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宁夏银川(1)·寻找与西夏王朝有关的遗迹

2020-07-14 10:19:19旅游攻略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2015年初春,我们驾车沿青银高速一路西行,目的地是宁夏首府银川。这条高速几乎笔直的横亘在中国北方,一路上途径吕梁、吴堡、绥德、靖边、盐州,这些曾经的军事重镇是古代中原王朝的最后一道屏障。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

2015年初春,我们驾车沿青银高速一路西行,目的地是宁夏首府银川。

这条高速几乎笔直的横亘在中国北方,一路上途径吕梁、吴堡、绥德、靖边、盐州,这些曾经的军事重镇是古代中原王朝的最后一道屏障。汽车在临河镇第二次跨过黄河大桥后,便驶入了宁夏平原,公路两旁开始出现大片连绵不绝的湖泊,湖中芦苇抽青,碧波荡漾,与之前苍凉的边城形成了鲜明反差。随即我们把车内音乐换成了苏阳的《宁夏川》:“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那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

河蚌绘·银川景点分布图。

银川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区,年均降水降水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有2000毫米,如此的气候本不适于人类居住,但黄河的哺育却使这里成为独一无二的塞上江南。自汉成帝修建北典农城开始,银川立城已超过两千年,这两千年也是人们引黄河灌溉的历史。如今在城市周边还分布着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大清渠、泰民渠、西干渠等不同年代修筑的灌溉河道,河道与湖泊相连形成富饶的绿洲。临近银川城区的时,水网更加密集,我们驾车经过一座座河桥,河水清澈,湖泊纵横,恍若置身江南,无怪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

银川海宝湖。

银川历史上有“七十二连湖”之称,月湖夕照、南塘雨霁等景观成为当时西北盛景。海宝寺这块地方从前是一个小岛,每年四月初四庙会时,人们都要从北门坐船来此。


南北朝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脱离后秦独立,他自认匈奴为夏朝后裔,于407年建立大夏政权,国都统万城(今榆林北白城子)。大夏真兴八年(424年)赫连勃勃将北典农城改建为皇家园林“丽子园”,今日银川的丽子园街就得名于此。“胡夏”是十六国时期最后一个政权,史书称为“赫连夏”或“胡夏”,夏国灭亡后,这里开始改称为夏州,唐末开始一直被党项拓跋部控制。

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1048),党项族,西夏王朝开国皇帝。

拓跋家族通过数代人的打拼,逐步控制了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的广大地区。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银川称帝,建国号仍为“大夏”,宋人称为“西夏”。极盛时期的西夏,占据着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凉、瓜、沙、肃数州之地。夏州之地物产丰饶,既有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又有宋夏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耕区域,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和粮草,更有丝绸之路沿线大量的税收作为保障。这使得偏居西陲的王朝竟能与宋、辽、金长期对峙,历经十帝,享国189年,盛极一时。

河蚌绘·西夏国都兴庆府示意图,根据宁夏博物馆资料图绘制。

兴庆府城为长方形,周十八里,南北各两门,东西各一门。道路成方格形,街道较宽,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皇家手工业作坊集中于宫城宫厅;宗教场所有承天寺、高台寺、戒坛寺、佛祖院等。

承天寺·昔日的皇家寺院

我们第一站是承天寺塔,因位于银川老城西南,当地人俗称西塔。这是一座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共11层,通高64.5米,与西安大雁塔差不多高,由于附近已经盖满了住宅楼,我们穿行好久才从楼群中看到它标志性的绿色塔刹。承天寺始建于西夏天佑垂圣元年(1050年),西夏国主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保佑继位的幼帝李谅祚“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而建立的。

承天寺塔,绿色的桃形塔刹是其标志。

承天寺塔位于前院后部,坐落在平面八角的塔基之上,塔寺建成后,没藏太后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至今犹存。塔身由青砖砌成,没有过多装饰,只点缀一些绿色琉璃花砖作为通气孔,外观简洁朴素,顶部是一个巨大的八边形绿色琉璃桃形塔刹,形状有点像图画中西夏国主的八角王冠。

承天寺。

承天寺现存两进院落,坐西朝东,我们由山门进入,迎面是一棵参天的柏杨树,树龄已达四百年,是明初重修时种下的。山门后依次为五佛殿、韦陀殿和卧佛殿,院中松柏繁茂但香客寥寥,已经远不能同西夏皇家寺院的盛况同日而语。

李谅祚是开国皇帝李元昊幼子,李元昊晚年纵情声色,他见到太子宁令哥的妻子貌美,就夺媳为妻,太子宁令哥进宫弑父,旋即也被诛杀。李元昊年仅一岁的幼子李谅祚继位,太后没藏氏摄政,其兄没藏讹庞总揽西夏大权。没藏太后崇信佛教,召集数万兵役历时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建成后没藏太后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经常携小皇帝即席聆听,希望借佛教来稳固统治。然而随着小皇帝的长大,帝后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几年后没藏氏在一次出游时被朝中反对势力所杀,不久后没藏讹庞也被诛杀,李谅祚开始亲理朝政,是为夏毅宗。

承天寺塔内部结构。

承天寺在元明时期,遭兵火和地震的破坏,到了明朝初年时仅存一塔,现在的寺院格局是明代重修时圈定的,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清初寺塔又在地震中受损,清嘉靖年间再次重修,保留了原有形制,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一西夏时期的珍贵文物。

承天寺内部明代砖雕。

西夏文·至今无法完全破译的神秘文字

西塔附近是银川著名的古玩市场,沿街开满文玩商铺,我们大略的逛了一下,其间古玩字画鱼龙混杂,独具特色的是西夏文书法作品。西夏文是李元昊称帝前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其结构仿汉字,用点、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组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西夏文字整体方正,笔画繁冗,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理带中通行了约两个世纪。之后的元明两朝,西夏文仍在一些地区顽强流传了约三个世纪。西夏文的创立是民族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也体现出统治者想要与宋、辽平起平坐的雄心。

《西夏纪事本末》中的西夏地形图。

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传世西夏文献中已发现篆、楷、行、草四种书体,未见隶书。西夏文中包括六种造字方法,包括会意、音意、对称、互换、反切、长音等六种合成法,与汉字六书(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大致相同。创制成功后,元昊即下令推行国中,诏令国民悉用蕃书。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西夏文的地位,并设立“蕃字院”,选拔西夏贵族子弟加以教之,以期传播。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

元代刊刻的西夏文佛经。

西夏灭亡后,文字并未完全消失,元代称为“河西字”,元人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经,明初时期亦曾刻印西夏文经卷,到了明朝中叶,还有人以西夏文刻于经幢。近代既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西夏文本的地藏经残本,此时距创造文字已历时约500多年。

《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发现者柯兹洛夫,1909年他从黑水取走《掌中珠》,原件现藏于俄国。

西夏乾佑庚戌二十一年(1190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1909年,这部珍贵的字典在黑水城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

《番汉合时掌中珠》

《番汉合时掌中珠》书中每一词语都并列四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和汉译文﹐右边靠西夏文的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靠汉译文的西夏文为汉字注音。这部书籍的出土为人们揭开神秘的西夏文面纱提供了一把钥匙,中外专家学者如今已基本掌握了西夏文的结构与部分语音,使西夏学的研究有了明显的突破。

今人书写的西夏文书法作品。

今天大部分西夏文已经成了无法辨识的死文字,但从西塔市场中悬挂的大小条幅上还可以回望那段久远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