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看了《攀登者》,可你还是不了解珠峰上的故事

2020-07-14 14:43:03旅游攻略
非旅行角度地去写山,我很久没有了(以后也会更少)。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篇信息量极大的稿子。恰好最近《攀登者》正讲述着珠峰与中国的故事,我看出其中至少8个角色有人物原型,于是,就这一篇了。如果事无巨细,可以写出厚厚一本字典。那不适合公众号,所以,会有很大的详略取舍。

看了《攀登者》,可你还是不了解珠峰上的故事

看了《攀登者》,可你还是不了解珠峰上的故事


非旅行角度地去写山,我很久没有了(以后也会更少)。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篇信息量极大的稿子。

恰好最近《攀登者》正讲述着珠峰与中国的故事,我看出其中至少8个角色有人物原型,于是,就这一篇了。

如果事无巨细,可以写出厚厚一本字典。

那不适合公众号,所以,会有很大的详略取舍。

尽管如此,本文也超过7000字了。

第1章:从珠穆朗玛到埃佛勒斯

1.数千万年前,板块运动的伟力开始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一片汪洋大海逐渐长成今天高入云霄的喜马拉雅山脉。

康熙年间,珠峰第一次绘在中国地图上。那是清廷绘制的《皇舆全览图》,标上汉译名“朱母郎马阿林”。

从1852年前,人们认为干城章嘉峰是世界最高,到1949年美国人误以为仅高6282米的阿尼玛卿神山高达9000米,再到1987年美国人误测乔戈里峰比珠峰高出11米,诸多波折后,终究还是珠峰赢得“世界最高峰之争”。

2.但也许还有人不知道,珠峰在西方人口中不叫“珠穆朗玛”,而是叫做“埃佛勒斯(Everest)”。按翻译规则,山名应按当地读音音译,何以世界最高峰成了例外?

在中国被英国用鸦片战争打开国门之前的十年前,一个名叫埃佛勒斯的英国人在印度殖民地担任印度测量局局长。

他卸任后,一个叫华欧的人继任局长。在英国人全世界寻找世界最高峰的热潮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孟加拉测量员在1852年的某一天跑到局长面前宣称:“我找到了世界最高峰”。

华欧说:“好啊,我们给它取名埃佛勒斯峰吧。纪念我的前任局长。”

1865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批准了这个命名。

而那时,埃佛勒斯本人,正担任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副会长。

尽管1952年,中国呼吁为珠峰正名,恢复“珠穆朗玛”。

但还是很难影响早已根深蒂固的错误。

于是,珠峰就被世界人叫错名字150余年,直到今天。


第2章:“因为山在那里”

1.英国人命名和测量了珠峰。

自然也不会允许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是别国人。

于是,珠峰迎来第一个能改变它历史的人——乔治·马洛里。

在电影《攀登者》中,吴京模仿乔治·马洛里追求妻子的招数,胡歌和井柏然以乔治·马洛里为偶像。在电影《绝命海拔》中,攀登珠峰的人们同样调侃他的名言。

青年时期的乔治·马洛里

谈珠峰必谈他。

他太有名了,他的那句名言,也太有名了。

即使已有许多人知晓,他也毫无疑问值得无数人一遍又一遍复述他的故事。

如同香港电影中,黑帮必拜关公。

全世界的登山者和探险者,都要崇敬乔治·马洛里。

20世纪初,那是探险的黄金时代。

南北极点都已有人到达,唯有珠峰第三极还是空缺。

世界,选择了将乔治·马洛里推上这个探险时代的最巅峰。

2.1922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启动了人类首次攀登珠峰的尝试。

乔治·马洛里作为队伍主力来到中国西藏的珠峰北坡。

乔治·马洛里制定了大量补给后勤服务,反复适应,稳扎稳打的攀登策略。

他未必知道,竟然这就开辟了后世流传的“喜马拉雅式”攀登。

后来的中国人登珠峰,都要沿着他的方法和路线。


1924年的攀登珠峰

在西藏的两个月中,他们尝试了两次冲顶。

第一次,登到了8488米。

第二次,登到了8500米。

尽管最终因为恶劣天气和雪崩而下撤,但他们已刷新了人类所能到达的最高海拔。

可是,他们也亲眼见到雇佣的9人死于雪崩。

回程后,他名声大振。

在哈佛大学演讲时,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不停的追问乔治·马洛里:“你为什么要去登珠峰?”

