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新邵白云岩印象:素有“宝庆十二景”之一的美誉

2020-09-15 15:19:11旅游攻略
白云岩是一个我非常熟悉的地方。 白云岩位于新邵县巨口铺境内,距邵阳市区和新邵酿溪镇均不到20公里。白云岩幽险秀异,风景如画,历来为湘西南香火胜地,也是文人骚客旅游观光、吟诗作赋的地方,素有“宝庆十二景”之一的美誉。 白云岩是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白云岩是一个我非常熟悉的地方。
白云岩位于新邵县巨口铺境内,距邵阳市区和新邵酿溪镇均不到20公里。白云岩幽险秀异,风景如画,历来为湘西南香火胜地,也是文人骚客旅游观光、吟诗作赋的地方,素有“宝庆十二景”之一的美誉。
白云岩是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早在1992年,正在读初中的我第一次游览了白云岩。此后近二十年间,我曾十余次造访白云岩。几乎每一次上白云岩,这里都会有一些静悄悄的变化,都会带给我一些莫名的惊喜。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仍是这里的白云,这里的奇岩,这里的古殿……

白云出岫

白云岩,古称白云樵隐,以云景斑斓著名。清朝举人阳文烛曾称赞白云岩的云景:“正如白云山,别有丹霞气。何山云无白,独自此山异。”白云岩上,常年云缭雾绕,就象那流动的墨彩,将这一方山水点染得绚丽多姿,意蕴无穷。历代仁人志士、迁客骚人为此留下众多精彩的诗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陈鎏、段世英、邓显鹤等。
最早描写白云岩云景的是明朝诗人陈鎏。陈鎏是一位官员诗人,也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明嘉靖年间,曾任四川右布政使。他的诗文冲远有致,书法精绝,工小楷,擅长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其字丰媚飘逸,有天然意趣。喜欢游山玩水、吟诗题字的陈鎏,慕名来到白云岩,见白云岩上白云涌动,灵感顿生,于是欣然提笔,在白云岩上留下《白云庵、慈寿寺》诗二首,其中便有“云去云来常自闲”、“白云如练石如云”这样精彩的诗句。可惜其书法真迹已经不存。
在描写过白云岩云景的诗人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段世英。清初诗人段世英曾写过一首诗《白云樵隐》:“白云小隐递尘嚣,几束柴薪竹杖挑。笠戴朝阳穿石磴,镰腰新月踏溪桥。 骄人不让披裘客,忘世原同看奕樵。自去自来还自得,行歌声里任逍遥。”这首诗对白云岩上的云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写得非常的精彩,影响也非常大。白云岩从此以白云樵隐闻名于世。
对白云岩的云景,最为推崇的则是“湘学复兴大师”邓显鹤。他在描写白云岩的诗中说:“青山作势飞,一半云勒住。白云浩如海,遮住山去路。山停云复行,云敛山流去。看山遍海内,此境不易遇。”在邓显鹤的眼中,白云岩山势巍峨,白云缭绕,浩如烟海,云山为伴,相得益彰,这样的美景和奇景,遍观海内群山,也很少看到。极尽溢美之词。
在白云岩的楹联中,云景也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如妙音寺楹联:“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风清洞古,风生洞,洞生风,风嘘风吸洞无心。”如花庵名联:“云飞鹤舞真佛地,岩清龙吟似普陀”等。

