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坎儿井,能够让人洗刷灵魂、体验历史文化底蕴的净土

2020-08-28 13:30:22旅游攻略
到木垒去旅游,不能不去看木垒的草原坎儿井。对内地人而言,对坎儿井一定非常陌生,坎儿井为何物? — 坎儿井我生在昌吉,长在昌吉,母亲是木垒人,我经常在木垒外婆家里,从小什么叫坎儿井概念不清。后来因工作需要,2018年去乌兹别克乡工作,有幸真正解除了坎儿井。

到木垒去旅游,不能不去看木垒的草原坎儿井。对内地人而言,对坎儿井一定非常陌生,坎儿井为何物?

— 坎儿井

我生在昌吉,长在昌吉,母亲是木垒人,我经常在木垒外婆家里,从小什么叫坎儿井概念不清。后来因工作需要,2018年去乌兹别克乡工作,有幸真正解除了坎儿井。

在我与当地牧民闲聊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了坎儿井的故事。

1988年初,坎儿井附近当时居住着10多户牧民,常年在这里种地、放牧,灌溉用水就是用的坎儿井的水。由于坎儿井年久失修,塌方严重,水流量不大。为了保护坎儿井,乡上雇人虽进行了一个月抢救性的人工清淤,但收效甚微。

当时工作场景

时过境迁,二十多年眨眼间过去了,坎儿井的往事被人们渐渐淡忘。时至今日,我第一次踏上了这片让人充满陌生的戈壁路,心中实为感慨。

今日的坎儿井再不是旧模样,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2018年9月19日,木垒县草原坎儿井景区迎来了来自昌吉援助克州旅游培训班的第一批客人,从此面向游客全面开放。

这天我们收到邀请,去参观。早上10点,离开木垒县城,沿着去往鸣沙山胡杨林的道路北行30公里,再往东行驶10公里就到了木垒坎儿井景区。

九月木垒十分的凉爽,打开车窗,一股股微风随窗而入,植被、驼群一一向后划去,暖暖的太阳照着广阔无边的戈壁滩。近一个小时,便驶入向往的坎儿井。车还没挺稳当,我就有点迫不及待了,尽快目睹坎儿井的全貌。

当地牧民的骆驼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坎儿井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修建坎儿井时的百年老物件,展版上展示了木垒、昌吉、新疆、中国乃至世界坎儿井的分布和走向,讲述了坎儿井的开凿与应用的沧桑历史;讲述了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热爱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真实故事和典型人物。

木垒草原坎儿井博物馆—大厅

听工作人员介绍:木垒草原坎儿井景景区分博物馆、地下坎儿井体验区、购物区、地上坎儿井游园等部分组成,是集参观、体验、购物等为一体的标准景区。坎儿井旅游项目从建设之初就植入了运营的理念,吸收了区内外坎儿井景区建设的经验,查阅了世界各地坎儿井资源,结合木垒坎儿井的历史和现实风貌,采用国内先进的博物馆展示理念和现代声光电技术,让人耳目一新。

挖掘作业过程

在场的来自乌市一位不知姓名的游客说:“看了木垒的坎儿井很震撼,还有声光电情景展示,参观实物,地下体验,对坎儿井工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点个赞。”

我和他一样有同感,甚至比他更强烈,又有谁知道我现在的心情呢?

翻看木垒文史得知: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记载,木垒县境内有77条坎儿井,它们分布在丘陵、戈壁、沙漠地带,其中,有水的坎儿井17条。据考证,清末,为了改善干旱,当时生活在木垒的人民,决心把天山雪融水引到缺水的土地上来,可是,空气干燥,蒸发快,风沙大,地表沙石浸透性强,挖明渠是行不通的。智慧的先辈们根据地下土质坚硬,不易坍塌的特点,开始挖暗渠引水。他们研究出了科学的施工方案:通过冲积扇(山脚的扇形堆积体)找到可能的水源,再向下挖掘“蚁穴”似的竖井,连接到水源。

地下水

沿着梯子,一层层下去,凭借电灯的光源仔细观看,便看清暗渠宽度大约一米,深度不足一米,随着坑道的走向往前延伸。渠道中流淌着清凌凌的活水,看不到跳跃的浪花,听不到琴声似的鸣奏,就那么静静地流淌着。在一渠清清的坎儿井流水旁,清澈见底,俯身弯腰,捧一捧久违的坎儿井水,冰凉、舒心,还是和当年的味道一样甘甜。就这样坎儿井年年月月流,日日夜夜淌,一路发出潺潺的响声,我的思绪也和这刺骨甘甜的水一样,在心中流淌着 。坎儿井作为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方式,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时称“井渠”,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天山北坡,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坡度和落差,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简直就是一绝,谁看了都会从心底发出同样的感叹,这感叹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工艺的结晶,是对古代工匠的敬仰和尊重,不仅推动了木垒文明的进步,坎儿井水还给木垒荒漠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是生命之水,幸福之水、这流淌的不是平常的水,而是祖先辈在艰辛地开凿暗渠时,汗珠掉在地上汇聚而成的生命的浆汁,更是树立在木垒人民心中的一座不朽丰碑。

当时的部分施工工具

我迈着缓缓的步伐,走一路思一路,感慨一路。当人们参观完坎儿井后,都会发出一种感叹:坎儿井不是井,她是一本书,一本厚重的历史文献,他记载着木垒水利发展史,颂扬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勇气,我今日的心情可否作为一份子,也纳入新创的名词历史心情呢?

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着这片黄土地,也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更洗刷了每个人的心灵,催我自新。我想;我们干事创业也能像这坎儿井的水一样清澈见底,踏实做事,勤恳为民,两袖清风,造福一方,又何尝不过呢?

离开坎儿井,我的思绪无法从那里走出,坎儿井不卑不亢,默默的奉献着,留给人们的一身清凉。坎儿井水静静缓缓总不停歇给了我启迪,已渗透我血液、灵魂的坎儿井水让我挺直腰板,给人们也带来了深深地启迪、感悟和人生的最大收获。坎儿井伸开你的臂膀,迎接四方客人,从此你不再寂寞,戈壁荒原从此有了生机和活力。我不愿离去,我愿意伴着静静的流水,倾听一首养心润肺的歌谣。

我祝福坎儿井这位古老的生命之颜值不衰,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