他不耐烦的回答她“因为山在那里(Because it is there)”。

无心插柳。

一句戏言,成为登山界第一名言。

从此鼓舞后世无数的登山者。

3.在1924年,他再度带队来到了珠峰脚下,尝试了第三次珠峰攀登。

如同两千年前,荆轲没有等来他的友人搭档,就与不堪大用的秦舞阳共同赴秦。

乔治·马洛里这次也没能和之前的搭档芬奇同行,而是选了一个年轻的攀登者欧文共上珠峰。

他的命运,也和荆轲一样。

第三次攀登珠峰的登山队

后排左一、左二,分别为欧文、马洛里

登山队有12个工作人员因为畏惧死亡而逃跑。

狂风暴雪。

四名工作人员死去,雇佣的牦牛队也被雪崩淹没。

可最后,在大部分队友下撤时,乔治·马洛里依然选择了冲击顶峰。

他爱山,也爱妻子。

他知道这可能是他距此生梦想最近的一次,年龄渐长的他毕竟已经是38岁了,不可能再踏上来珠峰的路。

所以,他要做最后一搏。

海拔8605米。

这是人们用望远镜看到乔治·马洛里最后一眼时,他所在的高度。

他和队友欧文两人搭档,穿着在后世看来只能用于“森林散步”的服装,在寒风和云雾中冲击顶峰。

20世纪初,那个飞机都飞不上8000米的年代,他第一个将足迹踏上了珠穆朗玛峰。

尽管,他是当时当世最强的登山家。

却再也没能回到人间。

4.1999年,美国登山家康拉德·安柯(电影《攀登梅鲁峰》的主角)在珠峰上的黑岩风雪中,发现了一具已经风干的尸体。

尸体的腿部腿骨骨折。

那是乔治·马洛里。

时隔75年,他终于现身了。

他的尸体在海拔8327米,比他最后出现的海拔(8605米)要低许多。

并且他的遗物中,缺少了最重要的一样——他随身携带的妻子的照片。

他生前曾说过,会把妻子露丝的照片放在顶峰。

马洛里与妻子露丝

75年后被发现的乔治·马洛里的遗骸

于是,人们纷纷猜测:难道乔治·马洛里早已先于正式记录30年就已经成功登顶了珠穆朗玛峰?

只是他在下撤途中才不幸遇难?

没有人可以证明。

除非,能找到至今仍然藏在珠峰某处、下落不明的欧文的尸体和他们的相机。

那就是又一个未解的迷了。

第3章:珠峰首登

1.英国人对探险有着痴迷的热情。

(除了乔治·马洛里以外,探险南极而死的斯科特也是英国人)

珠峰攀登历史的前八次攀登,都是英国。

1934年,英国人威尔逊率先尝试利用直升机帮助攀登,为第一个尝试单人攀登珠峰的人,最终被冻死在山上。

1950年,西藏解放,禁止外国人在西藏攀登珠峰。

2.1953年,出生于新西兰一个普通养蜂家庭的、从小被体育老师认为“体能极差”的养蜂人埃德蒙·希拉里,来到了英国登山队,来到了尼泊尔的珠峰南坡。

33岁的他和当地人称“三肺奇人”的夏尔巴人丹增·诺盖,穿过无数冰雪与大风,站在了晴空下的世界之巅。

停留了15分钟,并把一个十字架和一些糖果,埋在了珠峰峰顶的冰雪下。

当希拉里带着照片回程,世界轰动。

刚登基的英国女王,把自己颁发的第一个爵位,给了希拉里。

讽刺的是,在珠峰测绘与攀登上付出无数的英国队,让珠峰首登的荣誉落给了他国人。

首登珠峰的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

全世界都在好奇的是,希拉里和丹增,到底谁是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

两人均缄口不言。

直到丹增去世后,希拉里才在自传中写到是自己先于丹增登顶。

这是不是事实,谁又知道呢?

