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这座古城的防洪体系真伟大

2020-06-27 20:18:07旅游攻略
当地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有城才有寿县”,这城到底指的是什么?笔者将为你解答这个疑惑。在安徽省中部,有一座古城,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城外则是三面环水,从高空俯瞰,这座古城更像一座“水上之城”。鸟瞰整座寿州古城这就是位于寿县寿春镇的寿州古城。

当地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有城才有寿县”,这城到底指的是什么?笔者将为你解答这个疑惑。

在安徽省中部,有一座古城,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城外则是三面环水,从高空俯瞰,这座古城更像一座“水上之城”。

鸟瞰整座寿州古城

这就是位于寿县寿春镇的寿州古城。

这座古城的防洪体系真伟大

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在当时是楚国的都城,叫郢都或寿春。北宋熙宁至南宋嘉定年间,古城重建,据说建好的寿州城只不过是楚国寿春城西北角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寿州处于皖中南北要冲地带,自古皆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发生过著名的淝水之战。除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以外,寿县古城的地形地势也很特殊。古城外围有一道“水之长城”,可谓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

寿州古城墙一角

位于古城西门之畔的西湖、城北侧的东淝河、城西北的淮河干流、环绕城池的护城河,这一大湖泊、一条大河和两大河道将古城围了起来,形成“水之长城”天然屏障。

这道“水之长城”有利也有弊。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时代,寿州古城因水系发达,一度经济繁荣。也因为河道众多,每当雨季来临,古城都要面临巨大的考验,加之古城地势低洼、淮河流域雨量充沛、河道淤塞……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使得寿州一带常出现洪水泛滥。

这座古城的防洪体系真伟大

所以,明清以来,当地政府对寿州城不断整修,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防洪体系。

第一道防洪体系:坚固的城墙

寿县古城呈方形,城门四座,各门内都有瓮城一座,内外个门,门洞内皆为砖石券顶结构。城墙体用土夯筑,外侧砌砖,下为石基,高有8米之多,顶宽6米,是相当宽厚高大的。新中国成立后,为防洪考虑,将部分区域的平砖城墙改为了石垒城墙,近年,又陆续用石条进行了加固。

这座古城的防洪体系真伟大

古城西门,可见内外门不在一条线上

再细说城门。很多古城的城门处都设有瓮城,目的是“瓮中捉鳖”。但寿州古城的西门和北门,内外门却不在一条线上,内外门道呈90度直角,西城门的外门向北,北城门的外门则向西。这种巧妙的设计,除了军事防御上的考虑,最重要作用就是防水。如果洪水冲破外门进入瓮城,那势不可挡的巨大冲力,便可转变为涡流,从而减轻洪水对内门的冲击力度。

如此坚固的城墙加上城门的巧妙设计,在寿州古城防洪体系中算是第一道保障。

聪明的古人还在城墙根上挖了三个大洞,有何妙用呢?

第二道防洪体系:古涵洞

这三个大洞,就是“涵洞”,明万历年间建好的,如今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位于东北隅的东涵洞,一个是位于西北隅的西涵洞。

这个巨大的洞就是月坝

这座古城的防洪体系真伟大

月坝与城墙等高

涵洞实际上由“月坝”和“涵道”构成。

涵道,位于城墙下深约0.8米的地方,长约50米,两头分别连接城内城外,中间设有涵口。涵口之上筑有月坝,月坝与城墙等高,这样既能有助于排出积水,也能防止洪水倒灌。

具体来讲,涵洞实现“内水外排,堵阻外水”靠的是设在月坝与涵道之间的“侧凸字形”木塞(下图中的棕红色木块)。

“涵洞”的构成部分示意图

(图片来自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节目)

当城内积水时,城内积水通过涵道顶开木塞,排到城外;反之,则城外水进入涵体(月坝),木塞借助水压向连接城内的涵道移动,并随水压的增大而不断塞紧这边涵道的涵口,从而防止外水倒灌入城,起到防洪作用。

“涵洞”真乃设计巧妙,尽显古人高超智慧,不愧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

更了不起的是,这一水利工程沿用至今。

1991年夏天,安徽全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人们的家园被冲垮或淹没,受到无情的摧残。然而,寿县却抵御了洪水围困,保护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财产。

此后的2003年,以及此前的1954年、1866年,安徽一带都曾爆发特大洪水。但是,寿县都幸免于难。

这毋庸置疑是一个奇迹,再一次见证了寿州古城防洪体系之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