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哈勒姆的早晨:电影《雏菊》的拍摄地、静止的风车和旋转的大桥

2020-07-07 22:00:05旅游攻略
上一篇:住在大麻店隔壁,吃在哈勒姆最牛的牛排馆来到哈勒姆我也没忘记要看日出,这天的日出时间是6:31,所以我俩六点多一点儿就走出家门。出发前已经计划好一个看日出的地方,我们顺着门口的大街向北走到新运河,然后沿河一路向东。此时的运河水平如镜,岸边立着一尊美人鱼的雕像。

上一篇:住在大麻店隔壁,吃在哈勒姆最牛的牛排馆

来到哈勒姆我也没忘记要看日出,这天的日出时间是6:31,所以我俩六点多一点儿就走出家门。出发前已经计划好一个看日出的地方,我们顺着门口的大街向北走到新运河,然后沿河一路向东。此时的运河水平如镜,岸边立着一尊美人鱼的雕像。

走到东头新运河与斯帕尔讷河交汇的地方,远远地看到一架风车。

这架风车叫阿德里安风车,它所在的位置最早是一处城防工事,名为女主人塔,城市扩建后该塔被废弃。1779年,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工厂主阿德里安(Adriaan)获得了哈勒姆25年独家生产水泥的资格,随后出资在这座废塔的原址建造了一架风车专门为生产水泥提供动力。不过当时建造的风车在1932年失火焚毁,现在看到的是2002年重建的,内部改成一个风车博物馆,供游客参观。

桥头装饰了一辆红色的自行车,车筐是一箱黄色的雏菊,我相信白天肯定会有很多人到这扶着自行车以风车为背景拍照。

我们计划的就是在这里等待日出。

眼瞅着已经6:41,超过预订的时间十分钟了,因为还想逛其它地方,我们放弃等待,开始顺斯帕尔讷河向南走。哈勒姆老城最早就是建在斯帕尔讷河畔的,因此也有“斯帕尔讷城”之称。这条河整体是南北走向的,但在哈勒姆主城区摇头摆尾形成两道S弯。

相对于天然的斯帕尔讷河,城中人工挖掘的运河要窄得多。

这幢面向斯帕尔讷河的雄伟建筑是我们上午要去参观的泰勒博物馆。

向前不远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荷兰每个城市都有的称重房。与阿姆斯特丹的一样,这里也被改成一家餐馆。

走到这里时回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旭日已悄然升起,整个世界都变得愈加温暖起来。

我们从称重房所在的路口向西走,这里正对着圣巴夫教堂。

圣巴夫教堂建于14世纪以前,那时还只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失火后重建成现在看到的哥特式教堂。1559年成为当时天主教的主教座堂,但只过了不到二十年便在1578年的宗教改革中被改为新教教堂。由于新教不允许供奉圣人,所以此教堂现在的官方名称实际上叫哈勒姆大教堂。成名于哈勒姆的大画家弗兰斯•哈尔斯就葬在其中。比较可惜的是,这座教堂周日不开门,而我们周一就要离开,因而无缘入内参观。

周日的清晨,街上空无一人。我们围着教堂转了一圈,发现这里是唯一能拍下整个建筑的地方。钟楼位于十字翼中心点上,据说其中最大的一口钟重4.9吨,每小时敲响一次,另外还有由47口小钟组成的钟琴,每个市集日和周二风琴音乐会前都会用它们演奏音乐。

教堂正东是哈勒姆地区法院,门廊上方立着正义女神的铜像。

教堂西边是大市集广场,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的电影《雏菊》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不过现在这里被布置成一个儿童游乐园。整个广场都被大型游乐设施填满了。

在广场东北角一座高空大摆锤旁,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尊科斯特(Laurens Janszoon Coster,1370-1440)的雕像。这位出生在哈勒姆的城市英雄被认为是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明者,雕像中的他手举一枚刻着字母A的活字块。

雕像北侧把角的这个小楼是以前的民兵总部,建于13世纪,是哈勒姆城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广场东南角是以前的鲜肉大厅,由荷兰著名建筑家利芬·德·凯(Lieven de Key,1560-1627)于1602年设计建造。哈勒姆城中有许多荷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都是这位建筑家的作品,他在1592年被哈勒姆市政府聘为城市总建筑师,刚才河边看到的称重房也是他的设计。