第4章:珠峰人梯

1.1960年,西藏的珠峰北坡不被开放的十年后,这还从未有人登顶的北坡,迎来了中国登山队。人类第11次攀登珠峰北坡,中国队的第一次。

沿着登山先驱乔治·马洛里当年设计的路线,

中国队稳扎稳打,在两个月的超长准备后,

5名先辈开始攻顶。

在海拔8300米,队长许竞病倒。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以及刘连满4人,

各自背着约30斤的物资继续冲顶,被那著名的珠峰北坡难关“第二台阶”拦住了去路。

海拔8600米,在3年前登顶了蜀山之王贡嘎山的刘连满,在笔直陡峭的岩壁上打上岩锥,设置保护点。

但还是无法帮助四人翻过第二台阶。

2.后来以“珠峰人梯”而美名后世的刘连满,眼看顶峰明明触手可及却不能前进,消逝的时间(意味着渐增的危险)令人焦急。他做了此生最重要最冒险也最伟大的决定:他让屈银华踩上他的肩膀。扛着屈银华去更高处设置岩锥保护点。这样的举动让他的能量迅速耗尽。

珠峰人梯——刘连满

虽然,没有观众喝彩的“人梯”壮举,让他们翻过第二台阶,但刘连满却体能衰竭、再难呼吸。

他倒在一个避风的岩石缝隙中,让另外三人继续冲顶。

此时,已是晚上七点。

3.夜间冲顶,是一个危险的决定。

但气象局指示,再拖后一天,就会是恶劣天气。

伟大的历史开创就在不远处,

纵然海拔8700米的寒夜意味着险峻,三人也必须前进。

凌晨4点,屈银华、贡布、王富洲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成就。

属于中国人。

电影《攀登者》中的曲松林、杰布、方五洲,显然就是以这三人为原型。

只可惜,刘连满的故事却被电影忽略,分在了三人身上。

氧气耗尽,三人在无氧状态下下撤,来到刘连满的身旁,

这个牺牲自己的功臣已经昏厥、不能言语。

只是在笔记本上留下了遗书:我把剩下的氧气留给你们下撤。我应该是不行了。永别了。

山神怎会忍心让这样一个舍弃荣誉和生命,连将死之前都惦念队友安危的人就此离世?

于是,刘连满被救下山、并活了下来。

多年后,他们的故事,会写入小学课文。

第5章:1975年

1.文化大革命即将结束前,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登山队出现了。

255名后勤与科考人员+179名登山运动员,434人的中国登山队来到了西藏的珠峰北坡。

攀登与科考,同时进行。这也就是电影《攀登者》故事主体的原型。8848.13米,这个数字,就是1975年被中国人精确测出的。

2.日本女人田部井淳子来到了尼泊尔一侧的珠峰南坡,中国藏族姑娘潘多则在西藏一侧的珠峰北坡。又是一次竞争:谁会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女性呢?

1975年5月16日,田部井淳子登顶珠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顶珠峰的女性。

中国队的攀登则遭遇更大困难。

珠峰北坡本就比珠峰南坡更难攀登,还遭遇了恶劣天气。

曾首登希夏邦马峰的冲顶队长邬宗岳在队伍末尾负责摄影,当登顶队员从山顶返回时,邬宗岳已遇难(相当于电影《攀登者》中井柏然的角色原型)。

1975年5月27日,中国队9人登顶珠峰。

其中,潘多(相当于电影《攀登者》中黑牡丹的角色原型)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登顶珠峰的女性,以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珠峰北坡最著名的难关“第二台阶”,从此不需人梯。

因中国队架设了铝梯,后来的登山者们得以完成珠峰梦想。

那架铝梯,从此被称为“中国梯”。

第6章:登山皇帝

1.1978年,珠峰又迎来一位改变历史的大人物。

那便是“登山皇帝”——梅斯纳尔。

许多人把这位意大利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登山家。

34岁时,已登顶两座8000米雪山的梅斯纳尔和伙伴来到珠峰,没有携带任何供氧设备成功登顶珠峰。

无氧登顶珠峰,人类登山史的第一次,属于梅斯纳尔。

回来以后,他精疲力竭地倒在帐篷里,对他的同伴说:“我再也不会这样登山了,这次我到了极限”。

可是,他食言了。

1980年,梅斯纳尔再次来到珠峰。单人登顶。

单人登顶珠峰,又是人类登山史的第一次,也属于梅斯纳尔。

1986年,梅斯纳尔全部登顶14座8000米山峰的人。

同样,还是人类登山史的第一次,仍然属于梅斯纳尔。

此后的人们,无论是无氧登珠峰,单人登珠峰,还是以登顶14座8000米雪山为人生目标,全都从梅斯纳尔开始。

在梅斯纳尔之前和梅斯纳尔之后,珠峰的攀登,完全是两个面貌。

2.在梅斯纳尔登顶珠峰的1978年同年,几乎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女性登山家——波兰登山家旺达·卢切薇兹,成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非亚洲女性。

