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巴塞罗那 | 我的理想国

2020-12-14 10:24:44旅游攻略
Question!如果由你来在一片空白的世界里规划一座理想城市,那会是什么样的?

巴塞罗那 | 我的理想国

巴塞罗那 | 我的理想国

Question!如果由你来在一片空白的世界里规划一座理想城市,那会是什么样的?

我一直在想象以后我希望选择的长久生活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当我到达巴塞罗那的时候,我发现在目前所有我去过的城市里,巴塞罗那是目前让我产生最大的冲动想要留下来的地方,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城市到底是如何吸引我的。


作为西班牙最有名的城市却想要脱离西班牙

落地巴塞罗那,给我们最大的冲击就是,巴塞罗那对于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认同感远远大于对于西班牙的认同感:我们在巴塞罗那的的大街小巷都能看见黄丝带的图案,Google之后才知道这就是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的标志,我们也可以随处看见加泰罗尼亚的区旗,而几乎没有看见一面西班牙的国旗。

街头随处可见独立运动标志和区旗

这是为什么呢?

巴塞罗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紧靠法国西南部。他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国,欧洲的公国诸如摩纳哥和卢森堡到现在依旧是具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在古代加泰罗尼亚和他们其实是一样的地位,历史上加泰罗尼亚公国曾被法国占领,也曾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国存在,在欧洲各强国相互兼并的进程中,最终成了西班牙的一部分。

巴塞罗那是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上仅次于马德里的第二大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后,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大区逐步成为西班牙最富庶的省份,举办了92年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巴塞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超首都马德里,加之拥有美丽的海滩,怡人的地中海气候,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西班牙最大的旅游城市。

加泰罗尼亚地区人口750万,占西班牙总人口的16%,近年来加泰罗尼亚地区的GDP已达到西班牙全国的19%,贸易出口占全国四分之一。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加泰罗尼亚负担了沉重的赋税,当地的公共开支平均水平是西班牙其他地区的两倍,这一因素大大刺激了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者。此外,加泰罗尼亚地区还拥有自己的语言,现在加泰罗尼亚语和西班牙语一样,是当地的官方语言,我们在巴塞罗那看见的很多招牌文字其实都是加泰罗尼亚语而非西班牙语。

所以鉴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倾向非常强烈。

加泰罗尼亚人也在切实为了独立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2014年9月初,加泰罗尼亚大区主席马斯宣布将于2014年11月9日举行独立公投。西班牙众议院已否决了其公投请求。

2015年11月9日,加泰罗尼亚议会投票赞成了从西班牙独立的决议。

2017年10月1日,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独立公投”结束,约226万人投票,投票率约为42.3%,其中90%投票支持脱离西班牙独立。西班牙首相否认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

2017年10月19日,西班牙政府宣布暂停加泰罗尼亚地区自治权,并于21日正式执行。

2017年10月21日,西班牙政府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并宣布:解散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自治区政府并罢免其领导人。

2017年10月27日,加泰罗尼亚地区议会通过表决,宣布从西班牙独立。 次日,西班牙政府通过发布公告,正式接管加泰罗尼亚地区,并解除该地区高级领导人职务。

从这一串的时间轴可以看出来,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中央政府的斗争十分激烈,我觉得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看见一个新的发达的美丽的古老的欧洲国家重获新生。从捷克和斯洛伐克,黑山和塞尔维亚等国的先例来看,紧贴欧洲民族独立可行性是相当高的。

