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从唐朝的“怀柔”到“云南第一碑”,儒学是如何在南诏国开花结果

2020-09-18 15:12:53旅游攻略
到过云南大理的人都应该知道大理有四绝:风、画、雪、月,即现代文学翻译家曹靖华所赋诗: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这四绝之首的下关就是大理市下关镇。

到过云南大理的人都应该知道大理有四绝:风、画、雪、月,即现代文学翻译家曹靖华所赋诗: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这四绝之首的下关就是大理市下关镇。在下关镇太和村西有一座古城遗址,它就是南诏太和城遗址,其中的南诏就是古代的南诏国,该国成立的时候与中华唐朝同时期。

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立着一块古碑,叫“南诏德化碑”,有“云南第一碑”之称。史书记载当时的南诏国国主阁罗凤在天宝战争中大败唐军后,让人们详细记述天宝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刻文于巨型石碑上,矗立在南诏国宫中,为唐军将士“祭而葬之”,这就是德化碑。

此碑反映出南诏国主作为胜利者以低姿态倾心归附唐王朝的思想,此举颇有儒家的仁义思想。结合《新唐书·南诏传》记载阁罗凤的话:“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嗣容归之。”我们可以大胆的下结论,那就是南诏国在其历史发展中一定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那么作为中华主流思想的儒学对南诏国有何影响呢?我们对其传播过程及方式分析分析。

一、儒学在南诏国的传播过程

南诏国建立与738年,此时中原王朝正处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当时洱海地区有六个较强的小国,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其中蒙舍诏在六诏中最南部。

蒙舍诏后来借助唐王朝的力量,先后灭了其它五诏及西洱河地区诸部,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南诏国”,这就给后来南诏国与唐王朝互有来往奠定了基础,俗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唐王朝帮助南诏国统一洱海地区,这个人情是需要还的。但是,唐王朝让南诏国还人情的手段是高明的,与其向南诏国要金要银,还不如向其输出汉文化,左右其思想,让其变成唐王朝的附属国。这也正是唐太宗的怀柔思想的延续:"夷人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唐朝对南诏国的怀柔政策使得儒学在南诏国的历史进程中得到广泛传播。

南诏国在向唐王朝进贡时,上层贵族目睹了唐朝的繁荣,亲身体验了唐皇权制度和中原礼乐文明。因此当时的南诏统治阶级对中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特别钦佩和认同,甘愿受其洗礼和熏陶,由此自觉地归附唐朝,自上而下自觉地学习儒学,这就是儒学的魅力。

此后儒学在南诏国的传播,经历了天宝战争后深入传播、苍山会盟后系统化传播、蒙世隆继位后的普及化传播等阶段。由此可见,儒学在传播过程中并不因国家政策的号召而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自上而下逐步向百姓群体普及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既不急躁也不中断,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它独特的魅力为其他民族同胞所接纳。

儒学在南诏国的普及化使得南诏国有了自己的儒学教育体系及儒学学者,儒学在南诏的传播有了突破性,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儒学在南诏国的传播方式

儒学在南诏国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南唐两个之间政权往来方式,即在统治阶级之间传播;中原儒士对南诏贵族子弟进行教育方式,即在上层阶级之间传播;人民群众文化交流方式,即中原大规模人口南迁形成文化交流;儒释传教方式,即释教在传教的同时对信徒传播儒家思想。

根据《云南通志》的记载:“汉制,郡县设学,云南之有学校,从东汉初年开始。”就是说在东汉时期就在在云南建立了学校传授儒家教育。但由于东汉后期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云南与中原中央政权缺乏稳定有效的联系,致使儒学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直到南诏时期儒学教育才成为儒学传播的重要方式。

南诏国之所以能在唐初兴盛起来,与它世世代代自上而下向中原先进文化积极求学进取的精神有关。在当时,对于仍处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的南诏国来说,儒学文化为其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儒家文化的思想和礼制能在南诏传播,很大程度归功于南诏文化的开放性和对儒家文化的钦佩,甚至在南唐交恶期间,南诏国依然拜儒学大家郑回为国师教育南诏弟子,就连佛家子弟在宣扬佛法时都乐于向社会各阶层推广普及儒学。

三、儒学在南诏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无疑领先于周边民族地区,包括当时相对落后的南昭国。从唐初期对周边国家“怀柔”的民族政策可以知道,唐朝对南诏的管辖不提倡用武力统治,而是通过儒家文化在南诏的传播,使南诏政权始终追随唐朝,使南诏人民习惯于诗、书、礼、乐,从而达到控制南诏国的目的。

恰巧的是,南诏国对唐朝的儒学文化仰慕的不得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表示要积极主动学习儒家文化。郎有情,妾有意。中华儒学文化就是在唐朝统治阶层积极输出儒学,南诏人积极开放接受儒学的背景下顺利地向南诏地区进行传播的。

儒学在南诏大的传播促进了南诏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等,且儒学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为洱海地区的稳定奠定了文化基础。儒家文化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中,这是云南后世各民族关系团结、和谐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儒学南诏的传播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结语

从儒学在南诏国的传播过程及传播方式,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力量,不流血不流泪就能让“异族”人民主动向汉文化靠拢,这正与《孙子兵法》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南诏地区文化的开放性同样值得学习,穷则变,变则通,文化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开放兼容。

参考文献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