卢切薇兹


库库奇卡

在梅斯纳尔登顶珠峰之后一年的1979年,梅斯纳尔口中“他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登山家”的波兰登山家库库奇卡,无氧登顶珠峰并开创了新路线,开始了和梅斯纳尔“谁先登完14座8000米雪山”的竞赛。

梅斯纳尔创下单人登顶珠峰的首次后的两年,日本人加藤康夫则第一个在冬季单人登顶珠峰。

19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珠峰,见证了一个高人辈出的年代。

第7章: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1.珠峰最绕不开的,便是1996年的珠峰山难。

这一年,有15人死在攀登珠峰的路上。

其中,5月10日这一天,就死去了8条生命。

历史上影响最广大的一次山难。

也就是电影《绝命海拔》的事件原型。

尼泊尔珠峰南坡,商业登山刚起步的阶段。

多支登山探险队(尤其是冒险顾问与疯狂山地两家)存在互不相让的商业竞争。

他们还共同决定,将5月10日定为登顶日。

幸存者克拉考尔,身为记者,他调查了几个当事人,一同回忆山难的经过,当中竟没有一人能在诸如时间、对话、见证人等关键事实上保持一致。

他将亲身经历与见闻写成书籍《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此书一出版,便被誉为“全世界登山者的圣经”。

克拉考尔叙述到:

1.登山者们在珠峰登顶前,发生了拥堵。

2.夏尔巴协作们在希拉里台阶(南坡登顶前的难关)的路绳缺失。

3.高山向导在关门时间过了以后,还是选择放任队员继续完成登顶珠峰的梦想。

4.氧气瓶用空后,向导对于氧气的错误评估。

种种关键失误,在下午五点,遭遇了突然袭来的巨大风雪。

就难有侥幸存活的可能了。

2.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高山向导,新西兰登山家罗布·霍尔,

担任“冒险顾问”登山公司的领队,他已成功登顶七大洲的最高峰。

他5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并且还是登顶乔戈里峰和珠峰相隔时间最短的人。

“冒险顾问”登山队,彩色为遇难者

他在8000多米的风雪中熬过了一夜不死,堪称人类奇迹,然而终究还是奄奄一息。

漫无天际的风雪顿成地狱,还是让他没能逃下山来。

3.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无论强者弱者,生命都如火上飞蛾,难保下一秒就不是生死攸关。

在商业攀登珠峰日渐成熟的时代,逐渐有人流传出“只要有钱,夏尔巴人会把你抬上珠峰”的说法。无论南坡还是北坡,珠峰都从来也不是一座容易攀登的山峰。即使攀登死亡率在14座8000米山峰中为倒数,珠峰至今也是杀人最多的8000米山峰。

2014年4月18日,珠峰南坡发生雪崩,16人被夺命的积雪淹没。

2015年4月25日,珠峰南坡发生8.1级地震,雪崩淹到大本营,有19人死去。

连续两年都有载入史册的巨大山难。

于是夏尔巴人们纷纷要求罢工或涨价。

即使已有1996年珠峰山难作为前车之鉴,珠峰大拥堵的现象,在20多年后,也依然如旧。

山如此,又岂是人力能改变的呢?

人追求光荣或虚荣的足迹,如病毒般蔓延,狭小的8000米以上严寒冰雪,也已没有净土了。

于是,2019年,珠峰再次处在风口浪尖。

今年的登山季,又有11条生命永远留在珠峰南坡的冰雪里了。

中国的北坡一侧,同样有两人没能下山。

第8章:过去、现在与未来

1.从1979年,尼泊尔的萨迦玛塔(珠峰的当地称呼)公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到1994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珠峰就再也不能宁静。

比起旅行者的众多,登山者也不能算少。

相比1920年代乔治·马洛里在珠峰的艰难。

如今将近100年过去,珠峰已不再那么艰难。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长进,还是登山技术的长进,人类的各种成长,珠峰都在见证。

