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湖北崇阳古民居──金塘的记忆

2020-07-06 18:07:28旅游攻略
秋雨绵绵,秋日的湖北崇阳金塘层林尽染。我应博物馆馆长匡文相邀,探寻这个古镇。驱车从幕阜山旅游公路出发,约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卢家老屋。

秋雨绵绵,秋日的湖北崇阳金塘层林尽染。我应博物馆馆长匡文相邀,探寻这个古镇。驱车从幕阜山旅游公路出发,约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卢家老屋。

卢家老屋话沦桑

一栋徽式老屋静卧在马路边,房屋坐北朝南,面阔七间,二进二重,正门墙壁上共有六个雕花石窗,花纹各异,中间有人物图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还有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牌也挂在墙上。原来,这里是“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该屋整体保存完好,房屋分上下二层,上屋为木结构阁楼,有精美的护栏,横梁上雕满人物。这些木雕以深浮雕和镂空雕手法结合,雕的是戏文故事,人物神态各异,动感十足,画面层次丰富,线条细腻。一个个人物逼真传神。可惜的是在厢房的楼阁上的雕花全部被毁,楼房四周,仅存正梁完整。在上堂的屏风上面,全是精美的雕花,题材有变化,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最漂亮的两只鳖鱼还泛着光泽。用手机拍摄着这些雕花,兴奋也惋惜,多美的崇阳木雕呵。让我们百看不厌,只要有木结构的地方,就雕满纹饰,既有立体感,又有动感。花卉、飞禽、仕女图案,都是层次分明,让人耳目一新。

村书记卢德明与我讲述:我们这里是金塘村四组,这房屋的主人叫卢鲁珍,是方圆百里的大财主。解放后,被农会的人镇压了。儿子卢楚平,被派到金塘水坑村居住,这栋房子分给了7家穷人居住,住进的村民都姓卢。在先前,金塘卢家当铺有歌谣:“卢家银子多过薯,这里先前非常繁华,有贸易,茶馆、饭店。药店都是有的。卢家当铺就在三组, 还有古居挨着。”

在村民叶明方的带领下,我又来到另一个屋场。同样是座北朝南,两个红色的石墩伫立在路旁,两侧有新建的水泥高楼。两个硕大的圆鼓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一幢一进三重的清代古建筑,门楣上有毁坏的麒麟,是上下二层的砖木结构。两个方形的石墩上雕满飞禽走兽,上面有二根3米长木柱。二楼是精美的花栅栏,又有石墩,伫立在厢房两侧。石雕占满我的视线。有鲤鱼跳龙门、有喜鹊闹春、鹭鸶穿莲、花开富贵……最可惜的是二厅完全垮塌,只剩一对方墩在雨中静立。方墩四周都雕满图案,在崇阳的石雕里,这里的石雕可能是最丰富的一家。中厅有两个圆石墩,得两人才能合抱。还有一对莲花墩,每一个石墩都有十分精丽的雕饰。窗户都有文革时期毁坏的痕迹。两个完好的窗户上,雕刻的是龙形图案,首尾相连,抽象简约,精致的栅栏贯连前厅。整个宅里有戏楼、栏杆、垂花柱、骑门梁,还有美人靠。大多都是破旧的,只有工匠们留下的艺术作品,以古朴的美在诉说曾经的美丽,讲述卢家先人,为文化兴家,付出了许多心血。

住在这里的夏云告诉我,这房的主人叫卢谆耳,他有三兄弟,曾经这里是开当铺的,方圆百里,这里最有钱,卢家银子多过薯,就是讲他家的钱多。我是通城嫁过来的,知道这个卢家老屋的故事。这个房子是卢谆耳祖先在清朝中期建造的,是个花园式的大夫第。土改时,这房屋就分给了贫农,他们三兄弟就在外居住。听老人讲,他们兄弟有人做生意,也有抗日救国,最小的是当老师。只是,这么多年都在外漂泊,家乡人记得这些事情。八十年前,这里战火不断,解放后,这里很荣耀。三十年前,这里很热闹。后来,到外打工的人越来越多, 居住的人越来越少,慢慢整个屋场就萧条,破败起来……要是能保护起来,该多好呵!现在,只有几位老人住在里面,年青人都在外面另建水泥楼房。

在相邻不远处,金塘村三组,我见到第三家古居,面阔六间,一进二重。方形的门墩,被打磨得光滑溜亮。同样是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大部木雕被毁坏,跑马楼上的栅栏却保存完好,院内的墙壁上有文革时标语。屋里的老婆婆廖兰云告诉我,这房是清代末年,他太爷爷卢晓峰创建的。他们家是勤劳致富,所以,没被土地革命,在八十多年前,红军来了,这里成了寿昌县,战争年代百姓们受尽苦难。红军走了,国民党加陪剥削。现在日子好了,老屋子却 到处理破损,除了下屋有政府保护,上屋,和当铺这两栋房就没人管理,任它们在时光里破败。我们过世了,就不会有人居住。年青人不喜欢住破房屋。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剥蚀,古屋在风雨里挣扎。这些残垣断壁和老人们的回忆,让我心情复杂起来。要知道这每一栋屋内都是一座丰厚的文化宝库。打造成景点,应该是独一无二的靓丽。