扯远一点,欧洲和中国其实从人口、面积、民族组成上来说其实是非常相像的两个文化范围概念,但是从目前的政治组织状态来看完全是两个极端,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统一国家,中央政府对于国家各个部分的掌控力非常强;而欧洲分裂成了很多主权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也基本上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的体量,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谋求独立,譬如我们提到的加泰罗尼亚,虽然最近几十年在老大哥德国的努力下,欧盟让欧洲在经济外交军事上逐渐向一个统一的国家上靠近,但是欧洲内部历史遗留下来的仇恨,语言文化的分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利益纠纷让欧盟的未来风雨飘摇,我觉得欧洲大一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BTW关于加泰罗尼亚还有一件事情与我非常有缘,我的英文名字Xavier就来自于加泰罗尼亚地区,所以与之相近的法语和西班牙语都有很多叫这个名字的人,所以在这里,很多人念起我的名字都是一脸热情熟悉的表情。三毛只看了一眼撒哈拉的照片就觉得这是他前世的故乡,我想我和巴塞罗那的缘分也是如此吧。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这句话被用来形容巴塞罗那这座城市实在太适合不过了。我的航班在飞越阿尔卑斯山之后马上就靠近了地中海的西岸,在海面上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个红棕色的城市,紧紧地贴着海岸线延展开来。这才是我们想象中的海滨城市,市中心就在海边,有美丽的沙滩和清澈的大海,而不是像上海这样,海滨城市的名号仿佛是个误会。地中海的深蓝,衬托着整个城市红色为主基调的建筑群,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团在海边燃烧的火焰,“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这句本来和巴塞完全没有联系的话仿佛是为它量身定做。

飞机舷窗里的阿尔卑斯山

紧贴海岸线的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给我们的画风就是温暖的地中海风情,阳光肆意的南欧城市。但要知道这座城市的纬度实际上已经到了41度,和我们东北的沈阳在同一纬度线上。而这其中原因就是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欧洲的海岸线,再加上地中海这个巨大的内海,整个欧洲大陆的气候都非常温暖,比起同纬度的西伯利亚、中国东北和北美加拿大的冰封之地都要宜居许多。也许正是因为巴塞实在是个太舒服的城市,居住在这座城市的华人都会叫他“巴塞”,像乳名一样亲切,正如这座城市本身给人的非常舒服的感觉一样。

我们落地巴塞之后,去的第一个地方是 Bunkers de Carmel ,出发之前我和一些在居住在巴塞的年轻人咨询有没有什么游客比较少,当地人比较喜欢去的地方,很多人都提到了这个名字。这是一个在巴塞北边的一个高地,山坡顶端是一些破旧的石头碉堡,上面画满了涂鸦。每天的傍晚时分,巴塞的年轻人会提着啤酒来到这里,找一个地方坐下来,看着脚下的整座城市在落日的余晖中慢慢迎来夜晚,但是对于某些禽类恐惧者来说一定要小心这里的海鸥,巴塞的海鸥不会畏惧人类,看见你手里有食物就会向你靠近。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见巴塞的城市建筑一直延伸到海滩上,整个城市中间只有圣家堂突出表面,以及海边有两三幢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建筑,在之前写巴黎的文章(传送门)里,我提到要整理一个世界上最适合发呆的地方的榜单,这里一定可以上榜。

Bunkers超级棒的视角

当然这个地方的美好都是巴塞这座城市成就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巴塞地城市肌理,19世纪中叶,工程师塞尔达为巴塞构建了这独一无二地城市发展空间骨架:在大约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匀划分了500多个边长约为113米的方形街区,中间是绿地空间,每个向街角切成了45度角。按照这样的单元模式向外扩张,形成了巴塞核心区的基本结构,从高处俯视,这种极其规则的城市规划绝对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巴塞城市单元设计图

俯视巴塞罗那

这样的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了巴塞的城市名片,如果你也对于这个感兴趣,Bunkers de Camel绝对是陆地上最佳的观赏点,想要看得再真切一点恐怕就要选择热气球了。

另外,这里还要分享一个旅行Tip:那几天我们四个人在巴塞的公共出行都靠T10卡,大约10欧一张,可以乘坐市内公交、地铁、火车十次,不限人数,在所有的地铁站的机器上都可以购买,非常适合多人一同出行使用,不过在巴塞使用Uber、Cabify这些叫车软件打车也算是可以接受的价格啦。

高迪想象力的边界在哪里?

