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2019-08-24 14:30:11旅游攻略
川黔古盐道是绵亘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重要线性文化遗产,是在历史时期形成的从四川的产盐区运至贵州食盐销区的水陆混合型古道。

川黔古盐道是绵亘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重要线性文化遗产,是在历史时期形成的从四川的产盐区运至贵州食盐销区的水陆混合型古道。川黔古盐道沿线是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并存的地区,沿途群山延绵,河流交错纵横,自然风光优美,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生态旅游黄金线路,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有非常大的价值。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力伕运盐图

贵州,是西南地区独不产盐的省份,川盐是其最重要的食盐来源。川盐运黔,不仅解决了贵州严重缺盐的重大民生问题,还对沿线和销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及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川盐运黔的历史活动,留下了厚重而多样的盐运文化遗产,并折射出贵州先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抒写出灿烂辉煌的盐运文化篇章。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七星关古道

黔独无盐——川盐运黔的缘由

贵州素不产盐,严重缺盐,所需食盐全赖外省运入。《黔书》载,黔独无盐,仰给于蜀,蜀微则黔不知味矣。《四川盐法志》载:“贵州苗民不常食盐,每以蕨灰、滤汁或以辛辣代用。”民国初期的文献亦载,贵州部分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有的30年没有吃到盐,不得不用酸菜汤代替食盐。这反映出贵州人民喜好酸食和辣食,很大程度上与历史上普遍缺盐有深远的渊源,并由此产生了“以酸替咸”“以辣代咸”的饮食文化。贵州缺盐的情形从中可见一斑。

元代以来至近代,贵州境内所需食盐全赖川盐、粤盐、滇盐及淮盐接济,川盐在其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运销贵州的川盐产场,最主要的是自贡地区的富荣盐场和乐山地区的犍乐盐场,其中又以富荣盐场为最。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川盐水运上滩图

因长途运输,运道维艰,运费高昂,贵州盐价极高,“斗米斤盐”的现象非常严重。《黔西北地区川盐运销史料》载,民国时期黔西北民众若以包谷换盐,要3斗包谷才能换得1斤食盐;按每人每月食用包谷7.5升计算,就等于以4个月的口粮换取1个月的食盐。据抗战时期1944年的数据显示,贵州部分地区的盐米比值竟高达1:76,即76斤大米才能换1斤食盐。故此,贵州地区的民众非常珍视食盐,并曾出现吃“滚盐”“吊盐”“豆豉盐”“舔盐”等食盐习俗。

四大口岸——川盐运黔的路线

川盐在元代已销黔境,清乾隆初年川盐运黔形成“仁岸”“永岸”“綦岸”“涪岸”4条固定的运输路线,川盐主要通过这四大口岸运销至贵州腹地。仁岸以合江为起点,以水路运输为主,逆赤水河而上,川盐在茅台起岸后再转陆路分运。永岸以叙永为起点,以陆路运输为主,主要辐射毕节、六盘水等黔西北地区。綦岸以綦江为起点,逆綦江河而上,川盐在桐梓松坎起岸后再转陆路分运。涪岸以涪陵为起点,以乌江水路运输为主,辐射贵州境内的乌江流域地区。

其一,仁岸路线:主路是合江—复兴—丙滩场—胡市镇—土城—顺江场—兴隆场—三合树—茅台村—鸭溪—刀把水—遵义、贵阳等地,逆赤水河而上,水运止于茅台,再转陆运。其中又有4条主要的陆路支线:(1)茅台村转陆运后,运至新场—滥泥沟—黔西州-镇西街-清镇县。(2)滥泥沟分路后,运至陆广、平远州;(3)滥泥沟分路后,另一路线运至滴淦桥和安平县;(4)鸭溪分路后,依次运至团溪—瓮安、猪场—平越、牛场。仁岸主要依靠赤水河航道,该河段滩多水险,实行水陆结合,不同航道采用不同船型分段运输。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仁岸销盐区域图

其二,永岸路线:主路是叙永—普市—赤水河—金银山—毕节县—兔场—南毗—水程(城)厅—鸡冠营—代马—普安厅。其中又有6条主要的支线:(1)运至毕节县分路后,到达七星关—七家湾—威宁州;(2)运至七星关分路后,到达挪呼—小城厅—八家寨—高石坎—立碑—地瓜坡—新城;(3)在七星关分路后,另一路到达黑童、马姑河;(4)普汛—瓢儿井—大定府—兔场—鸡场—郎岱厅—真丰州;(5)在瓢儿井分路后,到达茶店—平远州—三岔河—安顺府—归化厅;(6)运至三岔河分路后,到达镇雄州、永宁州。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永岸销盐区域图

其三,涪岸路线:涪陵—小溪场—边滩—羊角碛—江口镇—彭水县—龚滩—沿河县—新滩—潮底场—思南府—葛内渡—塘头场—石阡府—龙家沟—思州府—龙溪口—镇远府。其支线有2条:(1)涪陵县—小溪场—土坎场—中嘴场—龙溪场—彭水县—鹿角沱—龚滩—思渠关—沿河司—秀山县—松桃厅—铜仁府;(2)涪陵县—彭水县—正安界—务川界。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涪岸销盐区域图