他与亨德里克·德·凯泽是同时代的建筑家,只不过一位活跃在哈勒姆一位活跃在阿姆斯特丹。另外,凯泽比德·凯更擅长雕刻,于是德·凯请凯泽过来帮他完成了鲜肉大厅外墙上的雕刻。在山墙上方,可以看到凯泽雕刻的哈勒姆盾徽,下方的一行字刻着1603年竣工。

欧洲在中世纪曾经严格禁止私自屠宰贩卖鲜肉,因此每个城镇至少有一个鲜肉市场以便集中管理,这一规定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取消。作为鲜肉市场的标志,建筑外墙通常会刻上牛头与羊头。

现在的鲜肉大厅连同它西边的伏维大厅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厅博物馆”(De Hallen),是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的分馆,因此在两个“大厅”之间的小门上方可以看到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的字样,门票与主馆是通用的。这个小门所在的狭窄建筑最早是鱼市管理员的办公室,那时的鱼市就在圣巴夫教堂北边的阴影区里。西边的伏维大厅建于1879年,最早是哈勒姆的绅士俱乐部,1992年改为展厅,以荷兰画家凯斯•伏维(Kees Verwey,1900-1995)的名字命名。这位画家将毕生画作悉数捐给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并出资对大厅进行了改建。

别看这里都是红砖建筑,但个个都别具特色,我一边走一边仰头寻找电影《雏菊》中枪手隐藏的那个位置。

忽然,我被老婆拽了一把,这才发现前方高能!怎么这小家伙一点儿都不怕人呢?

我俩小心翼翼地绕过这只拦路猫,去广场西侧看哈勒姆的老市政厅。

这个地方在13世纪曾经是荷兰伯爵的狩猎城堡,14世纪的两场大火让伯爵下决心将它捐给哈勒姆市政府。如今看到的主立面与鲜肉大厅一样,也是德·凯在1602年设计的。

上方双狮拱立的红色盾牌是哈勒姆城徽,盾牌上的图案是四颗星环绕一把利剑,顶端是个八角十字。传说哈勒姆骑士曾在十字军东征中为杜姆亚特围城战的胜利立下战功,骑士们手持带四颗星的红色盾牌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授剑表彰,从此盾牌上增加了那把利剑的图案和十字军的标志。盾徽下方立着蒙眼的正义女神像,我们在阿姆斯特丹看到的正义女神像都没有蒙眼,但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要蒙眼的,因为法官的职责是倾听控辩双方的陈述然后进行客观裁决,蒙眼是为了避免看到控辩人而受感官上的影响做出主观论断。这一形象从古罗马时期就一直在欧洲沿用。

主立面南侧带阶梯的门和上方的阳台由荷兰建筑家和画家所罗门·德·布雷(Salomon de Bray,1597-1664)在1630年设计。如今这里仍然作为哈勒姆公民举行世俗婚礼的场所,通常在周五可以看到来此举办婚礼的新婚夫妇在这个大台阶上拍照留念。

市政厅北翼也是德·凯设计的,我们从这条街回住处吃了顿早餐,然后再出来接着逛。

这就是住处离市中心近的好处。回到住的地方,发现胡同口停着一辆漂亮的摩托车。蒂芙尼蓝,我太喜欢这个颜色了。这条胡同向东到头是HEMA百货商场,然后向南的两条街分别通往大市集广场的西北角和东北角。

通往西北角的街上全是各色店铺。

通往东北角的街上则画满了涂鸦。

回到斯帕尔讷河畔,因为泰勒博物馆周日要到11点才开门,于是我们过桥到河对岸去逛。这是从对岸回望泰勒博物馆和吊桥的景色。

没想到过桥没多久,吊桥开启了,一艘大船从桥中间驶过。

此时已过十点,河上来往的船只渐渐多起来。这对白发老夫妇一起驾船出游,简直太惬意了。

我们一直走到阿德里安风车东边才止步。

终于可以拍到一张正对扇叶的照片。当时天气是有风的,可是扇叶一动不动,看来这架风车已经成为纯粹的景观摆设了。

回去的路上,又赶上过大船。结果这座桥竟然旋转起来。

经过90度旋转在河中形成两条完全开放的通道。

等到桥面重新转回原来的角度横在河中,大家才不慌不忙地跨过桥。这趟没白逛,真是长见识了。

往期精彩:

还在找入冬前最后的那抹红?去伏见稻荷的千本鸟居看看吧

伦敦眼上看日落,这个想法绝了,真想实现请按这篇攻略一步步来

沙滩美女、幽幽古城、壮丽日出、迷情日落|颠覆传统印象的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