说到巴塞罗那,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高迪,而提到高迪,就绕不开圣家堂。

圣家堂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和独特性我不用再说,其实欧洲的景点大多都是非常亲民的,圣家堂就位于巴塞市中心和其他地方别无二致的一个街角,地铁站上来就可以看见圣家堂触手可及,我们定的Airbnb公寓就在圣家堂边上,每天进进出出地铁站都可以看见圣家堂外立面精巧的雕塑。但是圣家堂最值得一看的还是内部,我们提前在网上预定了门票,免去排长队,到点就直接安检进入教堂内部了。走进去的第一秒,我们都被震撼到说不出话,两面的超超超超大面积的彩色玻璃在自然光的投射下形成了舞台灯的效果,而且高迪精巧地将两边的颜色用冷暖色区分开来,再次印证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圣家堂的彩色玻璃是我在所有天主教教堂里看见的面积最大的,颜色最丰富的,不得不佩服高迪,将宗教和艺术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一半暖色调一半冷色调的彩色玻璃

当然,这种震撼一定是要身临其境才可以体会到的,图片只能说出一二。

除了彩色玻璃,天主教教堂一贯地超高内廷,和内部天花烂漫的墙面结构也是让圣家堂独一无二的原因之一,他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创作过程,而不是按照设计图纸执行的施工行为,圣家堂要花费一百多年的时间去建造,也正是这个原因。

奇幻的内部构造

遗憾的是,我们提前预定的登塔的门票由于施工原因无法使用,据说上面也是可以欣赏巴塞全景的好视角。

好消息是,2026年圣家堂将会全面竣工,在相对来说非常近的未来我们终于可以见证这一伟大的艺术作品完工,我一定会在它竣工之后再来一遍。

另外,教堂地下的纪念品商店里有很多圣家堂的衍生品,做的很有意思,不是简单的贴标设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选购一些,当然价格也有些小贵。

除了圣家堂,我们还去了巴特罗之家,同样提前网络订票可以省去不少排队时间。

相比圣家堂这样给到宗教的宏大建筑,巴特咯之家作为私家住宅就显得小而美了,但是想象力却是一样的丰富。公寓内部营造了海底世界的设计理念,而外部则是表现了怪兽的巢穴。整个建筑的内部的门、窗户、房间形状都融入了海底世界的风格和元素,巴特罗之家的内部还有一口天井,用于整个建筑的通风和采光,这个天井的内部用渐变色的蓝色瓷砖铺就,模拟了海底世界蓝色浓度逐渐变化的状态,非常梦幻。

渐变蓝色的天井

巴特罗之家最精彩的部分其实是它的屋顶,高迪将整个建筑的几个烟囱全部聚集在一起,就像怪兽的巢穴。而面朝大街的一侧的瓦片则做成了像怪兽的鳞片一样的颜色和质地,远观就像有一头怪兽盘踞在这座公寓的房顶。

巴特罗之家烟囱

巴特罗之家外立面

怪兽的脊背和鳞片

高迪的想象力实在是让我们叹为观止,这也启发了我关于美这件事的思考:人类关于艺术的认识和品味正发生着变化,从学会运用工具开始,人类开始崇尚以改造自然为美,如今我们可以看见所有的现代化玻璃幕墙建筑,也包括东西方古代的象征权力的建筑,所运用的元素都是直线和超过自然界常见的尺度,给人一种人为塑造力强大之美。而到了现在,建筑师们开始回归曲线,学会从大自然中截取元素应用在建筑设计之中,我们学会慢慢顺从于自然的力量,这其实也是人类更强大的表现,高迪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是属于上帝的。”我们人类如今已经学会如何驾驭和欣赏上帝的曲线,以刚刚去世的女建筑设计师扎哈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师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也留下了很多曲线建筑,诸如京沪两城的几座SOHO,广州大剧院都是值得打卡的建筑作品,而高迪则是在100年前就领悟到这个道理,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以扎哈为代表的现代曲线建筑

