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雨中游庐山,不识真面目--庐山游记

2020-07-07 09:25:08旅游攻略
(摄影、编辑蔡少亮、张秋莲)据介绍,上庐山虽有好几个门,但乘缆车上山的却只有北门和南门,其它的山门都是要徒步上山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在离福银高速较近的南门上山。首先购票,票价250元(不知道他为什么非要250)其中门票160元,观光车90元。

(摄影、编辑蔡少亮、张秋莲)

据介绍,上庐山虽有好几个门,但乘缆车上山的却只有北门和南门,其它的山门都是要徒步上山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在离福银高速较近的南门上山。

首先购票,票价250元(不知道他为什么非要250)其中门票160元,观光车90元。观光车又包括从售票处至山上换乘站(这一段不设中途停靠站)以及山上东、西两条观光车线路(就像公共汽车一样,可以在任何站上下车)多次乘车(但同一个站只能上一次,各站点都有工作人员验票扫描)。所以,请妥善保管好你的票据,重要事情,但我不重复三遍。

然后,乘坐景区的区间车到达山上换乘站。如果你要游东线,东线观光车站就近在咫尺。而我们要乘坐的是西线观光车,则须步行10几分钟或搭乘野鸡面包车前往。因无法预计侯车时间,我们一起齐步走。向左,在不远处穿过一个桥洞,再向左,很快就到达西线的正街站了。其实这里就是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的街道。

在正街站上了西线观光车,我们计划先坐到终点站电站大坝站,然后再一个站一个站往回坐回来。

和我们同车的是一个旅游团,坐了两个站到环山路口站他们全下了车,车上就只剩我们这班人了。于是,与司机聊了起来。这是一位既热情,又健谈的中年汉子。据他介绍,这条西线全程公路里程不足5公里,有的站间距离不足1公里,如果是直线距离或者是走小路距离肯定更近。在车站周边,一般都有若干个景点,这些景点汇成一个小景区。另外,不是所有景点都离车站很近,有的可能要走2、3公里。闲聊之间,车到终点站了。我们跟司机道谢、告别后,开始了按原规划的行程。

第一站,电站大坝。一下车就能看到庐山电站大坝。

雨中游庐山,不识真面目--庐山游记

按路标指引前往乌龙潭。在这座桥前往左拐是乌龙潭。

这是乌龙潭,是电视剧《西游记》水帘洞外景地。

折回来过了桥向前是黄龙潭。

一旁的大石上,刻有名人墨客的诗作。

第二站,大天池。这是天池塔。

天池寺石刻。

刚走到天池寺山门下,就下起雨来。自此,天便时雨时停,雨有时还蛮大的。天池寺山门的题额“天池寺”,为近代著名政治家、学者康有为于1889年所书。康氏最初题为“天泉寺”,寺僧不愿改寺名,故仍按原名,重新题写为“天池寺”。

雨中游庐山,不识真面目--庐山游记

文殊台。此台始建于东晋,历经兴度,明洪武年间重建。 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昔塑像已毁,现存文殊台系民国初年修缮。据介绍,在这登台眺望,只见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灭,极富野趣。这里也是观察佛光的最佳处。我想:这台上本来也应是一个拍景的好地方,可惜因下雨,四周雾蒙蒙的,拍不到远景。

斗姆亭。民间俗称“老母亭”,为纪念庐山的女性神“庐山者母”而建。明代,此处称为清凉台,斗姆亭为草事。清代在此建“庐山圣母祠”,曾筑石构斗姆龛。现亭为20世纪初重建。

但至此,主角大天池却还未现身。在我的想象中,所谓“天池”嘛,就算沒有象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方圆几公里这么大,但至少也应有上百米见方吧。所以,尽管路标标明我们已经到了大天池所在地,但我的眼睛仍只往开阔地找寻,但哪有大天池影踪?忽然,听到背后的朋友大喊:大天池在这哪!我扭过头顺着他手指方向看去,只见一口小池的围栏上一块小牌写着"大天池"。

哎,我刚刚就是从这里走过去的呀,不过在心目中认定大天池应该很大,没有看到这块小牌牌,所以不知道它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天池。真是"有眼不识天池”,失敬夫敬。

大天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光灵如玉。该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听说现在又建了一个新的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没过去看。

感悟:池不怕小,有名则大。

雨中游庐山,不识真面目--庐山游记

第三站,仙人洞。

仙人洞系悬崖绝壁中之天生石洞。因其形似佛手,故又名佛手岩。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

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两侧刻有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

穿圆门,踏石阶,便有一宛若大蟾蜍的大巨石横卧山中,只见它蓄势待发,马上就要伸腿一跃似的,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叶苍翠,生机盎然。污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

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地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这就是仙人洞。

洞周围的崖壁上,有许多遒美健秀、雄浑豪放的石刻,使青峰秀峦显得既沧桑凝重,又妩媚浪漫,富于诗情画意。这是毛主席手迹《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滴泉。仙人洞的洞底有一股清泉,分左右两眼,俗称'雌雄泉'。不管洞顶上挂有多少水珠,它始终保持两泉同时一滴一滴往下滴,终年不断。泉水清澈甘甜,这便是《后汉书》记载的“一滴泉"。泉下有池,各是“琼浆”、“甘露”,用石板石柱围成石栏,柱上所刻对联“山高水滴千年不断,石上清泉万石长流”正是其生动写照。

此处青峰与奇岩竞秀,碧泉与幽洞争妍。但因仍下着雨,浓雾弥漫,我还没拍到一张好的山上照。

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太上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臣骑牛雕像。

沿石径至御碑亭,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皇帝为了纪念周颠仙人而建,碑上刻着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

雨中游庐山,不识真面目--庐山游记

第四站,花径站。

雨中游庐山,不识真面目--庐山游记

花径,在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这里海拔高1035米,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花径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园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门上为"花径"二字。园中遍植桃花和各种名花,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指此地。

花径里有个湖,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称如琴湖。又因湖傍花径,也称花径湖。湖坐落西谷,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秀丽雅致,环境幽雅。

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内有许多人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名为孔雀岛。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

西端建有一水榭,白墙绿顶翘檐菱窗,南侧与回廊相接,清平素雅,与如琴湖极为般配。

岛东端建有忆琴亭。

如琴湖,涟漪泛碧;孔雀岛,松柏缀岸。绿水青山,山峦倒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立体的美丽画卷。

至此,我们已沿着如琴湖绕了半个圈。打开导航查看我们所在地至牯岭镇街心公园还不足2公里,步行20多分钟便可到达。所以,我们决定不去花径观光车站坐车,而是步行回山上换乘站。经过原铁道部庐山休养所。

一路向东走来,基本上都是缓缓的上坡路,街道还是蛮漂亮的。

用街心公园这张照片来结束今天的旅途吧!

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