯子,

糯稻已经长得很高,

在山风的吹拂下海浪般舞动,香气漫山飘。

贵州,原来这么美(二)

▲ 夏秋之季的加榜,好像毛绒绒的毯子

我们坐在田坎上,就像坐在龙猫的肚皮上。

老妈说:

“以后再你老爸吵架了,我就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住上几天,寻个清净。”

我笑道:

“前提是妈妈你不晕车啊!”

▲ 我们都是坐在龙猫肚皮上的孩子

从榕江开始,一路经过从江、黎平,直至镇远,黔东南的秘境之旅才真正揭开帷幕。

宰荡侗寨、银潭侗寨、邑沙苗寨、小黄侗寨、高华瑶寨、黄岗侗寨、地扪侗寨、肇兴侗寨、堂安侗寨,像掉落在凡间的星宿,等着旅行者一个一个去摘取。

▲ 镇远古城,舞阳河边的青龙洞古迹

▲ 高华瑶寨,泡一次秘传的瑶族私汤

▲ 肇兴千户侗寨,鼓楼在夜色中华灯初上

▲ 怀念在肇兴住过的每一个夜晚

我们在榕江吃了著名的榕江西瓜,在从江尝过黔东南的黑暗料理羊瘪火锅;在小黄听了天籁般的侗族大歌,在高华泡了大山里的瑶族秘汤;地扪的少男少女们在河里嬉水,还是人类未曾偷吃禁果前的原始模样;洛香与肇兴的烤肉糯米饭,让我流了一个月的口水。

▲ 侗族大歌,从黔东南传出的天籁之声,却让全世界为其屏息惊叹

▲ 小黄侗寨,可爱的小娃,也会唱大歌

▲ 岜沙苗寨,中国最后的持枪部落

▲ 侗乡和苗乡的迎门酒,小心别被灌醉咯

▲ 苗家的长桌宴,盯着看的是美食,还是漂亮的苗家姑娘?

黔东南最难忘的一晚,在肇兴山外的堂安村。

徒步到山顶的那个下午,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坏了,无法办公,无法收邮件(彼时),就像最后一根稻草,让被失业笼罩的情绪彻底崩塌。

跑遍了小山村,却找不到修电脑的地方。

突然,一抹红光穿过云层,打在脸上,暖暖的。

转头看,是渐落西山的夕阳,鹅蛋黄般,无欲无求的样子。

就是那一瞬间,焦虑感从顶点轰然释放,竟炸出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爽快。

▲ 堂安侗寨,夕阳从梯田后的远山落下

于是有了那个念头通达的黄昏。

坐在堂安的梯田间,望着染红的天际。

这里的生活很简单,这里的人却很快乐,这里已是十万大山的另一端啊。

事业一时成败,又何以论英雄!

老妈懂我,牵着我的手走过侗族的风雨桥,这是她的仪式感。

她说,一起走过风雨桥,永不回头,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这就是侗族风雨桥的寓意。

那一次,我看向她的眼,用力地点头。

▲ 风雨之后,总有天高任鸟飞的时候

06

- 乡愁是归途,是舌尖上的一口饭 -

大学时放假回老家,总是先飞到重庆,再坐巴士回遵义。

冬季的祟遵高速,两侧峰林环伺,山头噙满冰霜,在车窗外飞速掠过。

归途的一路风雪,就是乡愁。

▲ 遵义的高架桥,连通着归乡的路

后来遵义有了机场,就省却了辗转。

就像贵州的许多地方一样,千山万水的阻隔,被虫洞般地缩短了距离。

以前在贵州旅行,去随便偏远一些的目的地,动辄经历十个小时的盘山公路,晕得七荤八素,如今却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时间。

▲ 黔西南著名的晴隆 24 道拐, 代表着贵州以往的通行之难

黔之北境,遵义赤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那一年,我几乎是逢人就要大肆宣传一番。并且在第一时间,踏上了旅途。

▲ 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燕子岩瀑布

赤水之美,在于地球纪元的穿越感。

数千条瀑布,在赤水的大山里闪耀。

丹霞在这里发育得尤为成熟,瀑布化作溪水,流过赤红岩石,也被染成红色,所以才有赤水一说。

这里有中国最为原始的森林,世界罕见的桫椤树与卷曲的蕨类植物,分秒间把人拉回恐龙时代的侏罗纪。

▲ 赤水十丈洞大瀑布,敢向黄果树叫板

▲ 披好雨衣,在大瀑布的水幕中释放自己

▲ 无处不在的桫椤,分秒间把人拉回侏罗纪的地球

▲ 从燕子岩的水帘洞后,俯瞰葱茏山谷

▲ 四洞沟,每一个瀑布都有水帘洞

▲ 红石野谷,赤红的丹霞地质奇观

我却最喜欢赤水的竹林。

这里深藏着中国最大的竹海。

在晨晓的宝源梯田等待日出时,看到一位身材矮小的白发老婆婆,穿着蓝色的布依族服装,肩扛着一条茶杯口粗卡车般长的楠竹,信步走过,世外高人的气场。

一番搭讪,老婆婆邀请我们去到她的家里做客。

贵州,原来这么美(二)

