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读保罗·索鲁《旅行之道》,看老一代旅行家如何旅行

2020-09-05 19:30:41旅游攻略
保罗·索鲁一直是我钟爱的旅行作家。在看完他以76岁高龄自驾墨西哥的最新游记《蛇之平原》后,我才发现他早在2011年还出过一本名为《旅行之道》的书籍。

保罗·索鲁一直是我钟爱的旅行作家。在看完他以76岁高龄自驾墨西哥的最新游记《蛇之平原》后,我才发现他早在2011年还出过一本名为《旅行之道》的书籍。这本书不是他早年前往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游记类书籍,而是把他五十余年的旅行经验加以总结,结集为这本“文学爱好者旅行指南”,将一生心得倾囊分享给读者。

《旅行之道》,书名借用了中国道家的”道“字,表明了作者对旅行形而上的思考

保罗·索鲁是谁?

在保罗·索鲁之前,旅行文学一直都是欧洲人的专属。也难怪,在背包客文化兴起之前,旅行一直都被视为一种“贵族运动”。在那个年代,这种运动也许被称为“游学”更为恰当——当时“日不落”帝国的贵族子弟在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便开始了被称为“Grand Tour”的游历,但主要都集中在欧洲大陆。直到1960年,嬉皮黄金年代的开启,才迎来了大批前往亚洲的背包客们。

所以美国人保罗·索鲁可以说是第一个欧洲人以外的旅行作家。他从年轻时就开始四处游荡,四海为家,先在马拉维丛林学校担任和平团教师一职,又在乌干达大学任讲师,随后还前往新加坡大学任教,最后和来自英国的妻子结婚后,才从老家波士顿搬到伦敦居住。

定居之后,他仍不停旅行,足迹遍布非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等,以撰写旅行故事为生。他刻薄、尖酸,文章中对世人的嘲讽和挖苦随处可见,让读者对他又爱又恨,爱的是他的真实,恨的也是他的真实。他还爱搭乘火车旅行,基本所有的旅行都是在铁轨上完成的,这也成为了属于他看世界的方式。

在火车上写作的保罗·索鲁 资料图

读保罗·索鲁《旅行之道》,看老一代旅行家如何旅行

熟读他文字的作者都知道,他从不提及景点,更没有实用干货,但这本《旅行之道》却一反常态,它是一部旅行指南、手册、大杂烩、随身携带的阅读书目和回忆。其主题是旅行给予人们的启发,全书分为二十七章,每三章一组,每一组前面引用了一位作家的旅行智慧,每一章讨论一个问题,如铁路旅行的乐趣、旅行者随身携带的书籍、孤身旅行、旅行者花费的时间等,通过他自己和其他旅行者的看法和观点,揭示旅行的真谛。

关于独自旅行

保罗·索鲁一直独自旅行,而且他也及其推崇这种方式。他说:“旅行必须独自一个人,去看,去检验,去进入。他说:“旅行是一种消失的艺术。他还说:“如果我一天不和任何任人说话,我感觉我瘦了三十磅,如果我两天不说话,我感觉我就要消失了,沉默使得我不可见,再加上如果目的地有趣,这样的旅途更使得我分外陶醉。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起先并没有意识到独自旅行的重要性。现在想来应该是很多因素制约了我:英语不好、没有方向感、治安问题,所以每次不管合得来与否,我都要拉上一个同伴心里才踏实。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旅伴的要求也高了起来,再加上那会儿刚刚年过三十,遭遇了失业,未来该怎么走,哪条路最适合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些问题都如迷雾般萦绕在我脑海。

我又想到了旅行。企图用“在路上”的方式来寻找自我。我规划了一条长长的旅行路线,以以色列作为起点,随后便是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最后从格入境土耳其东部直至伊斯坦布尔,完成两个月的行程。

虽然心里也还是惴惴不安,但最终还是咬着牙独自上路了。

我在路上会掏出笔记本临摹本地人 图 喜喜

当我跨过边境到达库尔德人地盘的时候,旅行已经过半,褪去了起初的激动和兴奋,再加上土东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情,那里的人们宁静、寡言,甚至有些冷漠和出世。土黄色在那里成了主色调,望不到头的大片大片的荒漠,更给我一种绝望的感觉。

读保罗·索鲁《旅行之道》,看老一代旅行家如何旅行

Bayazeit的清真寺和高山 图 喜喜

在Bayazeit,我也如保罗·索鲁一样沉默了很久——在镇上,我也想和本地人交谈,但苦于他们英语不太灵光,我也说不出一句库尔德语,只好坐着小巴上了山,那里除了可以远眺山谷外,还有一座与世隔绝的清真寺可以参观。

正直冬末春初,除了风声再也听不到一丝其他的声音。参观完清真寺,我决定步行下山,看着远处的荒原和高耸的雪山,任冷风刮在我的脸上,那一刻我豁然开朗:当人身处于自然之中,才会发现自己渺小得如同尘埃一般。以前那些放不下的、甚至怀恨在心的事情现在想来,只觉得哑然失笑,甚至根本就不值得花费时间一提。那一刻,我如释重负,也突然明白索鲁说的令人感到凄然的孤独,却往往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治愈我们的内心。

关于火车旅行

“我讨厌降落在一个地方,我需要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因为它有那种连接的感觉。”

“我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喜欢太快地从熟悉切换到陌生,我喜欢带着我的背包和护照,缓慢地跨过边境,再掠过边检的铁丝网,这使我感到这里和那里是相通的。

