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寻访北京最美的乡村——走遍京郊之房山·水峪村·秋

2020-12-29 14:37:08旅游攻略
在北京西南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古老的村落——水峪村。水峪村形成于明朝初期,以古宅、古碾、古商道、古中幡享誉京城,曾获“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还因其村中的128盘石碾,而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石碾收藏世界之最”的认证。水峪村离市区80公里,距108国道8公里。

在北京西南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古老的村落——水峪村。水峪村形成于明朝初期,以古宅、古碾、古商道、古中幡享誉京城,曾获“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还因其村中的128盘石碾,而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石碾收藏世界之最”的认证。

水峪村离市区80公里,距108国道8公里。驾车在山间迤逦而行,两旁的风景如画。

从“南窖”牌楼进去,沿着路标开几公里就是水峪村。

水峪村四面环山,一条大道从村中穿过,村中的房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到达水峪村时已是中午,在网上搜到了一家评价不错的农家院,便沿着导航寻过去。没走几步就在路边看到了闻名遐迩的石碾子。

山情农家

山情农家在山坡上,沿着石板路向上走,路的一侧是石砌的围墙,墙上斑驳的苔藓透着岁月的痕迹,另一侧是房屋,有些已经废弃了。

山情农家分为前后院,前院吃饭,后院住宿。墙壁上挂着获奖证书和明星来这里的照片。

老板很热情,给我们摘了些自家园子里种的西红柿,味道与市场上卖的大不相同。这里喝的茶是山里产的野黄芪,带着些淡淡的草药味儿。点了几个家常菜,一边吃一边与老板闲聊起来。据老板讲,因为碾子磨出来的粮食比机器磨的好吃,这里的人至今还用着碾子。村里的128盘石碾子是因为村子合并,陆续搬到这里的,最老的碾子是道光年间的,距今已有200年历史。村子里原有600多户人家,因为山里的冬天很难熬,要自己砍柴烧炕,有能力的都在城里买了房,如今村里只剩下400多户了。

老板养了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对人很友善,客人都会喂它,因而吃得极胖。

水峪村有东、西两条街,东街是古村落保护区,可以走古商道、观古民居、推光绪碾、拜娘娘庙、登纱帽山,西街主要是游览水库。

吃过饭,按照老板的指点,去往东街。东街的入口在村委会的左侧,村委会里有村史展览。

水峪村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逾六百余年。村内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100余套620余间,所有的院子都编了号。

街屋

街屋位于水峪东村入口处,因其临街而建,故称街屋。街屋有南北大院各两处,小院一处,石碾一盘。长15米,高4米的弧形围墙坚实牢固,与东瓮桥连为一体。

街屋北院古称“德善堂”,曾经门楼高耸,气派壮观,后遭日本兵焚毁。如今,只余仪门柱和二门条石上的石刻花纹。

这是居住在院中的老人所写。“忆往昔,是非兴衰已作古,看今朝,民富国强展宏图”,道出了老人历经沧桑后的释然与对国富民强的期盼。

合作社

店洛

水峪村曾是由山西通往北京的古商道驿站,是古代西南方向进京的必经之路,客栈商铺众多。店洛,是老杨家开的客栈,传说道光年间最火,西北一带客商驼队经常在这里歇息。这里曾经酒肉飘香,人喊马嘶,昼夜喧闹不已。

东瓮桥

古时的水峪村,东河之水势大湍急。乾隆年间,村里人为镇洪水在此处修瓮桥。瓮桥正中有一石匾,刻着“宁水”二字,意在抚水安洪保平安。瓮桥正对远处巍峨耸立的纱帽山,传说,古人经过东村时,皆站在拜山石上,对纱帽山参拜,祈求好运和吉祥。村里流传着“拜了纱帽山,发财又升迁”的民谣。

底庙南院

底庙南院的正房曾是药店。

光绪石碾

底庙南院门前的这盘石碾是光绪年间的。因了这些石碾,水峪村又有“碾子村”之誉。

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屋、地基、道路全部使用当地的青石建造。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斑驳的墙体显示了时代的印记。

屋顶上盖的不是瓦片,也是当地产的石板。

石板人家

通往石板人家的路两旁摆满了写着小诗的石板,或写景,或状物,或写实,或抒情。

正在细细观赏中,从院子里走出来一位老人,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去看看。询问之下,原来这些诗都是这位老人写的。小院极富情趣,院前摆着灯笼花、种着山楂树,院里晒着芝麻和南瓜,两只胖胖的猫咪躲在一旁偷窥着来客。