巴塞成就了高迪,也因为高迪巴塞变得更加迷人。

在巴塞,还有古埃尔公园,米拉之家等等高迪的代表作品,一次实在是逛不完,那就留点遗憾下次探索。

欧洲的颜值高地

很多人都会承认这一点,西班牙人的颜值是全欧洲最高的,而这次就我的感受而言确实比起西欧北欧东欧人要好看一些,甚至比隔壁同属南欧的意大利人还要再好看一些。

说到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欧洲各部分人种的区别吧,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根据以下特征来区分欧洲人基本上都不会猜错他是欧洲哪一块的:

1.北欧:北欧人很好认,身材非常瘦高,毛发颜色是很淡的金色,浅到几乎看不见,皮肤也是白到发光。我在芬兰看见的路人们女生身高普遍接近1.8m,男生则在1.9m左右;

2.西欧:西欧人大概就是大家最常见的欧洲人长相,高饱和度的金色毛发,蓝色的瞳孔,正常的白色皮肤,身材非常魁梧,肩宽比北欧人宽很多但是身高明显矮不少。而西欧的法国据说由于高密度的惨烈战争,高个子的男人大多战死沙场,平均男性身高在欧洲属于低估。

3.东欧:东欧由于靠近亚洲,五官会更加平面一些,肤色也偏黄一些,由于兼具了一些亚洲人的特质,东欧的女人应该是最符合亚洲人审美的吧。

4.南欧:南欧人的毛发是接近于黑色的深深棕色,而且卷发较为普遍,身材结实但是普遍不是特别高,五官我觉得也是欧洲人里面最立体的,他们的毛发也相对旺盛。而在西班牙几乎所有男人都有一副络腮胡,而且每个人都是睫毛精,我想也许也是因为他们曾经被阿拉伯帝国统治过一段时间才具备了这些阿拉伯人的特征。

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感觉自己也有一些欧洲人的特性,比方说比较立体的五官,比方比较旺盛的毛发,我的胸毛甚至比一些白人还要旺盛。。。

贴张自拍吧,胸毛就不放了

走在巴塞罗那的街头,到处都是非常养眼的帅哥靓妹,这一点也可以大大提升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吧,而且南欧人热情的性格和南欧的阳光一样,让他们的脸上永远挂着甜甜的笑容,不管内心有多少阴霾都会融化。

高晓松有一个理论,女人越漂亮的地方经济越差,因为男人们都不再有动力去赚钱了。虽说是一个玩笑,但是西班牙的经济在欧洲来看确实是比较不容乐观的,而反观德国英国美国,经济表现更好,女人姿色也输了一截。

我的理想国

回到文章最开始提到的那个话题,巴塞可能不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但可以说是最贴近我理想的定居生活的城市。其实除去上面提到的这些,在巴塞的生活成本在欧洲的大城市来说是相对便宜的,而且宜人的气候让你在巴塞可以吃到很多美味的水果和蔬菜,而且西班牙火腿也是巴塞随处可见的美食,味道很嗲,这一点在欧洲来说其实是很奢侈的一点;另外,巴塞城市里散布着很多小超市,也有很多7X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不会让你在周末没办法生活,比起德国法国这简直是太优秀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巴塞是个拥有丰富夜生活的城市。巴塞也算是兼具了欧洲城市和东亚城市的优点。

接下去就是一大堆美食,深夜时分谨慎下滑!!! :

我的weibo置顶贴里放了世界上很多城市的照片,有我现在生活的上海,有我最爱的巴黎,也有奇幻的印度城市焦特普尔……我想找到一个能够让我想要停下来的城市,而在目前所有我去过的地方,巴塞是让我产生最大的冲动想要留下来的城市,希望你也会喜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