红色记忆映古镇

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1906-1934),原名陈希堪,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总浦桥一个书香门第。他少时就奋发报国,结业于安庆电报传习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为粉碎敌人的围剿,陈寿昌率领省级机关挥泪告别平江黄金洞,向修铜宜奉边进发,为迷惑敌人,省级机关西出幽居到湘鄂边,与红16师会合。

1934年11月,陈寿昌、徐彦刚率领部队到达通山冷水平。为了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的行动,省委决定在崇阳、临湘、岳阳、平江、浏阳一带活动。11月22日,部队在崇阳金塘至通城交界老虎洞时,遭遇国民党33师195团4000余敌的阻击。陈寿昌、徐彦刚指挥红军部队从老虎洞撤到老鸦尖、刘婆尖、薄刀埂等高地。激战中,陈寿昌不幸中弹,身负重伤。部队撤出战斗,转回崇阳金塘河坪。因流血过多,当晚在河坪村朝育屋牺牲。他的牺牲是湘鄂赣苏区重大损失,师政委方步舟率一排人,花10块光洋在陈姓人家购买了油漆棺材,在一个小山丘安葬。1935年2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将陈寿昌牺牲地方,命名为寿昌县,以志纪念。正因为古镇美丽繁华,所以,卢家大屋就成了苏维埃政府,成为今天的革命旧址。只是年长失修,这些老屋失去往日的光彩夺目。

匡馆长介绍;红16师在金塘留下很多革命文物,崇阳出版发现最早的报纸《铁军报》,该报创刊第一期于1932年5月30日出版,内容有:

1、庆祝红四军团空前大胜利

2、红军与红色五月

3、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给十六军政治部电

……

作者是崇阳高枧人王觉非撰写,报纸为八开石印。(原件在县博物馆存)

在大源林家村,傅家垅的墙壁上有红军标语八条。主要内容是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教育群众不要跟团匪跑,必须协助红军消灭团匪。大源群众要想有饭吃有衣穿,只有打土豪劣绅分田地。 在石平屋也有红军标语,是1930年红16军9师9团路过所写,内容是:实行抗租、抗债、抗捐、抗税。1940年,县立中学在羊眼滩创办。1943年,武昌、鄂城、蒲圻、 嘉鱼、大治5县联合的中学在大源创办。…… 1944年,王震、张体学带领三九五旅各新四军五师十四旅进驻大源。张体学领南下支队挺进林家,打掉国民党专署,宣传抗日。临走送马灯、烟灰缸给房东作纪念。

古今小镇盼重生

雨过天晴的小街非常洁净,小镇依然延续着千百年来的生活,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传统的麻花,豆腐、炸豆腐、酿造的谷酒、米酒。有门店卖新鲜菊花,我挺高兴,因为外婆家是修水,家里人都习惯喝菊花茶,我窜进门店,买了一大袋子。黄婆婆告诉我,“在酿做的时候加上 黄豆子,芝麻会加香甜。这种作法,也是老一辈留下来的文化”。有人走进来,买这买那,都是本地村民。他们相互问候笑容可掬。整个小镇二十分钟路程,我来回几转,感觉到生活祥和,是呵,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我漫无边际走在小街道上,当风吹过,唤醒一种记忆。金塘对我是一次心灵净化之行,在这寿昌县,湘鄂赣三省红色政权的地方,有多少年青的生命在这里流血牺牲。行走其间,必须虔敬、谦恭、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其发生不何磨灭因果关系。翠竹响动处,风依稀当年的呐喊声;溪流潺潺时,我仿佛看见红军战士握紧钢枪怒吼的面容。多少读书学生与农民集聚在这山岗,在田野。红土地是魂啊,这种革命精神,会让一个民族改天换地。这是一个有悠久文化的小镇,是英雄红色的小镇。陈寿昌更多的事迹细节我无法知道,但他精神永生。寿昌县消逝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历史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如今幕阜山生态旅游路,从通山县入境,贯通金塘至高枧乡。境内村村通公路,户户通网络,现代化电商进入寻常百姓家,金塘已经在沉默中醒来。红军在这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有待更多的人去赞叹,有待更多的人们知晓,有待更多的人去挖掘。

古老的金塘,已盼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时代,包括建筑都有历史使命。一条河环绕古镇,九曲回肠远离了近一个世纪。世事,也像这条弯曲的河流,变与不变都让子孙们眷恋……风吹来,吹醒一种记忆。雨飘来,淋湿挺拔的峰峦,多少故事都隐没在烟雨里。漫步在古镇上,我在想,先烈们建立的红色政权,就是为后人过上幸福生活。这里能不能成为红色旅游呢?灰墙黛瓦可以竟歌高吟。现代文明建设能不能多考虑绿色环保,原生态保护,注重优化环境,少一点人为景观。相信明天更好,我期待一个更美的金塘。(江南雪)

(附:此稿原文照发,无暇对字词句标点逐一推敲甄别,难免有不足之处,请读者诸君见谅!)

本期采编:沈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