瓦片房外,我听着老婆婆摆谈着远方儿女的琐事,眼前是雾锁的梯田,倒映着竹林。

恍惚间像回到了童年时的奶奶家,也有百草园,也有竹子,也有奶奶讲故事的叨叨声。

▲ 赤水深藏着中国最大的竹海

在黔之东北的铜仁,梵净山成功地申遗,我又骄傲了一次。

从国家地理,到ins,关于梵净山有多仙的盛赞已不绝于耳。

我也还记得和老妈在山上旅舍过夜时,听了一宿的大雨,与清晨磅礴的云海。

山中见到了数十种野生动物,生态之好在其它景区不敢想。

拉着铁链攀登红云金顶,绝险无比,但是站在云端的刹那,任谁都是仙人了吧。

▲ 梵净山,仙气缭绕的红云金顶

▲ 梵净山中,云雾是永远的常客

▲ 从老金顶遥望红云金顶的经典角度

贵州,原来这么美(二)

▲ 蘑菇石,梵净山的浪漫

对贵州人来说,最浓的乡愁,在舌尖。

是一碗茅台,是一碟蘸水;

是乌江鱼,是肠旺面;

是泡萝卜,是黄糕粑;

是腊肉,是豆花;

是水城烙锅,是洋芋粑粑;

是凉拌折耳根,是恋爱豆腐果;

更是那出神入化的吃辣文化。

▲ 劲道的肠旺面,只有贵阳才能吃到的口感

▲ 香甜的五色糯米饭

▲ 青岩古镇的糕粑稀饭

▲ 一口蹄花,一碟蘸水,人间至味

▲ 夜市里的炒田螺,舌头唆出的江湖

《舌尖3》里有一集,解说道:

“辣椒对贵州人而言,是患难与共的情谊,对四川人却是两情相悦。贵州的辣椒到了四川,是它最好的归宿。”

我为这句话殴气了一年。

为什么贵州与辣椒就不是两情相悦了?

凭什么贵州就不是辣椒的归宿?

希望以后的美食节目团队,能够再多了解一下西南饮食文化,不要再为了写作文而生造句子。

▲ 糟辣椒,人人家里都必备一罐

遵义是中国最大的辣椒产地和交易市场,而辣椒文化也早已扎根在每一人贵州人的灵魂。

黔之北,有着和川渝相近的口味,重麻重辣大行其道;而黔之南,则把酸辣发挥到了极致,所谓“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在贵州逛一逛菜市场的辣椒摊贩,眼睛都要被闪瞎。

常年在北京,厨房里从不可少的,必是从老家带来的糟辣椒、油辣椒、干辣椒面、糊辣椒面、糍粑辣椒、筒筒辣椒……,外地人晕头转向的辣椒制法,我们却为其中的味觉差别洋洋得意。

▲糟辣椒里撒上冰糖,融化出更丰富的滋味

▲ 贵州的全桌辣椒宴,敢不敢来尝试一把

贵州之美味,就像贵州的山野一样,无形中总有一种力量,把它“拘禁”在贵州,不让它出去“兴风作浪”。

酸汤鱼出了黔东南,就吃不出辛香的山野味;

茅台酒出了茅台镇,就再酿不出那飘出一里的浓香;

乌江鱼出了乌江镇,就没有了与其惺惺相惜的豆花;

羊肉粉出了遵义,就再也没有那一口欲仙欲死的汤。

▲ 外地的酸汤鱼,总少了凯里吃到的滋味

贵州之味,无法转移,不可量产。

当川菜与湘菜在全国大举扩张时,贵州餐厅却总是很难做出真正的风土原味。

所以外地的贵州人,都渐渐地学会了一手“祖传”的本事,在自家的厨房一解乡愁。

▲ 老妈有时会从家里寄来特别嫩的折耳根, 于是在北京拌上一盆,聊解思乡之情

我总给朋友吹嘘,说回家吃遵义的小吃,30天不带重样的。

从苟家井吃到老城,从万里路吃到捞沙巷,多少年来,就是羊肉粉、豆花面、蛋炒洋芋、辣鸡糯米饭,拯救着我的思乡胃。

▲ 遵义小吃,一个月不带重样

▲ 羊肉粉,遵义人心中永远的挚爱

▲ 每个冬至,吃过羊肉粉,就能温暖一个冬天

▲ 豆花面,想念蘸上鱼香(薄荷叶)的清香

▲ 肠旺粉,看到脆哨和旺子会不会流口水

▲豆腐果,总是和洋芋粑粑相依相伴

▲ 在老家时,每晚都要拉着老妈去吃烤豆腐

上一次回遵义老家,老爸带我去到红花岗吃纸包鱼,湘江河边的游步道亮起夜灯,晚风轻拂,树影婆娑,凤凰山的剪影如黛,家乡越来越美了。

老爸一直看着我吃,好像我吃爽了,他就爽了。

每一次回家乡,都像疗伤。

疗伤不过一口饭。

▲ 遵义红花岗,湘江河最熟悉的角度,那是童年每一次上街吃遍小吃的终点,就以此作为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张照片吧

贵州,是终极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