2019年,珠峰北坡的登顶人次都已经超过3000次。

珠峰的总计登顶人次约有8000次。

这个数字每月都在变化。

虽然高度在14座8000米雪山中第1,攀登死亡率在14座8000米中排名第11,

但登顶人数却是最多。

人多了,事也就多了。

有人为了登顶见死不救、有身陷险境的人霸占别人的物资来保命。

有独自冒险登峰的人蹭用他人队伍的路绳物资、引起批判。

这些新闻屡见不鲜,具体的人名就不点了。

到了8000米,人性的优劣,就像登山者面对山脊的大风,无处可藏。

2.珠峰既是杀人地狱也是荣誉天堂。

还是舞台。

无数高人在这里一显身手。

2017年的春天,珠峰的南坡北坡各自迎来两位当时名震天下的登山家。

他们二人亦是好友,却是一成一败。

北坡来了K天王:

被中国人称为“k天王”的西班牙人,众所周知,这个星球的最强跑者。也是速度攀登的行家。

以近乎越野跑的方式,单人无氧无绳索轻装速登往返珠峰。

5月22日,他以26小时,从西藏北坡珠峰大本营登上珠峰。

5月28日,他以17小时,从珠峰的前进营地再次登上珠峰。

一周之内做到两次。

南坡来了瑞士机器:

被称为“瑞士机器”的瑞士速登行家乌立·斯特克,曾创下2小时20分登顶曾经被称为“死亡之墙”的艾格峰北壁的记录。

他却在4月20日珠峰、洛子峰两峰连登穿越时,不幸坠落。

他的死,轰动无比,甚至打破了“登山是小众”的局面,被无数媒体报道,令无数对登山无感的人也加入哀悼中。

太过出众的人,若是不为天所宠,只怕会为天所妒。

乌立之死,成为2017年户外界最重大的回忆。

3.记录

夏尔巴人BabuChiri(巴布·奇里)在珠峰顶峰睡觉,在顶峰停留21小时30分钟,是世界纪录。尼泊尔登山向导卡米·里塔第24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纪录。

2008年的奥运圣火,也被中国人送上珠峰顶峰点燃。

有同时登顶珠峰的父子、有同时登顶珠峰的夫妻、情侣;

有人登顶珠峰后滑雪下山,有人登顶珠峰后用滑翔伞下山,有人从瑞典骑自行车到珠峰并在登顶后又骑自行车回瑞典。

最年轻登顶珠峰的人只有13岁,最年长登顶珠峰的人超过80岁。

甚至:不仅是这些天赋卓绝的高手,即使是身陷残障,珠峰也依然会给有梦的人打开门扉。

从1998年一个右足截肢的美国人成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残疾人,

到2006年第一个双腿截肢者(瑞典人)登顶珠峰,

到2018年中国也有双腿截肢者(即电影《攀登者》中成龙和胡歌的角色原型)登顶珠峰。

从美国人艾瑞克•维汉梅尔在2001年成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盲人,

到珠峰北坡脚下有了盲人学校(详见纪录片《盲视》)。

……

无数记录,数不胜数。

论记录的繁多,罕有雪山能有珠峰这般精彩。

4.污染

但是,在垃圾蔓延、雾霾频繁、冰川被举行葬礼的年代,即使是珠峰也难逃被污染的厄运。

也许你看过诸如《珠峰上,300具尸体是路标》、《珠峰上,每年12吨粪便堆上山》之类的文章。

登山路可以拥堵的珠峰,自然少不了垃圾和人的排泄排遗。

若是寻常山野,问题还不算那么严重。

可这里是雪山冰川。

山下的人饮水取水,皆来自雪山冰川的融水。

垃圾与粪便污染了他们的水。

人喝了会生病。

尤其是人更多的南坡,就更为严重。

于是,尼泊尔总有或政府发起或夏尔巴人自发的,去这“世界最高垃圾场”去清理垃圾的活动。

他们被誉为珠峰上的清道夫(详见纪录片《珠峰上的清道夫》)。

在中国一侧,也有清理珠峰垃圾的活动,2008年,中国在两个月内清理出8.5吨的垃圾。

乔治·马洛里也许想不到,自己奉献生命的地方,居然也已不再是净土。

第9章:后记

珠峰标注在地图上,已302年。

珠峰被世界知晓是世界最高峰,已167年。

珠峰有人攀登和丧命,已98年。

珠峰有人登顶,已66年。

……

这串数字,还可以继续写下去。

也许会成为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写满人类的发现和求索。

也许会演变出一些争议、遗憾和悲剧。

登山者、科研工作者、僧侣、旅行者、电影工作者,都在为珠峰的画卷添加妙笔或败笔。

这最耀眼的山,总是要引无数人为他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