“每次搭乘飞机旅行都一样,而每次火车旅行都不尽相同。火车旅行者多是友善的、健谈的,他们甚至是自由的。或许是因为在火车上可以自由地行走,所以才无拘无束——在火车上,陌生人不仅是最好的谈话对象,也是最好的倾听者。

读保罗·索鲁《旅行之道》,看老一代旅行家如何旅行

从阿德莱德到达达尔文的“甘号”列车是世界上经典的火车路线之一 资料图

事实也是如此,保罗·索鲁的旅途见闻中,火车上发生的故事基本上要占据整本书的三分之一。在他看来,火车上的人不仅满是故事,火车也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形象:贫穷落后的国家也有着破落穷苦的火车系统,比如印度。效率至上的国家也会反映在其铁路系统上,比如日本。

而往往我们认为“索价过高”及又无甚好吃的餐车,却最好地说明了一切:在马来西亚的火车上,有种类繁多的面条售卖;在西伯利亚铁路线上,厨师端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罗宋汤;烟熏鲱鱼和炸面包成了苏格兰火车上的经典饮食;而在罗马尼亚,一早就能在餐单上发现“血腥玛丽”和“螺丝起子”这两款经典鸡尾酒,侍者说卖点就是“用酒精唤醒新一天”!

而这些都比不上他在印度认识的一名名为“Tapa Smim”的和尚来得印象深刻。保罗·索鲁发现他所有的行李就是一块交叉对折的包袱皮,带着好奇他请和尚展示了他的物品:用来化缘的钵,太阳镜、肥皂、手电筒、防蚊液、阿司匹林、小小的塑料盒中包括剪子、指甲刀、刮胡刀、一件薄薄的毛衣、一个笔记本、一份官方证明出家人的文件、一个电子词典、一串念珠、一顶草帽和一个扇子。

索鲁看到这里抑制不住好奇,问他:“那你的钱呢?”

和尚微微一笑:“那是我的秘密。”

说罢,他小心翼翼地把所有东西逐一归位,毕竟这些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所拥有的全部财富了。

搭乘火车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悠闲地看风景 图 喜喜

而受到保罗·索鲁的影响,我也在火车上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对于我来说,钟爱火车旅行,可能是因为透过那小小的窗户,能看到外面大大的世界:白雪覆盖的大地,雄浑壮美的河流,牛羊成群的草原……我想,火车旅行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你永远不不知道下一秒的风景是什么样,亦如人生一般。

关于旅行方式

起初看保罗·索鲁的书,他的尖酸刻薄充斥在字里行间,我不禁产生疑问:这人为什么这么愤怒,为什么对世间很多事情都看不惯?

但也别误会他就一直如此自大,在旅行作家中,也有保罗·索鲁心悦诚服的人,而且还是个女人。

骑车旅行的黛芙拉-墨菲 资料图

读保罗·索鲁《旅行之道》,看老一代旅行家如何旅行

为了表达他的敬佩之情,索鲁用了整整一章来描写这名女子,她名叫黛芙拉-墨菲(Dervla Murphy),来自爱尔兰利斯莫。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她14岁辍学,母亲去世后,她便开始了长途旅行,而第一次方式就相当狂野;她从爱尔兰出发,一路骑行到印度,其中也遭遇了许多危险:下雪、几乎溺水淹死、在伊朗被毛拉施以石刑……

“当我到达阿富汗边境,似乎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晚饭前,我先把面包上的泥土刮下去,再把奶酪中的头发捡出来,从白糖中剔除虫子,我也不再在乎身上的跳蚤了。事实上,我已经没有脱衣服,甚至在床上睡觉达十天之久。”这段传奇经历也收录在了她的第一本《单骑伴我走天下》(Full Tilt)中。

读保罗·索鲁《旅行之道》,看老一代旅行家如何旅行

而在她的另一本《骑骡子走埃塞俄比亚》中,她被问到是如何做到的,她轻描淡写:“不把自己当女的就可以了。”

自1964年至今,墨菲共计出版了23本游记,她的旅行多半是通过骑车或者徒步完成。保罗·索鲁说,她从不抱怨,从不嘲讽,所有的旅行基本都是独自完成,她的旅行方式也恰如其分的反映出她的性格特点:明确、耐心、诚实、可靠、总是在试图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总是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旅途——她是一个仍在用最传统的方式旅行的人。

想到当下很多热门旅行城市都在饱受“过度旅游”之痛。是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曾经只有贵族才能承受的生活方式早已经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和普遍化。在这个扁平的世界里,旅行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便捷。这种简单和便捷也使得那些本来性格鲜明、棱角分明的城市,也在市场和金钱的刺激下,变得越来越面目模糊。

避开游人,发现了一堆像大象的岩石。喜喜 图

怎么办?Dervla Murphy给出了她的建议:选择你想要前往的国家,随后查看各类旅行书籍和攻略,看哪里游客最多,然后尽力避开他们。这一建议被索鲁戏虐为“相当政治不正确”,但却说出了每个真正渴望旅行的人的心声。

最后,我想此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虽然这些老一代冒险家的旅行方式很难复制,但是从索鲁们的经历和故事中,甚至在对待旅行的态度上,都能让我们得到很多新的启示,同时也增加了我们未来旅行的更多可能性。

附:保罗-索鲁自认不可或缺的十大旅行之道:

*离开家

*独自上路

*轻装旅行

*带上纸质地图

*避免搭乘飞机

*陆路穿过国与国的边境

*坚持写日记

*读和目的地无关的小说

*如果非要带手机,尽量避免使用

*交个本地朋友

作者:喜喜 编辑:钱成熙

本文为 澎湃新闻 | 私家地理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