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2019-08-25 05:51:10旅游攻略
考古学家严文明说:“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证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国家文明阶段”。虽然说从“文化”到“文明”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这一个字,却意味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得到了实锤——在这之前五千年历史只是合理推测。

作者 | 桑榆

责任编辑 | 歌

厉害了!就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

中国拥有了第55项世界遗产!数量高居世界第一!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良渚古城为什么这么重要?瞧妹来告诉你!


考古学家严文明说:“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证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国家文明阶段。”


虽然说从“文化”到“文明”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这一个字,却意味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得到了实锤——在这之前五千年历史只是合理推测!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见证了良渚古城的成功申遗,还见证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作为中华民族先发现的最早文明发源地,低调的余杭良渚,终于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就在最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也正式开园了!


良渚古城真真是一个宝藏!

有工艺品——黑陶、磨光玉器、石器、象牙工艺以及嵌玉漆器。

有利民工程——中国现已知最早的水利工程。

有文化传承——祭祀丧葬等风俗习惯至今当地人还在使用!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其实看过《国家宝藏》的童鞋们对良渚不会陌生,良渚的玉琮王可是主角之一!

外观大气稳重,上有细如毛发的雕纹,是神秘的兽面神人和雅致的花鸟雕纹,难叫人不影响深刻。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琮,瑞玉,大八寸,似车


在良渚国家遗址公园,我们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千年历史恢弘之气,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的心里的民族自豪感爆棚!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随着文化旅行成为旅游业的主旋律——尤其是亲子旅游,遗址风景区受到更多旅行者的青睐。

来跟着瞧妹一起了解一些值得打卡的遗址风景区吧!

圆明园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藕花深处田田叶,叶上初生并蒂莲。” 民间传说中,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


在1300公里外,首都,北京,有一处“中国最著名的遗址”——圆明园。


北京的七月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一株并蒂莲悄悄盛开,也带动了圆明园上微博热搜,可见圆明园的魅力之大呀。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除了当初真金白银打造的超豪华装饰,现在的圆明园基本还原了最初的皇家后花园盛况,豪华和雅致并存。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可是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皇室园林,却因为晚清的衰败、统治者的无能腐朽,被异国人不放在眼里、肆意破坏抢夺,一代天骄化为灰烬!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去看着被熏黑的断壁残垣吧!

不知道你是否能窥探当年“万园之园”的富丽堂皇?

是否能想见使之化为乌有的漫天火光?

从骄傲到耻辱,我们是不是都没有忘记呢?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看到今日之重兴,中华民族是否能释然,感到无与伦比的骄傲?

不能。

辱不可忘,知耻方能后勇。

瞧妹认为,这样的失败经验,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吧。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荷花一年比一年更盛,一年更比一年昂首挺立、娇嫩欲滴,正能量满满。

如果你最近正处于水逆期,丧气挥之不去,来圆明园赏荷是你的不二选择!


元上都遗址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再往北走,走进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走进锡林郭勒盟的元上都遗址。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终抵一城,名曰上都,今在位大汗之师建也。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屋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


这就是妥妥的土豪住所啊!

想当年,这段描写让多少西方人连做梦都想到中国来!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帐房乱如麻。


可是现在,马可波罗提到的那些雕栏石柱、巍峨宫殿,哪里还有呢?

只在青青牧草之中,幸存下一些断壁残垣罢了。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木已成灰,唯有青砖长存。

历史给青砖蒙上一层沧桑与斑驳,却也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宽厚,包容了朝代更替,包容了世事无常。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敖包祭日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居民还保持着忽必烈时期的遗风,除了祭天、祭祖以及礼佛仪式,每年夏季他们还会举行“敖包祭祀”和“那达慕大会”。


如果要去旅行,加入他们的仪式不失为体验民风的好选择。

瞧妹小tips

敖包祭祀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那达慕大会从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四,为期5天。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曾几何时,这里来往的是行色匆匆的朝觐者,现在只有牧民和“风吹草低见牛羊”了。


遗址周边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牧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安宁祥和,其实是历史最好的沉淀吧。

如果可以选择出身,瞧妹也想做潇洒的跑马女汉子呢。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日转星移,沧海桑田,但不管是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还能感受到不变的那份文化的传承。

切尔诺贝利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穿越亚洲大陆,在东欧,乌克兰,一个叫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曾因核泄漏事件举世闻名。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就在7月12日,这块曾经充满死亡阴霾的隔离区的禁入令正式被解除。

可能是丧尸片看多了,就算是解除了禁令瞧妹也不敢去冒险!


可是,这个充满神秘诡异色彩的“鬼城”,不就是年轻人理想的旅行探险目的地吗?

唉,瞧妹和年轻人有代沟了。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在禁入令正式解除以前,虽然游客可以进入切尔诺贝利,但被禁止拍摄照片和视频,这可是让人遐想万分啊,这似乎在意图隐藏着什么!


但是逃避当然不能解决问题,今人应该要了解到真实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就像HBO连续剧《切尔诺贝利》中说的,我们听多了谎言便不再能分辨出真相。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隔离区被放开,且不论作秀成分,乌克兰政府无疑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坦荡地直面真实但腐臭的历史,承认人类的失误!


与此同时,乌克兰借此机会对该核电站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向世界宣告了政府的进步。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你以为我们为政府的进步感到高兴就完事了吗?

现在我们却为一个新现象烦恼——现在的切尔诺贝利被迫成为了一个“网红摆拍圣地”。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走到哪都有面目狰狞的洋娃娃、废弃的居民楼墙面斑驳、水管电线和路灯摇摇欲坠——显然有人故意把这里的一切营造出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从而为“网红”提供拍摄场景!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如果有小伙伴要去这儿打卡,瞧妹要奉劝一句:

历史是沉重的,无论是为了反思人性的虚荣,还是为了怀缅千万视死如归的苏联青年,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尊重那些曾遭受过噩梦和为此牺牲的人。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的地方。”

是啊,空气里弥漫的绝望与恐怖的切尔诺贝利,怎么不会让人毕生难忘?


要是我们能站在那片土地上,是不是能更深刻体会到那句话——

“只有人类能造成这个事故,也只有人类能解决它。”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人性的缺点(虚荣)让这场灾难发生并且没有及时解决。

但是,即使知道难免一死,还义无反顾地冲入辐射区,以血肉之躯填补上了欧洲大陆上的这一个大窟窿,这又是令人泪目的人性的光辉!


人啊,生来就有优缺点,生而为人,我们无法避免地会自私、会虚荣、会嫉妒,可是,不要忘了,我们还会忏悔、会改正、会担当!

打卡需谨慎

辐射警告!切尔诺贝利的辐射水平仍然很高,切勿久留!另外,事故核心周围30公里绝对禁止进入!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琼楼玉宇化尘烟,一代盛名丧九泉。”


多少岁月消散于风里尘中,岁月失语,但历史永不磨灭,有书可证,有遗址在世,更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存在在每个人的心中。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遗址作为旅行目的地,给我们带来的远不止感官上的视听盛宴,更有对历史的更深入探寻,对人文的更深入解密。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我们从书上看到的、从老人口中得知的神秘故事,与在实地真切感受到的,其震撼程度天差地别。

毕竟,在那里,连一石一木,甚至是空气都在对你讲述故事……

冷门旅行目的地——遗址旅行要火了?再不去你就out了

遗址旅行,既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带孩子触摸历史,触目难忘。

而遗址,更是一道桥梁,连接古今,既承载了历史,又筑梦了未来。


还在捧着历史书苦读吗?

不管你读得津津有味,还是头晕目眩,都不如出来走走看看,来一场历史的4D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