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几乎无人的鼓浪屿,见过吗?

2020-10-27 11:49:03旅游攻略
时隔三年,我第四次到了厦门,陪着我那来自北方的舅妈。行程安排:台州—厦门:住中山路厦门:中山路—鼓浪屿—曾厝垵—云水谣土楼厦门—福州福州:三坊七巷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鼓浪屿时,我们赶上了台风“白鹿”,轮渡停航,我们被迫在岛上待了三天两晚。

时隔三年,我第四次到了厦门,陪着我那来自北方的舅妈。

行程安排:

台州—厦门:住中山路

厦门:中山路—鼓浪屿—曾厝垵—云水谣土楼

厦门—福州

福州:三坊七巷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鼓浪屿时,我们赶上了台风“白鹿”,轮渡停航,我们被迫在岛上待了三天两晚。

几乎无人的鼓浪屿,见过吗?

但托“白鹿”的福,我在鼓浪屿领略到了前三次没有感受过的小岛风情——这座曾在2012年10月2日单日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的鼓浪屿,在那两天,空空荡荡。

买船票

坐船,是从厦门城区到鼓浪屿的唯一方式。而船票相当紧俏,最好提前预定。

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厦门轮渡有限公司”,关注后在主页右下角点“购票”—“微信购票”—“鼓浪屿航线船票”,就可以操作买票了。

鼓浪屿有三个码头:三丘田码头、内厝澳码头,还有一个钢琴码头是只供当地市民往返的。

一般来说,上岛,都选择“邮轮中心厦鼓码头—三丘田码头”这条航线。下岛,两个码头都可以。

有一点值得注意,一张船票是包含往返的,去程,必须严格按照你购买船票时选择的时间;而返程,则是30天内的任意时间段都可以。

几乎无人的鼓浪屿,见过吗?

厦鼓码头到鼓浪屿,坐船时间约20分钟。

鼓浪屿,圆沙洲,我又来啦。

“万国建筑”

宋元时期,这座面积不足2平方千米的小岛叫“圆沙洲”,就是苏轼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沙洲”,很美的名字。明代时,改名“鼓浪屿”。

这里,见证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国在世界早期阶段多元文化中交流、碰撞与互鉴的模样,并将这个样子很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在当今中国,这一点弥足珍贵。

几乎无人的鼓浪屿,见过吗?

鼓浪屿最吸引我的一点,是这里被盛赞为“万国建筑”之岛——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1843年至1902年间,外国殖民者登上鼓浪屿,他们先是租用民房,后又陆续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和大量的公馆、别墅等。

沧海桑田,曾经的屈辱不在,但万国风情的建筑留在了鼓浪屿,像一位老者,孜孜不倦地讲述着这段历史故事。

上了岛,我们走街串巷,在最热闹的龙头路上七拐八拐,走到了旅馆“小茉莉”所在的中华路,入住。

如果来鼓浪屿,我还是推荐住在龙头路附近,这条吃和逛都很方便的街道会让你在岛上醒来时有种幸福的感觉,而且离景点都不远。

刚上岛的那天下午,我嫌天太热,一直缩在空调房间里,以至于没有让我舅妈逛到景点——受台风影响,景点于当天下午6点全部关闭,直到两天后我们离岛仍处于关闭状态。留下了这种遗憾,我只得安慰我舅妈,“是想让您下次再来呢”。

太阳沉沉将要西落,我才出了门。我妈和舅妈已经在龙头路逛了一会儿,我们汇合,吃了面线糊、炸土豆、五香卷和烧仙草后,开启了乱逛模式。

面线糊

五香卷

几乎无人的鼓浪屿,见过吗?

“音乐之岛”

我们随意走着,却赶上了一场庭院音乐会。

几乎无人的鼓浪屿,见过吗?

快走到风琴博物馆时,悠扬的曲调和高亢的男高音远远传来。我们走进去看,绿意盎然的小小院子中,搭了一个简单的舞台,十几位中年人(亦有老者)操着各种乐器演奏出好听的音乐,歌唱家拿着话筒,正在情绪饱满地一曲高歌。

我当时只录了视频,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我主页翻来看

无车马之喧嚣,却有丝竹之悦耳,真是好听。

鼓浪屿的音乐血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那时,西方音乐随着基督教传播,涌进小岛;20世纪20年代,音符从教堂、学校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渐成风气。

据说,小岛人均钢琴拥有的密度是全国最多的,还培养出了不计其数的音乐大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音乐之岛”。

夜幕漆黑如墨,我们走到了菽庄花园边的沙滩,坐了一会儿,看着对岸的厦门城区灯火点点,安静得说不出话来。

台风“白鹿”

第二天上午,我醒来,看新闻——“白鹿”将于今夜至明晨正面袭击厦门,轮渡将在中午12点后停航。

那个上午,所有人都是匆匆忙忙的。

游客逛得匆忙;店家开店也开得匆忙——“最后的XX了,卖完下岛躲台风去啦”,大风将起,中心地带的那个超市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本地人和像我这样不下岛的游客都在里面买东西,本地人买菜买米;游客买面包泡面酱菜……

大风中,我妈幽幽地说了一句,“岛上开店的都下岛躲台风了,我们还在岛上待着”。

因为“白鹿”,我们在鼓浪屿上困了三天两夜,比我原本的计划多了一天。

但也是托“白鹿”的福,我在台风登陆后、人去岛空的鼓浪屿上,领略到了前三次都未曾感受过的安静的鼓浪屿——

台风来前一天

台风登陆后

随风荡漾的葱翠树林,幽静石路;

“万国建筑”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无比明艳生动,还有孤寂的日光岩和静谧的菽庄花园;我甚至能清楚地听到毓园里鸟儿清脆的啼叫,和石板路上阿公穿着拖鞋汲水的声音。

以及几近无人的一片沙滩,光脚踩下深深浅浅的足迹印刻了漫长的时间,还有被风扬起的头发,似乎看见了,风的形状……

撑着伞,躲着忽大忽小的风雨,我觉得自己还有点像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

台风席卷后的鼓浪屿,是透亮的。

离岛

第三天下午5点,终于接到通知,轮渡通航,“游客在6点50分之前可以从钢琴码头应急出岛”。

钢琴码头,原本是只供厦门当地人来往鼓浪屿的一个码头,平时并不面向游客开放。但那天下午,在鼓浪屿上“憋”了好久的游客,拉长了出岛的队伍。

轮渡停航时的钢琴码头

复航时的钢琴码头

我一直怀揣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安安稳稳地排在队伍里,看着突然又热闹起来码头,想着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岛上……

倒是我妈,恨不得长对翅膀飞过岛去,“终于能走了”,她不停地念叨着。

倒也真是难为她了,这三天两夜,鼓浪屿像锁上了大门的封闭古堡,除了躺在旅馆房间里看电视,啥也不能干。好在《小欢喜》很对她跟我舅妈的胃口,外头疾风骤雨,俩老太太在屋子里边看边哭,“看把娃逼成啥了,娃太可怜了……”

关注我,我们云水谣土楼见吧。

【这个豆子不宅家】 两件生平事:新闻、旅行。新闻是职业,旅行是爱好。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