古岩仙洞

从白云岩毗庐殿和牧云寺沿阶往上走约150米,青松翠柏之间,赫然发现一个岩洞。这个洞便是白云岩,后来泛指整个景区。
白云岩是一个奇洞,它是云、岩、寺、墓、井的结合体。白云岩是古岩,始自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白云岩多云,白云岩位于白云峰半山腰,因为地势高,洞内常年白云缭绕。白云岩形状奇特,特别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岩内石壁上竟然有钟乳石观音像。据《宝庆府志》记载:“宋宝佑年间,僧宝鉴披荆斩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缘所在,盘坐其中,不食不语,后有采樵者见之,感其神异,乃设供养,始开此洞,后僧坐化其中……”明朝景泰年间,户部郎中刘显曾来“乘兴探奇访洞仙”,留下诗一首《游白云峰》:“乘兴探奇访洞仙,四山如嶂幂非烟。 新晴翠耸芙蓉影,卓午清流玉漏莲。 禅定不嫌云涌谷,诗豪更喜句惊天。 登临此日空霄汉,望到蓬瀛竟渺然。”明末清初的大错和尚在《白云岩记》中记载:“岩深如洞穴,极宽敞,飞檐卷起,高二丈余,门左右阔五丈、深十余丈。石壁凸凹,流乳凝结。正中为观音大士,眉目手足毕具。”
白云岩依势建有妙音寺。因地势较高,所以古人形容它说:“古寺逼云霄,举头红日近;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妙音寺是白云岩最早的佛教建筑,它建于岩洞内,大殿门与岩口相齐,宽约五丈,高两丈有余。殿中有观音佛像,远近信士,多来朝拜,香火旺盛。岩洞正中有一座墓,相传是宝鉴禅师的葬地。墓旁有一口小井,源源不绝,滴在一个小水池内,常年晶莹透亮,即使是盛夏酷暑,仍然清凉宜人,宛如冰水。岩洞外悬崖绝壁,怪石林立,古树参天。
白云岩之岩景,久负盛名。明代诗人车鼎黄曾写诗赞扬过:“咫尺山川西北分,峰峰相敌势氤氲;日逢岩罅难为照,天到深山总是云。重重云护山之巅,片片日飞山下田。田雨有时山且霁,此中晴雨别为天。”
白云岩曾名万岁岩。明代诗人戴守度有《万岁岩》诗一首:著得芒鞋上翠微,相看景物已全非。百年祀事碑犹在,三径探花蝶亦稀。处处白云堆古岫,萧萧红叶带晴晖。徘徊岩下寻陈迹,扫石题诗信笔挥。” 至于为什么白云岩被人称为万岁岩,后来又湮灭无闻,至今没人说得清楚。

佛殿巍巍

白云岩有“小南岳”之称,最值得一看的人文景观当然是佛殿。白云岩佛寺坐落在海拔1200余米的白云山山脉腹内,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庵院区内,古木扶疏,亭台掩映。庵院区外,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确是一个虔诚参佛,轻松旅游和怡神养性的好地方。
白云岩的佛殿颇有些规模。自南宋以来,白云岩先后修建了妙音寺、毗庐寺、牧云寺、慈寿寺等庵院,以及关龙寺、会仙桥、僧尼墓塔等附属建筑,总占地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该建筑群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遭到破坏,但遗留和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仍然非常丰富,宋代有宝鉴禅师墓塔,明代有妙音寺正殿门楼、青石镂雕三龙双凤、石抱鼓、毗庐寺桩础,牧云寺正殿等。据专家考证,白云岩始建于宋代的古建筑有妙音寺、关龙亭、毗庐寺等15处,后扩建人文景观153处。
白云岩的佛殿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妙音寺,还有牧云寺、毗庐寺等。过仙人桥拾阶而上,牧云寺迎面而来。牧云寺也叫观音殿,始建于明清之际,相传为某豪门女香客所建,原有正殿、禅堂、斋舍,山门等。旧时因寺内常种鲜花,俗称“花庵”。牧云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出廊,单檐悬山顶。明间为穿斗式木结构,进深七柱落地,两厢及后墙以青砖砌筑。明间设佛堂,顶部井口天花,按纵横方向各分为八小格,象征“八八六十四卦”;其中三大格各占四个小格,实际上是五十五个格,每格以略小于边长的尺寸为直径绘圆圈,三大格圆圈内分别绘双八卦图、双龙图、双凤图等,其他各小格圆圈内彩绘各式人物、花草、禽兽图,井口四角彩绘蝙蝠及花草图案,绘工细腻,图案精美,真是巧夺天工,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穿过牧云寺,右上方就是毗庐寺,又名“中庵”。这里是白云岩的中心,寺院依山而建,座北朝南,殿廊宽阔,上悬“大雄宝殿”匾额,三尊观音金身,两大一小,依次而立。殿右有关公塑像巍然而立,关平、周仓立于左右。殿内紫烟缭绕,钟声回荡,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正殿中,香客或在草圃上磕首顿拜,或在香烟缭绕的案前抽签问卦。
佛殿巍巍,梵音悠悠,徘徊在白云岩上,这些渲染着浓厚佛教色彩的佛家建筑,给人以虔诚的想象和哲理的启示。

来源:新邵县人民政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