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苍凉北塔山

2020-05-23 11:48:39旅游攻略
没有去过北塔山的人可能认为北塔山一定与塔有关系。到过北塔山牧场的人一定会发现,牧场场部附近一座褐色的山包上真的有一座塔,于是认为北塔山就是与塔有关系。实际上真正的北塔山距此还有数十公里,这座山包上的那座塔是前几年才建的,与北塔山地名的来历根本没有关系。

没有去过北塔山的人可能认为北塔山一定与塔有关系。到过北塔山牧场的人一定会发现,牧场场部附近一座褐色的山包上真的有一座塔,于是认为北塔山就是与塔有关系。实际上真正的北塔山距此还有数十公里,这座山包上的那座塔是前几年才建的,与北塔山地名的来历根本没有关系。

北塔山主峰阿同敖包,阿同敖包和战场遗址的那座山头遥相呼应,期间有一个山沟。


那么北塔山的地名到底什么意思呢?中国社科院专家杨镰在《北塔山六十年》等多篇文章中解释过北塔山的语义。他说,北塔山这个地名第一次为外人所知是十八世纪初。1709年,瑞典炮兵少校雷纳特,为俄国军队俘虏。在中亚蒙古汗国度过了十几年的战俘生涯之后,他与妻子布丽吉塔终于回到家乡。随他们一起回瑞典的,有12个来自新疆和田的奴隶,同时他们带回了几幅反映十七世纪后期中亚情况的珍贵地图。这就是著名的《雷纳特地图》。在《雷纳特地图》上出现了北塔山这个地名,它的原名是“BAI-TAGE”,音译“北塔格”(拜塔格)。《中国历史地图集》据清代内府地图,将其标为“拜山”,实际是中外合璧的名字。在西北民族的语言中,BAI,含义是丰富、众多。TAGE,是山峰。蒙古人习惯这样称呼。北塔山,是蒙古等北方民族对那里地貌的归纳——山峦密集。北塔山不是中文地名,它的含义也不是“北方的如同塔一样陡峭的山峰”。

苍凉北塔山


但是《昌吉州地名图志》对北塔山地名的解释是:清乾隆年间,北塔山曾称拜达克山,蒙语意为美丽的山。到清光绪年间,据《奇台县志》记载,为北塔山。北塔山是阿尔泰山系的支脉,在奇台县城东北170公里处,是中蒙两国的界山,横卧奇台、木垒、青河三县。


从奇台县城到北塔山,要穿越茫茫将军戈壁,没有去过的人将此视为畏途。其实北塔山之旅一点都不寂寞,沿途可以看到丛丛红柳,可以顺便参观恐龙沟、硅化木园,可以领略神秘的雅丹地貌。在数十里难觅生物的地方,一个泉水处的一棵柳树会让你精神为之一振。茫茫戈壁也不缺乏浪漫,我们发现在将军戈壁的一面山坡上,有人用白色石头摆出来一行大字:I love you——陈巧玲。破折号是一个一箭穿心的图形。在这地老天荒的茫茫戈壁,一个男子向心上人发出了痴情的呐喊。


在黑戈壁上行走,极目不见草木,同行的一位中国社科院教授说仿佛置身在月球上,靳大成教授则连连惊叹:“太美了!太美了!”很少会有人赞美如此荒凉的景色,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最美的风景,这完全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我由此想到了我的一篇文章在博客上发布后,许多在北塔山生活过的人纷纷留言,一位网友说“北塔山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位名叫那斯尔别克的慨叹:“我觉得我的家乡北塔山好美丽呀!风景特别美!”我想怪不得蒙古人称北塔山为“美丽的山”。


人们说,北塔山一年只有两场风,从春刮到夏,从夏刮到冬。有一次去北塔山是5月,狂风将我悬挂在胸前的照相机都刮得飞舞起来。我们这次到北塔山是9月的中旬,却风和日丽,清爽宜人。我们到乌拉斯台口岸时,天已经黑了。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似乎空气都是透明的,天上的星星显得比别处密集,也分外耀眼。

苍凉北塔山


我们这次来北塔山的主要目的是考察1947年“北塔山之战”的战场遗址。战场遗址在北塔山主峰阿同敖包以及对面的一处高地阿次库兰,在乌拉斯台口岸东南方向约20公里处。我们在一个山洼处停了车,这里距阿次库兰还有三四公里,车开不上去,只能步行。

