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圆明园研究 | 圆明园西洋楼的中国元素(上)

2020-09-10 12:55:32旅游攻略
圆明三园中长春园内的西洋楼是我国第一座建于皇家园林中的西洋建筑景群,它在中国的园林史、建筑史以及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专家学者热衷研究的对象,也是世界各地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而这座以西洋式建筑为主的欧式园林中也包含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圆明三园中长春园内的西洋楼是我国第一座建于皇家园林中的西洋建筑景群,它在中国的园林史、建筑史以及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专家学者热衷研究的对象,也是世界各地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而这座以西洋式建筑为主的欧式园林中也包含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圆明园西洋楼

01

圆明园研究 | 圆明园西洋楼的中国元素(上)

西洋楼的建造原因

圆明三园中长春园北墙界内建有一座仿欧式园林,俗称西洋楼,由十余座西式建筑组成。西洋楼景区呈倒T形,东西总长约860米,西部南北宽

圆明园西洋楼平面图

明清两朝,特别是清康熙朝开始,宫廷内活跃着大量西方传教士,他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皇帝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当乾隆皇帝从传教士那里看到了西方园林景色和喷泉的图片后,很是喜爱,遂命传教士修造。大家普遍认为西洋楼的建造原因是乾隆皇帝对西方建筑和水法(即喷泉)的浓厚兴趣。其实,在西洋楼修建之前,圆明园内早已有水法原理的应用,如圆明园的水木明瑟殿和西峰秀色就引用了泰西水法,只不过与西方传统的喷泉有所差别且规模较小。因此乾隆皇帝建造一整座西式园林的动机绝不只是出于对水法的喜爱,笔者认为好奇与炫耀之心也是重要原因。

圆明园内汇集众多园林因素,江南的山水风光也被置于这座北方园林之中,尽管如此,这些也只是中式园林风格,对于千里之外的西方园林,乾隆皇帝定会产生好奇之心。长春园本是乾隆皇帝专为自己颐养天年而建造的园林,把西洋楼景群建在这里自有供自己欣赏品玩之意。《教士书札》记载,当水法殿完成后,因为它的奇巧别致,成为“宫中之一奇闻”。可见水法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奇特之处。而耗时数十年,花费大量金钱建造一座西式园林,作为“天朝”皇帝的炫耀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乾隆皇帝曾对外国来使说:闻彼处以水法为奇观,念中国地大物博,水法不过工巧之一端。唯我独尊、无所不能之意由言而出。出于对西洋建筑和水法的喜爱、好奇以及向西方国家展示中国的地大物博、工巧之事完备等原因,圆明园内建起了一座西式园林。而以当时清朝的国力和工匠的技术来说,这也并不是一个难以完成的工程。

圆明园研究 | 圆明园西洋楼的中国元素(上)

02

西洋楼的建造过程

圆明园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 ,后乾隆皇帝又命法国神甫蒋友仁协助郎世宁,参与设计工作。后来相继加入的外国人还有传教士王致诚、艾启蒙,神甫杨自新,建筑师利博明,植物学家戴卡维等。同时西洋楼工程中还有大量的中国建筑师和工匠。西洋楼的建造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西洋楼最先建成的建筑是谐奇趣,于乾隆十二年(1747)开始筹划,乾隆十六年(1751)建成。是一栋三层西式建筑,两旁有廊和两座八角亭连接。建筑南面为一海棠式大型喷水池,北面有一小型菊花式喷水池。其西北处有一座二层蓄水楼,专为谐奇趣两座喷泉供水。关于黄花阵的始建时间有乾隆十二年(1747)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两种记载,但是目前都无确切证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黄花阵同谐奇趣等一样,应为西洋楼内早期建筑。从空间布局来看,黄花阵与谐奇趣等建筑属于一个空间,南北轴线,而之后的建筑则主体为东西轴线。据记载,五竹亭本建在谐奇趣正北面,后因遮挡风景与视线,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移至方外观对面。风景指的应该就是黄花阵,此时它已经存在。

圆明园研究 | 圆明园西洋楼的中国元素(上)

乾隆二十四年(1759),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大水法和观水法等先后建成。其中,养雀笼为饲养珍奇鸟类之地。方外观为一栋二层建筑,后改为清真寺,供香妃礼拜之用。海晏堂是西洋楼内体积最大的一栋建筑,面西而建,面宽十一间,前有大型生肖喷水钟。其后为工字型蓄水楼,俗称锡海,专为海晏堂喷水时钟和大水法提供水源。大水法是西洋楼景区内最大的一组喷水池,由三个层次组成,首先是最上方的石龛,水由石狮嘴部喷出形成层层水帘;向前为半海棠形喷水池;最外侧有两座喷水塔。其正对的南侧,坐南朝北建有皇帝御用的观水法宝座和石屏风,供皇帝观看喷泉表演。

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 ,远瀛观完成建造,这是西洋楼内的最后一栋西洋建筑。它位于大水法北面的高台之上,从西洋楼平面图可以看出,该建筑向北突出于规整的长方形布局,可见是独立于早期建筑而设计的。主楼为三间,其东西两旁还建有两座附属建筑。这里存放着英国国王送给乾隆皇帝的天体运行仪,并且是香妃在园中居住的寝宫。

西洋楼东面的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的建造时间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资料显示,不过,其应该是在西洋楼建造的第二阶段内完成的。据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曾下旨“上年四月郎世宁为谐奇趣东边‘西洋式花园地盘样’起稿呈览,奉旨照准”。也就是说这一年开始筹建西洋楼东部,那么东部到底指的哪些建筑呢?笔者认为指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东面呈长方形的一整块部分,即一直到线法画,都在郎世宁的“花园地盘样”中。至少这块区域的范围和面积是在此时规划完成的。我们可以看到,西洋楼最东面,也就是线法画东墙与长春园的东墙是在一条线上的,使得长春全园形成了较规整的形状,这必然是先期规划好的,与后建的远瀛观的突出形成对比。另外,据说线法画上的中亚城市风光是乾隆皇帝为香妃专门绘制的,而香妃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将军兆惠平定回疆叛乱时带回的回族女子。如果为解香妃乡愁,那么皇帝应该马上为其绘制家乡风景,不会等上二十年之久。

这座花园的建造不论从最初设计、建造过程、建筑样式、园林风格还是使用材料上无不透露着强烈的西洋风,但其身处皇帝御园的特殊性,使得西洋楼不得不收敛其欧式锋芒,彰显中国元素。

[撰稿]

孙 晨 露

[编辑]

付 怀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