其四,綦岸路线:主路是从綦江县运抵三溪—盖石洞—越水镇—牛口石—松坎—新栈—中冈—枧坝—绥阳县—遵义县—羊崖关—崖坑场—瓮安县—平越县—都匀县。其支线有3条:(1)青羊石—湾塘—三岔沟—正安县—灵官场—湄潭县—箐口场—瓮安县—荔波县;(2)新栈—桐梓县—四失栈—遵义县—息烽—沙子哨—定番县—平越县—都匀县—独山县—红水江;(3)沙子哨—狗场—广顺县—长寨厅—岂羊—罗斛县。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綦岸销盐区域图

盐运遗珍——川黔古盐道线性文化遗产

田野调查发现,川黔古盐道线性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盐运碑刻、盐道遗址、盐号旧址、关隘、码头、古镇、会馆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及船工号子、背盐歌、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多彩。

赤水地区留存的天恩桥劳绩碑、整理赤水河航道碑,金沙县留存的万年碑、立德永年碑、万福桥碑,合江与习水交界之红牵子山上的同结善缘碑,酉阳龚滩留存的永定章程碑、永定成规碑、永遵陈规碑、同善结缘碑,綦江地区遗存的盐帮财神会碑、盗盐反省碑等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碑刻,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川盐运黔的历史。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立德永年碑记

沿线遗存的古盐道主要有金沙县五里坡古盐道、毕节七星关段古盐道、叙永雪山关段古盐道、桐梓楚米镇蒙山古盐道、綦江郭扶镇鹿转垭古盐道及铜鼓殿古盐道、遵义麻窝盐道及鸭溪水淋岩古盐道、丙安穿风坳古盐道及纤道遗址等。沿线的盐运关隘有合江武定门、叙永雪山关、毕节七星关及遵义娄山关等。盐运古桥以元厚天恩桥、丙安双龙桥、东溪太平桥、威宁六孔桥为代表,闸坝主要有綦江盖石峒大信闸坝、羊蹄峒大严闸坝等。古盐运码头有太平渡盐码头、东溪镇盐码头、石角镇盐码头、大同盐码头、丙安盐码头、土城盐码头及马桑坪盐运码头等。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金沙五里坡古道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雪山关古道

思南周家盐号、仁怀马桑坪华家盐号、元厚穿心店盐号、太平渡荣盛通盐号、习水土城盐号、金沙罗马街盐号、黔西大关盐号、六枝岩脚镇永昌盐号、正安宝兴隆盐号等,是川黔古盐道沿线遗存的重要盐号旧址。并且,思南周家盐号、马桑坪华家盐号、金沙罗马街盐号内,还留存了清代民国时期的石制盐砝码。此外,沿线还遗存有松坎古盐仓、龚滩“半边仓”、土城盐仓及盖石镇恒昌裕盐仓等。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周家盐号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华家盐号

川黔古盐道沿线保留下了大量因盐运而兴盛的历史文化名镇,如丙安古镇、二郎古镇、土城古镇、大同古镇、太平古镇、福宝古镇、尧坝古镇、中山古镇、白沙古镇、东溪古镇、郭扶古镇、龚滩古镇、思唐古镇、淇滩古镇、清池古镇等。赤水复兴场古街、綦江中峰老街、纳溪天仙镇乐道古村落、叙永震东乡普市村、江津中山古镇盐店头老街及支坪镇真武社区等,是沿线非常有特色的盐运古街和传统村落(社区)。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福宝古镇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丙安古镇

沿线与盐运活动相关的会馆和庙宇建筑重要有龚滩西秦会馆、川主庙、王爷庙,綦江东溪镇王爷庙、南华宫,赤水万寿宫、复兴场江西会馆,叙永春秋祠,毕节西秦会馆,金沙清池镇万寿宫,习水土城船帮会馆,石阡万寿宫,思唐川主宫、王爷庙、万寿宫,纳溪乐道南华宫,毕节瓢井镇陕西庙遗址等。这些反映出陕西、四川、江西、福建等地的商人在川黔地区从事盐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及其相关信仰。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清池镇万寿宫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叙永春秋祠内景

沿线地区与盐运活动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涉及饮食文化和传统民间音乐等。饮食方面,典型的有茅台酒、涪陵榨菜、先市酱油、福宝豆腐干及合江早豆花,其起源、技艺、发展和传播均与川盐运黔有不同程度的关联。传统民间音乐有赤水河船工号子、乌江船工号子、綦江船工号子、永宁河船工号子及背盐歌、背夫歌等。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先市酱油晒场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茅台烤酒坊旧址

宝贵财富——川盐运黔折射出的精神

川盐运黔是历史上跨区域配置食盐资源的典型代表,川黔古盐道是沿线经济的生命线、文化的大走廊,既是自然物理空间的范畴,更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的社会、文化空间。这条绵亘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古道推进了赤水河、乌江、綦江、永宁河流域的整体开发,推动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促进了文化交融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川盐运黔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反映出沿线民众千百年来与恶劣地理环境抗争的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精神信仰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川黔古盐道:绵亘于盆地与高原间的文化线路

茅台镇上的盐运文化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