国军士兵休息的地窝子遗址


给我们带路的祁副指导员是河南信阳人,另一个战士姓王,是山东临沂人,他们在北塔山服兵役已经十几年了,对这里情况很熟悉。刚走了没多久,战士指着对面山沟背风处的一片废墟说,那是当年中国军队的营房,我们遥望了一下发现都是地窝子。返回时,我跑到那片废墟处观察,发现这里有10个地窝子,每一个地窝子大约能住10个士兵。再爬了一会坡,看见山顶有石头堡垒,这可能是前线和营房之间的警械哨所。指导员说,在这附近曾经发现过当年中国作战军队的马鞍。我们爬过一个山头,然后顺着山腰向东走,在一个马鞍型的山洼处下方,发现一个掩体。

苍凉北塔山

士兵休息的地窝子

我们在掩体处休息了一会,然后又开始爬坡。爬上一个山头后,又发现了两个地窝子,地窝子在一个大岩石后,祁副指导员说,这是当年国民党士兵在战争间隙休息的地方。我在此处沉思良久,想象着当年这些远离故土的士兵们在狂风呼啸的夜晚是如何度过的。


地窝子附近有一道铁丝网,还有一个铁门。这不是国境线,只是一个缓冲带。我们穿过铁门,向最后的目的地阿次库兰进军。阿次库兰是蒙语,意为红山岔,海拔2549米。阿次库兰高地的表层遍布着褐红色的石头。

战壕遗址


我们爬到了山顶,看见了纵横交错的战壕,战壕都是在黑色岩石上凿出来。山顶有一块界碑,是168号。界碑的背面就是蒙古国的国土。站在山顶,看到东、南都是陡峭的悬崖,向东遥望,莽莽苍苍的荒原一望无际,那是蒙古的科布多省的土地。向南望,北塔山的最高峰阿同敖包笼罩在耀眼的阳光下。阿同敖包是蒙古语,意为金子的标记,海拔3287米。阿同敖包山顶平坦,据说每当红日东升时,山顶金光灿烂,十分壮观。历史上这里曾是蒙民举行宗教祭祀的地方。


因为北塔山是一个连绵的群山,在阿同敖包和阿次库兰山头之间有一个山谷,只有从这儿通过才最容易,这里向大石头方向有一条沟直通,乌斯满当年的大本营就在乌龙布拉格的大石头。站在阿次库兰山顶,我明白了60年前的那次战争为什么会在这里爆发。

掩体遗址

1947年6月2日,驻守北塔山的中国军营里来了两名穿便衣的外蒙边防军代表。两人蛮横地对中国军方负责人说,这一带属于蒙古国国土,要中国军队在48小时内退出。当时驻守北塔山的军队是国民党骑五军第一师马希珍连。马希珍义正辞严地说:“我连奉命驻守此地,有守土之责,没有上级命令,我们是不能退出的!”

6月5日黎明,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北塔山的寂静,外蒙军队在机枪、大炮以及飞机的掩护下,向中方驻守的阿同敖包、阿库次兰阵地发起冲锋。中方官兵沉着应战,打退了外蒙军队的进攻。外蒙军队不甘心失败,以后又多次进犯,蒙方的飞机曾有两三次竟然飞到奇台上空侦察。

北塔山战事牵动着各方神经,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新疆各族人民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守军,外蒙的多次进攻都被挫败。解放后,担任过新疆四至六届政协主席的韩有文是当时骑兵第一师师长,据韩有文回忆,自6月5日发生冲突后,前前后后一共有过大小战斗20多次,一直到1948年9月以后再没有战争。

矗立在山头的168号界碑,界碑东面就是蒙古的土地。

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国大地。这是蒙古科布多省的地盘。


从阿库次兰下来,我一直在想,当年中方军队作战时也有阵亡士兵,他们安魂的坟墓在哪里呢?后来在北塔山工作36年的上海老知青李梦桃告诉了我谜底,他说,阵亡官兵的墓地在营地东南一公里左右的山坡上,有七八座坟墓,木头墓碑都在,但已经看不清字了。他说,韩有文大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北塔山凭吊阵亡的老部下。老将军看到坟墓后,一下跪倒在地,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弟兄们啊,我来看你们啦!几十年了,你们孤零零躺在这里,我对不起你们啊……见此情景,同行的人莫不潸然泪下。


回到乌拉斯台口岸,看见许多蒙古国的人来做生意。我知道正是口岸开关的日子。昔日的战场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写作于2007年9月 作者:新疆资深媒体人 李云辉)