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一个城市后花园白云山:为一城人 护一座山

2020-06-03 11:06:35旅游攻略
站在白云山山顶,可以俯瞰整座丽水城。在这个位置上的山石树木,在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流淌中,看着万家灯火,如涟漪一般荡漾开来,于是这座城市,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作为一座城市的后花园,白云山与丽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十年前,许多丽水的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白云山野炊秋游。

站在白云山山顶,可以俯瞰整座丽水城。在这个位置上的山石树木,在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流淌中,看着万家灯火,如涟漪一般荡漾开来,于是这座城市,一天天地成长起来。

作为一座城市的后花园,白云山与丽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十年前,许多丽水的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白云山野炊秋游。如今,当这些孩子们已为人父母后,他们又会带着他们的孩子们,来白云山爬爬山,吸吸新鲜空气。

变与不变之间,打量白云山的变化,其实看见的是丽水这座城市的变迁与成长。

靠山吃山

一个城市后花园白云山:为一城人 护一座山

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白云山生态林场创建于1927年,其前身是“丽水市实验林场”,林场面积近4万亩,是浙江省4个成立最早的国有林场之一,拥有木材蓄积量30.42万立方米。1992年,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省级森林公园。

虽然坐拥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改革之前,“守着金山过穷日子”是白云山生态林场所有职工的共识。

“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山、造林、伐木,每天早上6点半上山,很多时候都是炊事员把午饭送到山上,到了日落回宿舍时还得背上30公斤左右的柴。”今年80岁的退休职工谢元三1958年到林场工作,在林场干了一辈子的他说:“林场人一直过着靠山吃山的苦日子。那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到林场来工作,因为林场招不到人,所以林场职工的子女就‘被要求’一定得在林场工作。”

“林场也有过繁荣的时候,在1990年前后,一立方杉木能卖1000多元,这相当于5个职工的工资,林场一年能采3000多立方的杉木呢。”白云山生态林场副场长叶和军回忆,他从1988年学校毕业到林场工作至今,林场的辉煌虽历历在目,但是渐渐走向窘困的林场则更让他印象深刻。

一个城市后花园白云山:为一城人 护一座山

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天然林采伐,原本“靠山吃山”的白云山生态林场陷入了困境。2007年,林场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只有2.1万元,是丽水林业系统乃至企事业单位最薄弱的群体之一。

“还记得1996年有一个月收到的工资都是5块钱的面额,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林场向黄村乡信用社借的钱。”叶和军说。这种“发不出工资”的困境,让退休之后的谢元三也深有体会:“每天都在发愁。就怕这个月工资发了,下个月就没得发了。”

到2007年改革前,林场已负债290多万元。

改革新生

一个城市后花园白云山:为一城人 护一座山

从伐树谋生到护树守绿

2007年的春天,国有林场改革的春风,吹来了满满的活力,历经兴衰变迁的白云山生态林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这一年,生态文明建设在丽水如火如荼地展开,“浙江绿谷”“华东氧吧”“浙南林海”“中国生态第一市”等美誉接踵而至;也是在这一年,白云山生态林场做了一个统计:发现2000年至2006年,每年来到白云森林公园游玩的市民已达30余万人。

“林场生态公益林占比达90%以上,同时森林公园又是市民公园,林场定性为公益型国有林场。”白云山生态林场场长梁炜说,改革定性后,林场由“砍树经济”向“看树经济”转变。在这场改革中,职工如何安置、退休人员保障等也成为改革重要内容。

“71名在职职工中,重新核定编制为36名,实行定编不定人,保留事业身份由林场统一使用。离退休和提前退休人员、精减退职人员在内的156人,一并计提社保经费移交社保中心统一管理。其他核定编外职工也在林场生产、管护等岗位得到了妥善安置。”梁炜说,此外,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营维护等费用也由市财政统筹解决。

“这场改制也许是国有林场改革以来牺牲最小的一次:没有一个人下岗,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职工遗属、计划外临时工均得到妥善安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中国林场协会会长沈茂成专程跑到丽水调研并表示,“白云山林场改革符合国有林场改革方向,走在前列,值得各地学习借鉴”。此后,白云山林场的改革经验很快在青田、景宁、龙泉等地推广。

改革兴场,激发了发展活力。仅从职工平均收入来说,2007年仅为2.1万元,2018年已升至13万元。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之后,“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屏障”成了林场的新追求。

升级“国字号”

一个城市后花园白云山:为一城人 护一座山

变身为“城市后花园”

曾经举着斧子向树要饭吃,如今一转身成了“守护者”。

“以前一年采3000立方的树,而现在一年采伐量不超过390立方,仅用于相关项目建设。不仅采伐指标减少,改革后林场自己又主动压减,完全停止经营性采伐。”梁炜说,现在白云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了丽水市区的一个肺,源源不断地排放出清新空气——2008年,林场的森林蓄积量只有23万立方米,如今,已经增加到了30.42万立方米。

改革之后,白云山生态林场充满了活力,还融入了城市统筹发展。2006年以来,丽水累计投入5亿余元建成白云森林公园入口综合区、丽水“三宝馆”、18幢仿清建筑、16公里林区公路、21公里游步道等基础配套设施及综合提升改造。2013年9月开始,在白云森林公园入口处和公园景区内,安装起了三块实时显示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温度和湿度的LED电子显示屏,在景区锻炼和游玩的市民可以随时了解这一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温度和湿度等情况。

2017年,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准予设立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的行政许可决定》(林场许准[2017]913号),正式准予设立丽水白云国家级森林公园,定名为“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这里锻炼。今年夏天每天晚上都有上万人来到白云山乘凉。”叶和军告诉记者,接下来,在自来水厂的东边将规划投资5亿元建设一个东入口,项目目前已进入前期,建成后将比目前的承载能力增加5倍,同时,白云国家森林公园还将进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迎城面林木彩化(林相改造)建设等。

凭借其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年入园游客量达到了100多万人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养在深山”的绿色福利,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丽水名副其实的“城市后花园”和“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