这里曾是电视剧的取景地。

村里多数人家都是大门紧锁,许多屋子已破败不堪。

不曾想在这偏僻的村落里,居然看到了几辆超炫的摩托车。

百年前的水峪村,东西两条沟壑河水暴涨时,水流滚滚,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河水平静时,溪流潺潺,三季不绝,水中锦鳞游弋。如今村里的沟渠都已干涸。

娘娘庙

娘娘庙建于康熙年间,坐北朝南,正殿三间,侧殿两间。娘娘庙是水峪村最古老的建筑,那时由于大山深处医疗条件恶劣,许多村里人死于天花等病,所以村人建庙求子保平安。庙前的银杏树粗壮高大,枝繁叶茂,显示着娘娘庙的灵性犹存。庙内曾有一口百斤重的铁钟,声音浑厚有力,能传几十里。

罗锅桥

娘娘庙前的罗锅桥与娘娘庙建于同一时期,正殿、门楼、石桥呈一条直线。桥为拱形结构,虽已年代久远,却依然牢固如初。

千年古槐

据说这里的村民都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过来的。村中的这棵大槐树,是水峪人从山西迁移到此时种植的,“槐”与“怀”谐音,寄托着千里之外游子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棵曾经雷劈、火烧、斧砍,依然顽强地站在这里的老树,见证了水峪村的兴衰,老树上长出的每一片叶子都饱含着水峪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记忆。

大槐街

大槐街因大槐树而得名,这里耍过中幡,放过烟火,搭过大棚,唱过大戏。艺人在这里耍过猴儿,小贩在这里卖过东西,孩子们常在这里追逐游戏,女人们则在这里推着碾子聊家常。

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是水峪村里最气派的宅子,又名学坊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说,建造这所宅院的是一个富商。杨家大院的主体建筑为北方风格,石砌而成,格局为四进四出;门楼别致,蟠龙门岭,檐下石雕花卉簇拥,门上是三根分别刻有“福”、“禄”、“寿”的椽子,两座清朝风格的石鼓矗立两旁。房子虽然破败了,但从房屋结构、门楣上的绘画,依然能感受到其辉煌时的气势。

井儿院

原东河之水从此流过,河水改道后,在此建宅五间,曾有杨氏人家居住,如今已人去屋空。

鸳鸯井雌雄石槽

雍正年大旱,滔滔东河水迅速干涸,村民在此地挖井找水。挖到五米深时,有两股溪流从不同处的岩缝中涌出,伴有鱼虾,众人大喜,遂砌成鸳鸯井,后开凿雌雄石槽供村人洗菜。如今鸳鸯井早已干涸,只余下满目苍夷的雌雄石槽。

长岭坨

水峪村依山而建,整个村落成圆形,以太极八卦图案形成独特而完整的风水布局。南峰朱雀傲,西山白虎遥,北岭立玄武,东坡青龙高,四象兼备。一条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贯穿全村,村中心的位置有座圆台形建筑,叫长岭坨,这个圆台恰好是八卦中阴阳鱼的眼。

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但村里却十分干净。坐在屋前的青石阶上,望着眼前的古商道和身旁一座座古朴的的老屋,时光仿佛回到了久远的年代,商贾云集、酒肆喧闹、驼铃悠扬……

村中住的人不多,但是每一家的院里院外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虽已是深秋,却依然生机盎然。

原生态的村中,鸟儿欢快的跳跃玩耍着。

在村里可以买到村民自家产的蜂蜜、苹果、大枣、梨、花椒等。

工农兵水库

沿水峪西街的小路盘山而上,走到头便是工农兵水库。水库始建于1972年,库容10万立方米,是水峪村的灌溉水源,景色秀丽,环境优雅。

除了古宅、古碾、古商道,水峪村还有远近闻名的“水峪中幡”和“大鼓会”。水峪村的中幡可以追溯到明永乐年间,盛于清咸丰年间。每逢庙会、重大民间节日,村民有耍幡祈雨纳福的风俗习惯,后来演化成集体表演相传至今。2007年,水峪中幡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峪中幡队还代表房山区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前“京华情韵迎来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远播。中幡表演也成为水峪村招待游客的“保留项目”。

离开水峪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这个古老的村寨,愿它不被尘世的喧嚣浸染,保持这份古朴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