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浮浅的北京旅游四件套

2020-05-25 16:24:17旅游攻略
前天我去最喜欢的老北京涮肉馆子吃饭,当然,这也是一家在大众点评上被捧得很高的老店,游客打卡地。正值旅游黄金周,我的身前身后全是游客,坐在我后面那桌的几个年轻人在商量下午的旅行计划,大概是说:咱们下午先去趟南锣鼓巷,然后到雍和宫看看,晚上去后海再逛一圈,就差不多了。

浮浅的北京旅游四件套

浮浅的北京旅游四件套

前天我去最喜欢的老北京涮肉馆子吃饭,当然,这也是一家在大众点评上被捧得很高的老店,游客打卡地。

正值旅游黄金周,我的身前身后全是游客,坐在我后面那桌的几个年轻人在商量下午的旅行计划,大概是说:咱们下午先去趟南锣鼓巷,然后到雍和宫看看,晚上去后海再逛一圈,就差不多了。

这大概是所有外地/外国游客来北京旅游的基础线路吧。



还是在这个假期,几个朋友约着晚上在北四环一家特别地道的惠州菜馆子聚会,我上午在南四环的父母家。北京的地铁很发达,从南四环到北四环如果开车大概要三十公里,但如果坐地铁,1个小时就能到了。

我离开父母家,出门找了辆自行车骑上,时间有大把,天气也不错,于是穿城而过,大概骑了两个多小时。

北京多大啊,北京到处都是故事,在南城,随便走过一条胡同,里面就能说出一段评书。

可是,游客来北京,要去的地方无非就是广场加上老城四大件儿:南锣、后海、故宫、三里屯,京郊一日游(八达岭长城)。

可是一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这种城市,怎么可能这么浮浅呢?

地铁是个很好的通勤工具,但从旅行者的视角,这真是个煞风景的怪物。

如非赶时间,我在所有城市中都会尽量避开地铁,地铁里只有一个个冷冰冰的地名,人从一个地名进入地下,再从另一个地名走上来,这中间有什么样的过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没有人在乎。



一座城市,在驻居者和旅行者的眼中,就是两座城市。

我们在聊起某一座城市时,通常只会记起城的标志性建筑或景点,却忽视了城本身的意义。

尤其在如北京、西安、开封这种在大历史维度上有坐标属性的城,更不应满足于如此浮浅的认知。

至少在通识上,这三座城市分别代表着汉唐、宋、元明清三个中国历史大坐标的权力中枢和文明极点。

关于西安以及西安周边广泛的秦、汉、唐遗迹,关于开封城在《东京梦华录》中的繁盛景象与今日之镜像,不在本文讨论,另谋篇述。

仅就北京而言,还是在我从南四环穿城而过的那天,当我路过南锣鼓巷南口的平安大街时,看到地铁站前如织的游客,真是替他们、也替这座城感到可惜。




南锣鼓巷里经营着天南地北的五花八门的毫无地道可言的溢价商品,湮没了齐白石、茅盾、蒋介石留下过生活痕迹的胡同味道。

来南锣鼓巷转了一圈离开的游客,对这里的印象大抵就是一个全年无休的大庙会。

最可笑的是,在这里,你几乎听不到一句北京话,哪怕是那种已经经过改良的只有隐约儿化音的北京俚语,都没有。



北京话的精髓,是一种嘴里好像含着弹球儿的感觉,如今,弹球正在迅速地从北京人的口腔中消失。

我在成都时,四处寻找那些老茶馆,坐在茶馆里喝着浓酽的茶水,听着似懂非懂的地道成都话,被耳挖勺舒服到脚后跟的那种感觉,那才是旅行,那才是对一座城最有价值的尊重与了解。

了解一座城市,在一座城市旅行,直观地讲,就是在和这座城市对谈,尤其在中国,由于历史上的战乱频仍,加之中国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尤惧战火,因此历史遗迹的保真度并不高,所以语言的历史属性尤其可贵。

北京话正是如此。

北京话是经历了公元13世纪起近百年的蒙古语、公元17世纪中叶起起近三百年的满语融合的创新汉语。




如果你想在北京旅行,而不是浮浅的旅游,至少你应该在故宫以北的老胡同街区听一听残存的富贵型北京话,再到前门以南的老胡同街区听一听……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可以听到相隔不到十里的截然不同的北京话。

就我个人的体会,北京南城的北京话发音更加优雅、幽默,北城的北京话发音则像是仰着脖子挤出来的,一种惯性的傲慢与自信。



旅行,是要用心去体会一座城,用脚步去阅读一座城,不是坐着观光车走马观花,走进地下铁从一个地名穿越到另一个地名。

旅行,是要走心的。

祝外地游客、外国友人在我的家乡北京有一个愉快的假期,只是,尽量不要那么浮浅地以为,北京只有这些。

北京,远不只这些。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